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分鐘讀懂藝術|一個英雄的故事

在許多西方國家,不管男女老少都聽過這個名字:聖喬治。聖喬治對于大多數西方人來說猶如聖人般的存在,但更為人所熟知的還是他“屠龍”的英勇事迹。

相傳在羅馬帝國的東部,有一座長期被惡龍欺淩的城市,那裡的居民需要定時獻祭兩隻羊給惡龍。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城市裡的羊越來越少,這時惡龍便說:“既然這樣,給我每天獻上一個少女!”

因為人們害怕惡龍,不敢違抗它,是以萬不得已便用抽簽的方式決定誰家的女兒給惡龍當祭品。

不久之後,輪到了國王的女兒。國王十分不舍将女兒獻給惡龍,于是國王祈求子民們,希望有别人能代替公主,但是誰也不願意獻出自己的女兒,沒辦法國王隻有将自己的公主獻祭給惡龍。就在國王一籌莫展,想要營救女兒的時候,聖喬治來到了這個城市。英雄救美的故事總是在曆史中不斷上演,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聖喬治拿起長槍駕着白馬向惡龍沖去,将惡龍擊殺,順利救出公主。

這個壯舉被後世所贊揚,并開始将聖喬治神化,聖喬治也是以成為了英格蘭的保護神。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由彼得·保羅·魯本斯所繪制的《聖喬治屠龍》。

魯本斯,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早期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魯本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在父親去世之後,12歲的他跟着母親回到了當時西班牙統治下的安特衛普,并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宗教是以成為了他藝術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魯本斯畫像

1600年,23歲的魯本斯赴意大利遊學。遊學期間,他擔任了宮廷畫師,遊遍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等地,一路上他結識了許多大師,并悉心學習,臨摹了很多意大利大師的作品。魯本斯的臨摹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一絲不苟,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另一種是既有原作的影子,又有魯本斯的精神,換句話講第二種方式是在繼承原作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而《聖喬治屠龍》就屬于第二種。

《聖喬治屠龍》·魯本斯

大家都知道,龍在中國是高貴的象征,但在西方卻是邪惡勢力的代表。西方英雄總以屠龍來展現自己的英雄氣概。魯本斯的《聖喬治屠龍》是對拉斐爾《聖喬治屠龍》的臨摹,但兩幅作品卻有截然不同的畫風。

仔細看看,我們會發現拉斐爾筆下的聖喬治更加清秀,看上去像是女扮男裝的“花木蘭”,而魯本斯筆下的聖喬治則看起來更加硬朗結實,肌肉力量與線條的刻畫凸顯他男性的本色,像極了性格豪爽的“魯智深”。

上圖為拉斐爾所繪·下圖為魯本斯所繪

再來看看惡龍的形象。拉斐爾筆下的惡龍,手持“長槍”,但長槍已被折斷,等待它的隻有聖喬治的利刃;

反觀魯本斯筆下的惡龍,雖然長槍手中已經被折斷,但是它竟然用另一隻手,拿着斷槍,兇惡異常的如困獸般搏鬥。

最後,我們來看看畫中的“女一号”,兩位女主的形象也是截然不同,拉斐爾筆下的少女,苗條秀美;而魯本斯筆下的少女則白皙圓潤。

縱觀整幅作品,拉斐爾筆下的《聖喬治屠龍》看起來更加唯美,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種傳奇的神化色彩,畫面中的男主角彷佛帶有神性,感覺聖喬治是在神的幫助下,輕而易舉的鏟除了惡龍。整幅作品完美的展現了文藝複興藝術時期的典型特點:神與人的完美結合。

而魯本斯的臨摹的《聖喬治屠龍》看起卻充滿着動感與力量美。更像是兩軍陣前的較量,好像即将展開一場激烈的戰争,畫面定格的瞬間好像聖喬治占了上風,但惡龍好像随時可以絕地反擊,整幅作品看起來更加充滿節奏感與激情,場面壯麗的表現更是展現了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特點。

兩幅作品雖然表達着同一題材,但在表現手法、繪畫技巧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這與兩位畫家所處的時間段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拉斐爾在描繪的時候更多的将現實世界與宗教神化色彩相結合,而魯本斯則不同,他更加注重制實主義的描繪,更注重細節之處的刻畫。如果說拉斐爾的作品展現的是人神共處的美好願景,那麼魯本斯的作品則更多折射出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應。這也正印證了那句話“一千個人心目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事物時也會有不同的想法,而藝術的存在,正是為了展現我們每一個人的不同,這是藝術,更是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