天天看點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作者:下沉體育藝術

其實在所謂的“德轉管理者”更新了一名德國業餘聯賽的中國球員資訊之前,作者得知老範前往德國簽約柏林地區球隊,是在朋友圈中。此前因為工作關系與老範認識,是以率先通過朋友圈動态得知了他到德國踢球的消息。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中超遲遲不能如期開賽,多家俱樂部因為經營不善的緣故欠薪,球員們為了讨要工資怨聲載道,國家隊12強賽輸給越南早早出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哪怕是一名業餘球員在地區聯賽踢球也成為了人們對于中國足球寄予期望的火種。

本期體育藝術不妨跟您聊聊在這種環境下,中國低層次的足球人都生活在怎樣的狀況之下。

作者經曆簡介

其實不管是做體育自媒體,還是在此前的工作中,作者本人并不認為自己是足球圈子裡的人,甚至現在連格鬥圈子裡的一份子也不算了。我是曾經在歐洲留學期間練過很多年的巴西柔術和MMA,本想着回國向着格鬥運動員發展,奈何這碗飯确實不好吃,作者也缺乏那種八角籠裡跟人殺紅眼互相拼拳的勇氣,于是歪打正着地進入了足球圈子。

作者是以什麼身份進入足球圈子的呢?說實話到今天我都不認為這個崗位可以算作是足球從業者:那時候是個外語翻譯。從事這個工作的人多數都是一介書生,從學校裡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在當足球翻譯之前也是國企,外派等崗位的翻譯出身;而作者不同,一個本想向着運動員發展的人依靠外語優勢走上了一個原本非常不喜歡的崗位,有種說不出的别扭。

但是不管怎樣,在翻譯這個崗位上确實接觸了很多當球迷時候見識不到的人事物。包括上面提到的老範,他此前是一名青訓足球教練;還有一些歐洲的外教,一些足球教育訓練機構的負責人,足校的小球員等等。不妨分門别類來談一談。

基層足球教練:令人豔羨的職業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當年作為足球隊翻譯的作者,在工作裡面身份是非常卑賤的,是以也非常羨慕那些足球教練員,甚至還報名學習過足協的D級教練員教育訓練班。但是哪個練重競技出身的人能成功轉型足球教練呢?顯然這是癡人說夢。

之是以羨慕足球教練,是因為練體育的人從小就比旁人有優勢。諸如你們看到的球星身邊都有美女陪伴一樣,體育生其實從還在念書的時候身邊就美女如雲,并且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後都有着不錯的收入。

其實像老範這樣30幾歲還出國想着足球夢的基層教練少之又少,大部分足球教練顧的都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既然已經沒有走上職業球員的道路,就在教練員領域好好發展。一般基層足球教練員的收入在社會中可算作是中上等,除了一些還需要兼顧賣課工作的小機構之外,職業的基層教練收入大概在7K-10K左右,甚至以上。

此外,還有一些教練員是擁有其它身份的,那就是足球裁判。别以為裁判在比賽裡面就是挨罵的,場下确實是風光得令人豔羨,不管是人脈,工作前景還是收入和社會地位,都遠遠高于一般的打勞工。

總體而言,俱樂部經營不善波及到的群體是職業球員,而并非基層教練。反而因為國家隊成績不給力,他們或許還會迎來新的風口,收入和生活品質有進一步提高。

一旦大力發展青訓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練足球的體育生不會選擇開啟職業球員生涯,而是走上基層教練崗位。

青訓球員:更多人不願成為職業選手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Pro”這個詞在西方的分量很重,當你的身份是職業運動員的話,立馬會讓人感覺到與業餘運動員之間有一道分水嶺。然而在中國,情況似乎恰恰相反。

作者在足校和足協工作期間,最年輕的教練員年齡為20歲上下,恰好是職業球員發展的初期。為什麼不踢職業足球呢?沒那個能力隻是一方面(傷病,天花闆的制約),但是也不排除中國足球大環境所造成的緣故。

其實在大家都努力和大家都不努力的前提下,競争的壓力是一樣的。總有人說中國的足球注冊人口少,仿佛從字面看來球員面臨的競争一點都不激烈,實際上在成材率非常低的情況下,想要成為一名拿着上百萬年薪,家裡N套房産的中超球星,也沒那麼容易。

不是說暗下苦功的青訓球員沒有,但是更多的小球員是用一種三心二意的态度在踢球。畢竟成為一名基層教練也是不錯的工作,對于他們的基礎而言,取得中國足協D級,C級教練證如同探囊取物。反正實作足球夢的機率跟中彩票一樣,何不安安穩穩找個工作呢?

這種心态其實在足球領域之外的中國老百姓群體中更加常見:考公務員,想着鐵飯碗的人多如過江之鲫,但是沒有幾個人想着從無創有,融資上市成為創業者。

外籍教練:水準參差不齊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還是要溫馨提示一下,這裡所指的外籍教練不是卡馬喬,裡皮,佩蘭,阿裡漢,張外龍等等這幾個個體,而是全中國所有紮根基層,負責指導青訓球員的基層外教。請勿混淆概念。

上面提到的20幾歲就成為青訓教練者,不僅僅在中國存在,老外群體裡也有很多。而經驗豐富,鞠躬盡瘁的老帥同樣有之。是以,教練員的水準是參差不齊的。不可否認的是,外教的收入高,水準也确實高出中國教練一大截,優點是他們可以給中國教練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訓練方法和足球理念,如對于無球隊員的指導,訓練中加入自由人的使用等等;缺點是位高權重的外教裡面,也不乏一些來中國耍大牌的教練。

在生活作風方面,外教确實與中方教練有較大差異。一些作風不好的外教無非就是喜歡垃圾食品,美女等等,但不至于煙酒不離手,打罵球員等等,而這些行為在中方教練中是存在的。

足球教育訓練機構:以盈利為主,形式主義盛行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其實發展青訓是句空話,就像說吃某些食物會治療某些疾病一樣:怎麼吃?每天吃多少量?與其它食物的配比是多少?吃多久能達到效果?這些都是需要顧及的細節問題。

真正能培養出職業球員的青訓機構,在中國屈指可數。大部分城市裡的足球教育訓練機構,與跆拳道班,鋼琴班,程式設計班,外語班這些其實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培養少年兒童的興趣。

如果你管這叫青訓,就如同臆想着到了戰争年代拿把剪子跟對方的坦克飛彈拼命一樣,實在是無稽之談。

但是為什麼如此模樣的青訓,其本質卻罕為人知?并沒有人将這些與跆拳道興趣班聯系起來?這就要說這些足球教育訓練機構的經營者功力深厚了:雖然足球方面是純外行,但是在經商方面,絕對是内行的高手。

作為外教翻譯,作者在工作期間參加過多次全國性質的基層體育教師教育訓練,到了寒暑假這種教育訓練的頻率非常高。不管是一下午,幾天還是一兩周的教育訓練,大家都是好聚好散,最終合影留念,歡歡喜喜。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教育訓練的意義何在呢?

記得有次在一個幾百人的大型教育訓練現場,作者拿着麥克風站在台上,在大庭廣衆之下直接忍俊不禁笑場了……因為外教針對基層教師提問的回答簡直就是“車轱辘話”,八股文,說來說去沒有一點深層次的東西。

是以說,各種流水線式的基層體育教師教育訓練,各種宣傳,甚至組織的各種比賽,其實本質上形式主義的東西要遠遠多于它存在的意義。而這樣的活動,營銷,比賽還在不斷進行着,但是組織方的錢恐怕是真的沒少賺。

“足球圈裡”的其它崗位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最後說說作者曾經擔任的翻譯,還有隊醫,記者這些所謂足球圈裡的崗位發展狀況。以訛傳訛把職業球員出身的穆裡尼奧稱為是翻譯出身的教練,這個謠傳似乎讓很多足球翻譯都看到了外行成為内行,實作足球夢的希望。

實際上作者親身體驗過,根本不行。在作者看來,翻譯是個沒那麼光彩的職業,說露骨點就是工具人。曾經有百萬粉絲的大V曝出某大足校在宣傳時捏造了一些不實資訊,以球員有機會同西甲豪門的梯隊踢友誼賽為誘餌(實則比賽對象是當地業餘球隊),欺騙消費者報名。而就在曝光假消息的圖檔中,我發現了招生的聯系方式上留的是我認識的一個翻譯的名字,并且在前幾天也看過他在朋友圈推廣這些招生假消息的内容。

是以,足球翻譯其實是一個很尴尬的職業。很多翻譯是學外語出身,并不具備競技體育方面的業務能力和知識儲備,想要轉行進入教練組十分困難。不過作者認識的人裡面也确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從翻譯轉型成為教練組成員的案例,這種覺悟是令人敬佩的,而更多翻譯選擇的是一條道跑到黑,從伺候基層教練更新到伺候職業球隊教練,人各有志吧,這點作者不便加以評論。

至于隊醫,後勤等等崗位,職業球隊的經營不善,他們同樣是被波及到的一類人。

至于記者,媒體,他們靠足球圈子裡産生的新聞吃飯,實際上并不是足球圈裡的人,這也是為什麼貝爾對于《馬卡》報記者稱其為寄生蟲十分惱火的原因。

體育故事:32歲業餘球員留洋,中國低層次足球人現狀觀察

總之,大環境就是這樣,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些都是切實存在的。如果覺得不适合自己,離開就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或者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