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經曆背叛的婚姻裡,需要被背叛的一方做出“改變”?

文|北蘇

北蘇,二級心理咨詢師,專注婚姻與情感,用心打造每一篇情感專欄,帶你遇見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情感關系。

為什麼,經曆背叛的婚姻裡,需要被背叛的一方做出“改變”?

01

修複關系,變成我一個人的努力,憑什麼?為什麼他錯了,不讓他改變,不是應該讓他付出更多行動更多嗎?

咨詢中常遇到這樣的疑問,并且在這個疑問下附帶着憤恨不平,疲憊不堪的訊息。

的确當一個人在婚姻裡被傷害被辜負,好不容易拿出勇氣重新接納伴侶,期待着他用心彌補自己時,卻被告知、或者卻被伴侶的态度“逼迫”到需要自己再次退步,要自己做出改變修複關系,要自己拿出更多的容忍照顧他的情緒,要自己去主動和他修複關系,這怎麼看都太欺負人,也太不公平了。

犯錯的應該知錯而改,更應該知錯而彌補和為婚姻修複行動更多,這是每個人都認為很正确的是非觀,也應該被适用在一些問題中。

比較麻煩的是,婚姻關系中的問題,有些時候并不能讓婚姻裡的人完全用原本秉持的“是非觀”來處理。

在有問題的婚姻裡,夫妻兩個人都一面拿着弓箭,一面舉着盾牌,雖然是隐形的但卻時時影響着兩個人的關系,靠近時可能會被刺傷、或者隔着盾牌無法了解;疏遠時可能會激起某一方的攻擊,同時讓他舉起更厚的盾牌。

經曆過背叛的婚姻裡,這種“弓與盾”的相處狀态出現的會更加頻繁,原本秉持的“是非觀”隻會加重雙方的攻擊與自我保護。

為什麼,經曆背叛的婚姻裡,需要被背叛的一方做出“改變”?

02

“弓與盾”的相處狀态是怎麼造成的?

婚姻咨詢中,有一種常常遇到的“追逃模式”,形容的是其中的一方不斷的用各種方式“追”另外一方,另外一方也用各種方式逃避和回避。

他追的目的是親近的需要,不過這份内在的需求卻被過激的追逐方式掩蓋,導緻每次溝通沒有商談都變成攻擊、讨伐,進而演變成争吵或戰争。

逃的一方本意也不想逃,他的内心也有着很多對親密關系和婚姻的需求,可是他會覺得自己不得不逃,不得不遠離控制他的伴侶。

追的一方是内心是委屈的,想要的需求伴侶不懂得滿足,是以過激的追逐方式愈演愈烈;逃的一方也是委屈的,從沒有被認可,還持續被攻擊,是以逃跑者很難在婚姻裡停下腳步。

在追逃模式中夫妻雙方都是“受害者”,都希望對方改變,都希望對方先來了解自己。

于是婚姻不斷被追逃模式左右,夫妻間的沖突越積越多、距離也越來越遠,最後彼此陌生。

經曆背叛後,婚姻修複的過程中,類似這種追逃模式也常常上演,被背叛者總是追着背叛的一方讓其改變回歸。

試圖隻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内在安全與親密的需要被背叛者看見,進而懂得滿足自己。

背叛者可能常是逃的一方,内心裡他或許也很想積極努力的回歸家庭,可是他看不到伴侶追責下的需求,隻能看到伴侶對自己的攻擊和否定,不得不選擇逃避問題,不得不擱置回歸的信心。

另外,當婚姻遇到婚姻危機,可能在婚姻危機到來之前,這段婚姻就已經陷入了追逃模式。

修複婚姻就不能僅僅是解決“背叛該如何選擇,對方會不會真心歸”等類似的問題,打破夫妻間固有的不良的模式,或者更确切的說打破“追逃”模式,關系才能真正的被修複。

為什麼,經曆背叛的婚姻裡,需要被背叛的一方做出“改變”?

03

想要打破追逃模式,就要從夫妻雙方為何會陷入追逃模式入手,找到原因,對應的狀态才有機會改變。

從依戀角度來說,每個個體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形成屬于自己的依戀模式,其中有安全型依戀,有不安全型依戀;不安全型依戀又分為焦慮型依戀和回避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的個體,在幼年時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他與父母間的關系是親密的是安全的,這也讓他很容易在成年後的關系中有内在的安全感,并能很好的處理親密關系。

焦慮型依戀的個體,在幼年時期可能并沒有得到很好關注,他十分需要父母的關注與親近,但父母忽視或離開可能讓他感到恐懼,他的内在是以缺少安全感。

這也讓他成年後的他在親密關系中帶着同樣不安的模式,重複體驗不安,對關系對伴侶的需求與粘附需要比較高,容易讓關系出現沖突。

回避型依戀的個體,同樣在幼年時期與父母的關系可能存在某些問題,他們不願面對父母對自己的忽視、離開、消極的情感互動等。

于是他們選擇回避,淡漠對父母的回應的期待,也不再過多的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假裝自己不需要,内在也是以缺少安全感。

在其成年後的親密關系中,同樣會在親密關系中缺少安全感,對待伴侶的模式會無形中回到幼年期與父母相處的狀态,也常常是回避的狀态,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心情,也很少主動了解伴侶的感受與需求,讓關系缺少連接配接與回應。

處在追逃模式中的夫妻雙方,内在的依戀類型往往都是不安全型,可能相同的焦慮,回避,也可能是各占一種。

無論是怎樣的組合裡,雙方其實都帶着自己“不夠滿足,不夠安全”的一面,期待親密關系裡的伴侶能夠懂得自己,給予自己,滿足自己。

為什麼,經曆背叛的婚姻裡,需要被背叛的一方做出“改變”?

04

妻子,可能以為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依賴且懂得關心自己的伴侶,是自己走向婚姻的目的,自己能夠在婚姻裡被關心被呵護,才會有安全感。

丈夫,可能以為找到一個可以帶給自己輕松且認可,讓自己有價值感的伴侶,是自己走向婚姻的目的,自己能夠在婚姻裡感覺到被認可被欣賞,才會有安全感。

内在的需求驅使着夫妻雙方,在婚姻裡索取自己想要的安全感。

雙方都把伴侶視作内心完美伴侶,又因為各自都缺少安全感,都不懂得如何恰當有愛的表達愛和回應愛,是以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憤怒失望,情緒和行為不受控制,促成了“追逃”模式。

想要打破追逃模式,就需要有一方覺察到夫妻相處的狀态,同時看到自己與伴侶對婚姻不滿,對彼此不滿的真實原因與需求。

夫妻間的沖突,原諒背叛後雙方的沖突,都在把兩個人往對立面推動,而實際上夫妻真正的需求是愛,原諒背叛後修複婚姻的需要也是愛,愛需要夫妻真誠的互動,需要夫妻間能夠看到彼此的需求,并懂得給予。

其中一方覺察到這一點,夫妻互動的模式、修複婚姻的模式也就會發生轉變,覺察的一方會知道有些沖突不是伴侶有問題,而是他“能力”不足,他看不到、看不懂、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給予和回應。

經曆背叛後修複婚姻的過程中也是如此,背叛者可能不是不懂得積極回歸,而是不懂得如何行動、沒有力量回歸,也沒有支撐他确信婚姻會好轉、他的安全需要能被婚姻滿足的信心。

為什麼,經曆背叛的婚姻裡,需要被背叛的一方做出“改變”?

05

在婚姻裡,每一方都可以成為打破追逃模式的一方,隻要追者不再追,或者逃者不再逃。

然後用心的為婚姻建立“安全基地”:積極正向、随時且真誠的回應伴侶,既勇于表達自己的感受,也願意試着了解伴侶的感受,用實際行動給予愛和安全。

正常來講,在經曆背叛的婚姻裡,由背叛者改變,做叫停追逃模式的一方,用他的行動彌補婚姻是合理的,但為什麼卻要被背叛的一方改變?

第一,被背叛者内心承受的痛苦比較多,如果被背叛者不能夠通過改變自己進而成長,很容易會被痛苦裹挾,讓自己很長時間都陷在“婚姻對自己不公、伴侶辜負自己的不甘”之中,讓自己不斷地被消耗。

第二,對于被背叛的一方來講,婚姻裡出現的問題,也是一種成長信号,被背叛者隻有通過改變讓自己成長,才有機會更了解自己,看見自己的需求,也懂得用合适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

可能還會在讓自己獲得滿足的同時,給伴侶和孩子、父母帶去更輕松平靜的幸福生活。

第三,正如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在婚姻問題中想要解決問題,可能就要跳出“問題”的束縛,不把背叛看成是一個問題,而把背叛看成是“關系問題”。

這樣婚姻裡的問題,就從“點”到“系統”,在系統上解決,要比糾結一個點更容易解決婚姻問題,也更容易改善婚姻系統。

當然,背叛的一方也是需要改變的,更是需要為背叛承擔責任、且積極為修複婚姻努力的,不過這是他需要完成的自身覺悟、與自我提升。

他的改變或許會給關系帶來一些改變,卻不能幫助被背叛者從被背叛的痛苦中釋懷。

被背叛者需要從自身内在的改變擷取安全感,讓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依戀模式從“不安”變為“安全”,可以有勇氣有信心,也有能動性去為自己的幸福做出行動。

為什麼,經曆背叛的婚姻裡,需要被背叛的一方做出“改變”?

06

被背叛者的改變不等于妥協和卑微的迎合。

當被背叛者覺得“通過自己改變,修複關系”的方式不能了解時,其内心往往依然是有很多不安全因素的,與其說他們覺得這種方式不公平,不如說他們害怕自己的努力被再次輕視或辜負。

“妥協”、“沒有底線”、“卑微迎合”、“沒能力離開”等等聲音,會讓被背叛者不敢接受自己改變的方式。

被背叛者認為隻有伴侶積極回歸,給出一個絕對安全的環境,自己才能試着相信他,如果讓自己努力改變,就會讓伴侶認為不用改變,他不改變自己就沒有安全感。

轉回來看,這些還是被背叛者内心需要克服和成長的課題,改變就是自身成長,從不是為了迎合伴侶,改變在讓自己受益,也在間接的讓婚姻受益,可能也會讓伴侶受益,不過不虧。

對于被背叛者來說,成長可能會從兩個方向改變:

其一是外在的改變,經濟能力、自身狀态、有意的停止和優化某些情緒與行為等,讓自己有機會建立内在覺察。

其二是内在的改變、内在的獨立,最重要的是覺察到自己的内在的安全模式,意識到“自己要在婚姻裡真正的獨立”。

跳出不安全依戀帶給自己的束縛,認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有能力給自己安全感,不再期待和被動的等待伴侶懂得自己、主動給予自己。

改變後而有意識有力量去給自己的婚姻建立“安全基地”,通過自己的改變,既改變自己的狀态,也改變婚姻的狀态。

成長後的被背叛者會明白,原諒背叛的選擇,并不是百分百幸福的歸屬,自己要有勇氣選擇原諒伴侶,尋求更親近的親密關系、以及更穩定的家庭狀态;也要有勇氣接受哪怕百分之一的期待之外的結果。

如此,痛苦便是成長的養分,也是婚姻進入新篇章的開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