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不是無理由的,它其實是潛意識的投射,也就是心理狀态的反應。
行為心理學家華生(wahson)曾說,人類的性格是動作和行為的總和,在某一個情境下或是衆多習慣神經系統綜合支配之後得出的結果。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通過判斷一個人的外在穿搭,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内心狀況。
通常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追逐外在的審美,這不僅僅是社會大環境所導緻的,同時也基于基因深處對于美的追求。
觀察一個女人是否願意認真打扮,女性的人生狀态通常會通過“衣服”顯露出來,與年齡無關,女人的穿着早已暴露了她的層次與本性。

年齡未必能顯示出女性的人生狀态,但是衣服卻可以。
第一印象
人們在和其他人接觸的時候往往在見到對方的前幾秒就可以形成第一印象,不僅如此,這種第一印象還會極大的影響到兩個人之後的相處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更改了,這種現象也可以被稱為首因效應(First cause effect)。
要想在第1次見面的時候就驚豔對方,良好的着裝打扮必然少不了,隻要衣品優秀,第一印象絕對可以加分不少。
一個女人若是熱愛生活,她一定會很重視自己的穿衣打扮,因為這樣的女人往往會通過暈輪效應在别人面前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例如熱情開朗,活力大方。
當衣服整潔,顔色亮麗之時,看到她的人也會覺得心情明媚,如此一來,彼此的交往自然是無比順暢了。
而某些女人之是以不在乎外在的樣子,其實是因為她們早就對生活充滿了消極的态度,當一個人的生活無比灰暗之時,她自然提不起心思打扮自己。
衣服可以展現出一個人的衣品水準,還能反映出此人當下的心理狀态和情緒變化,當然,還包含着人生狀态。
服裝搭配可以看出生活态度
提升衣品其實并不困難,現如今網絡上有太多的提升衣品的教程,大家隻要跟着學習,很容易就能在穿搭方面有所進益,再加上網絡很發達,款式簡潔大方的高成本效益衣服數不勝數,改造外在形象其實無需太多的成本。
如果一個女人在選擇衣服的時候更偏重價格和品牌這兩方面,那就說明她的生活水準很高,隻不過價格無法反映心态,畢竟服裝的意義并不在于價值,而是在于能否給自己以及他人視覺上的美感。
色彩搭配的足夠成功才能讓搭配者本人賞心悅目,有了正向的回報以後,她對生活也會越來越積極,對自己也更加自信。外在打扮就像是良性循環一樣,你越是積極,生活态度也就愈發光明。
服裝風格也能展現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态
女人在穿衣打扮的時候,她的穿搭風格會随着内心的感覺走。
黑色的衣服容易顯得人強勢,白色的看上去溫柔,緊身的穿搭會讓人性感且氣場強大,而寬松的衣服則更有親和力。
顔色和樣式可以展現出人們的穿衣偏好,同時也可以看出她的内在個性以及心理狀态,你是怎樣的性格就喜歡怎樣的穿搭,這些都是衣服傳遞出來的資訊。
服裝搭配與自我認知
穿衣風格還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自我心理狀态,如果你平時特别喜歡穿中性風的衣服,或是在戴飾品的時候過于羞澀,不想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指當事人陷入到了心理慣性當中,不願意對事物做出太多的改變。
中性風衣服很容易隐藏在人海之中,而這也能證明這類人并不希望太過出頭。
心理慣性可以展現出一個人的自我意識過剩,如果在服裝的細節上作出改變,對于這類人而言,這或許意味着他們的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改變,甚至像是換了個風格。
改變心理慣性會讓人的神經産生被刺激的感覺,此時大家很容易覺得自己被旁人的目光所注視。
其實這種想法大可不必,因為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我們并不會對别人多帶了一條項鍊或是增加了一個發夾而感到好奇或尴尬,這些細節上的改變隻有自己才最為重視。
服裝的風格還能表達出一定的資訊,例如工作時穿工作裝,這不僅僅友善了公司統一管理,同時還增加了服裝對于自我的暗示,努力工作,認真嚴肅。
中年女人穿着年輕化的衣服,說明她想用年輕的态度面對生活,人們在社交場合穿的突出也是為了展現出自我優勢。總之服裝可以表達一個人的心理,也可以看出她的人生狀态,隻要你想,你就可以成為最自信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