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春杜鵑花美詩六首:最惜杜鵑花爛漫,一聲啼處滿山紅

晚春杜鵑花六首賞讀: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喜歡杜鵑花。晚春時候,杜鵑花開始打苞,像一撚紅色的火苗,或者玫紅的絲綢掖在小花苞裡。仿佛是一夜之間,喇叭一樣的花朵綻放。

杜鵑花是灌木,在城市的園林,相比大型的花樹要矮小,但是成片在腳下,在晚春綠多紅少的時期,連片的杜鵑無疑是視覺的驚豔和靓麗,打破沉悶。而在山林,常年野生的杜鵑花枝條較高,蓬勃茂密,花開滿樹,可以形成幾米高的巨大花球,當連綿成片,鋪滿谷地山頭時,那種壯美絢爛,有一句古詞可以确切表達——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杜鵑花是山地灌木,适合500米到2000米的海拔山地,長江流域的山林,乃至黑龍江山林都有。但是壯麗絢爛的杜鵑,在古代,以四川為盛,因為那裡土壤含酸性高,崇山峻嶺,氣候溫潤,空氣潔淨。

杜鵑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晚春杜鵑花美詩六首:最惜杜鵑花爛漫,一聲啼處滿山紅

漢代人編寫的《蜀王本紀》描寫了先秦時代蜀國沒有被秦國滅亡之前的曆史。

蜀國最先的部落和王叫做蠶蟲,柏灌,魚凫,各自延綿了幾百年。那個時候蜀地還人煙稀少。

後來有以男子名叫杜宇,自立為蜀王,号稱望帝,他治理汶山有功勞,人們紛紛吹阿裡擁戴他,人口增多。後來四川玉山發大水,有一鼈靈善于治水,望帝因為愛上了鼈靈的妻子,覺得德行不如鼈靈,就将王位禅讓給鼈靈。杜宇離開的時候,有無數的鳥兒鳴叫,仿佛是在說,請不要離開,是以這種鳥叫“子規”,這個子,是你的意思,也是半夜的含義,規是規勸。

古蜀和古楚,都有鳥類崇拜,杜鵑鳥被認為是杜宇的靈魂。

一種說法是杜宇死後化作杜鵑鳥,仍舊年年操心此地的農業和人民生活,用布谷布谷的叫聲催耕。

一種說法是,杜宇是被迫禅位,死後化作杜鵑悲鳴。而後來,蜀國真的被秦國滅亡了。

當杜鵑鳥的叫聲日夜啼喚之時,恰好滿山的紅花開放,且上面的斑點如同血迹,人們說,那是杜鵑鳥啼哭的鮮血,不信,你看看杜鵑鳥,它嘴巴還有血痕了。

在蜀國,杜鵑花和杜鵑鳥同時存在,一個名字,含着花鳥兩名,更指向他們曾經的王,杜宇。

這些傳說,基本在漢朝時候,就已經定型。古蜀的人們用以紀念自己的曆史。而随着秦漢一統,這種鳥,叫做杜鵑,也就在中國廣大地域傳開。

“杜鵑竹裡鳴,梅花落滿道。

燕女遊春月,羅裳曳芳草。”魏晉 · 無名氏《子夜四時歌 其六 春歌二十首 》

子夜是晉朝吳國的一個歌女,可以說在晉朝的吳地,人們都知道這種鳥,不管這種鳥之前叫什麼,但是已經有了統一的名字,叫做杜鵑。

杜鵑鳥在竹林裡鳴叫,梅花正在仲春了飄落。

美麗的女孩子們一起踏青,裙子在芳草間搖曳。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盛唐 ·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762年3月}

雖然有很多人考證李白的出生地是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坦,但是李白的童年少年是在四川長大,他的故鄉,應該是四川。四川的大山大水,激發着他少年的激情,他考察過蠶蟲古國。杜鵑鳥和杜鵑花是他的家鄉之花。至少他在四川生活了接近20年。

然後在25歲之後,出川遊曆,最後成為和盛唐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偉大詩人。

60到62歲的李白,因為安史之亂的政治原因,到達他人生最後一個低谷,在宣城和鎮江之間貧苦往返,且已經多病。

這裡的三月,也有着滿城的杜鵑花開,經過漢朝的移植,杜鵑花早已經從四川走出,又或者本地也有原始的杜鵑花,經過漢唐的長期審美栽培,宣城的杜鵑花也開得如此絢爛。

高岸一生如同仙人一樣的李白,終于有了深切的懷鄉之感。

在蜀國,曾經聽見過杜鵑鳥那凄厲的啼叫,在這裡,又看到了如同故鄉一樣的杜鵑花啊。

那杜鵑鳥叫一聲,讓人心情百感斷腸,叫人在 這三月的春天裡,憶起了故鄉三巴。

李白,後世推崇的浪漫主義詩人,而他的本心,是以才華而涉足政治,施展治國的理想。但是他死的時候,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貧病困窘的他根本無力回鄉,再浪漫的詩人,也有着這種悲憤無奈的呻吟。

他死在62歲。病死,喝酒醉亡,自殺,看你相信哪種?

“杜鵑花裡杜鵑啼,淺紫深紅更傍溪。

遲日霁光搜客思,曉來山路恨如迷。”唐 · 楊行敏《失題二首 其二》

隻有在自然環境最好的山地,才能同時見到杜鵑花和杜鵑鳥。因為城市的杜鵑花往往低矮。

能夠在杜鵑枝頭啼叫的杜鵑鳥,其花木本身,肯定高達數米。

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區山路,你可以看到連片的杜鵑花,甚至在山中的溪水邊,它們得天獨厚,水分充足,那玫紅的大紅的杜鵑花傍水而生,那倒影都叫人着迷啊。

這是早上的山路,且是雨後新晴,一路的杜鵑花,讓人流連,山重水複,走不盡的滿山紅豔,是歡喜這花開滿路吧,隻是擔心着這樣的好景好花遲滞了腳步,讓時間迷失在山林啊。

我很擔心,像他這樣的走法,黃昏是否可以到達驿站?

如果是要趕路的人,真是亂花迷眼,隻怕同行的人都要心生焦躁了。

“雲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遊懶卻還。

将謂獨愁猶對雨,不知多興已尋山。

才應行到千峰裡,隻校來遲半日間。

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 唐 · 白居易《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韻寄之》

晚年的白居易,性子越發悠緩。他的好友劉十九是個急性子。

李白曾經有首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很多人是從這首詩,認識劉十九,覺得白居易還有這樣一個随時對酒的朋友。不過細品這首詩,劉十九比白居易主動豪爽,白居易是看到天色即将下雪,才趕緊邀約,但是我想,劉十九一定第一時間到。因為劉十九性子急。

在這樣一首晚春遊山的詩裡,充分暴露了白居易行動遲緩,讓人不耐。

已經約好了去附近香山寺廟看杜鵑花,也應該不是大雨,結果白居易遲了半天,是真正的半天,才趕上山來,結果劉十九真的等得不耐煩,先走了。白居易自知有愧,趕緊寫詩賠罪。

首先還叽叽哇哇辯解,這山高路遠,道路泥濘,和你不能一起到,結果我來晚了,卻發現這裡真美,我還不想下山。

我原來以為自己會很郁悶,因為你走了,我隻能一個人對着雨天,但是這裡真美啊,我打算就在這裡多轉悠一下。

我來到這杜鵑花盛開的山峰,我想,你為什麼不多等等我呢,我不過是遲來半日而已。

我最喜歡這裡浪漫的滿山杜鵑啊,在春風春雨中搖曳,隻是我來的時候,你走了,不能一起攀折。

這白居易,來晚了,還怪别人不等他,要知道人家可是獨立晾在杜鵑花裡幾個時辰,該看的早就看夠了。遇到白居易這樣慢騰騰的性子,劉十九估計臉色都餓黃了。

但是這裡的杜鵑也是真的美啊。

晚春杜鵑花美詩六首:最惜杜鵑花爛漫,一聲啼處滿山紅

“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繁豔向人啼宿露,落英飄砌怨春風。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誰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鳥,一聲啼處滿山紅。”唐 · 李紳 《新樓詩二十首 其四》

唐朝人已經杜鵑花普遍用于園林種植。

比如李紳就在庭院裡種植了大量的杜鵑花。

杜鵑花如火盛開,千朵花房一起打開,在黃昏裡遍布紅色的欄杆外。

那種繁豔之美,在早上是帶露花開,如同美人含淚。

而落紅也好,一種閑愁閑适在芳草地上,仿佛一種清愁怨恨。

我曾經那麼盼望和佳人一起看梅花,但最終,是自己獨自徘徊在春天的月光下。

隻有杜鵑花給人那種安慰感,因為隻要杜鵑鳥一啼叫,它就有靈氣的照應了鳥的聲音,讓杜鵑鳥不寂寞,開出了漫山遍野的紅。

這尾句的詩,特别耐讀。

仿佛是杜鵑鳥一聲寂寞,一聲啼叫,一聲歡喜,杜鵑花就馬上回應,我來了,我用滿山的花開回應你,安撫你。雖然這是自然應者節氣開花的杜鵑花,但是這樣寫來,别有一種深沉的互動和靈氣。

那麼對照李紳所感慨的是什麼呢,人間的守望,是那樣的孤獨。有約不至,無人陪老啊。

晚春杜鵑花美詩六首:最惜杜鵑花爛漫,一聲啼處滿山紅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南唐 · 成彥雄《杜鵑花 》

這是杜鵑花和鳥雙寫。

杜鵑花和杜鵑鳥,豔麗的花悲怨的鳥,它們守在一起,是世上何等的奢侈情感。

那杜鵑花讓人懷疑是杜鵑鳥口中的薛,滴成了枝頭上美豔的花。

在寒食節的晚上,一聲杜鵑鳥的聲音,就催開了寺廟數朵杜鵑花啊。

我就是想等待杜鵑鳥在白天也出現,隻是隻看到杜鵑花開,沒有看到杜鵑鳥來。

這首詩讓人聯想。

謝豹,也是杜鵑鳥的别稱,是吳地方言。

半夜聽見杜鵑聲音,早上隻看到杜鵑花,那杜鵑鳥在哪裡呢?

難道是傳說的,它哭死在夜裡?那麼又一輪黃昏到了,還能聽見杜鵑鳥的鳴叫嗎?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杜鵑花,那是杜鵑花的等待,等到她心愛的鳥而出現,她自己站成了最美的守望。

用我的豔安撫你的悲傷。不要哭死了,杜鵑花對杜鵑鳥說。

杜鵑一叫,滿山花開。

晚春杜鵑花美詩六首:最惜杜鵑花爛漫,一聲啼處滿山紅

我忽然讀懂了古人内心那種深刻的愛的情懷。

當這世界失去了所有,不怕,還有我,在你的哭泣裡笑臉盛開。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