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轉壽司還沒過氣?壽司郎決定在中國搏一把

記者 | 吳容

編輯 | 牙韓翔

壽司郎加快了在中國内地的擴張步伐。

繼去年在廣州東方寶泰廣場開設内地首店後,又迅速在廣州正佳廣場、萬菱彙和悅彙城落地,此外位于富力海珠城門店也在裝修之中,預計今年5月開業。按照壽司郎的計劃,三年内将在中國内地開設42至46家門店。

這家日本老牌日料品牌的前身是1975年在日本大阪開業的“鲷壽司”,直到1984年才正式以經營回轉壽司為主業。當時,回轉壽司已在日本流行了近30年。随着當地消費更新,低質低價代名詞的回轉壽司式微,日本大衆認為,好壽司要到進階料理餐廳才有。

在此背景下誕生的壽司郎,試圖通過“優質+低價”戰略奪取市場,推出100日元每碟的壽司以外。其特别之處還在于,使用2條傳送帶來傳輸壽司,下層回轉台為所有顧客輸送壽司,上層為每一桌顧客點的點單專屬輸送。

這樣的戰略在随之而來泡沫經濟中奏效,壽司郎得以迅速發展。來到2011年,壽司郎在日本首次登上回轉壽司銷售冠軍寶座。按照官網資料,截止2021年,壽司郎在亞洲擁有超過600家店鋪,經營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營業額超過2000億日元。

回轉壽司還沒過氣?壽司郎決定在中國搏一把

門店通常采用大店模式,采用卡座與回轉台結合模式,也提供一人食座位;壽司分為10元、15元、20元和28元四個價格檔位。(圖檔拍攝:吳容)

事實上,壽司郎并非首次進入中國内地市場。

2012年,它曾與上海和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欲成立合資公司“壽司郎上海有限公司” 正式進軍,并宣稱計劃到2020年在華東地區開設200家門店。隻可惜,從2013年至2014年,壽司郎業績增速趨緩,出海計劃也被迫暫緩。直至2015年壽司郎換帥,業績有所回春這一計劃才得以重新開機。

受日本人口減少,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日本國内餐飲消費市場日漸萎縮。不止壽司郎,同樣刺激了很大一部分日料企業走向海外,而中國市場成為它們重要目的地之一。

日本農林水産省和外務省 2017 年的調研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日本之外的地方一共新增了将近 3.1 萬間日料餐廳,其中超過一半是開在中國,中國日料餐廳數量增速達到了74%,是日本本土以外增速最快的市場。

進入中國内地市場前,壽司郎先進入了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開店,擁有近40家門店。根據壽司郎此前披露的資料,壽司郎在香港的單店銷售額曾達到日本店鋪的2倍。這樣的資料,讓壽司郎看到了進入中國内地發展的更多可能。

此外,壽司郎也進行了一些準備工作。2017年,元氣壽司母公司以379億日元(折合約22.43億元人民币)收購壽司郎母公司Food & Life37.2%的股份,并建立一家合資控股公司,以管理壽司郎品牌和元氣壽司在日本和亞洲開設的商店。更重要的是,壽司郎希望能借助合作者的力量。元氣壽司于2010年進入中國深圳開設首店,目前擁有門店數超60家,大部分位于華南地區,可為壽司郎在開店、物流、人力資源等方面提供參考。

據天眼查APP顯示,壽司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在上海成立,随後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壽司郎廣州餐飲有限公司,正式開始其在中國内地的發展。

之是以選在這一時機正式進軍,廣州壽司郎董事總經理松田一成接受餐飲自媒體“餐飲O2O”采訪時給出的說法是,“我們想在中國内地開店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并且還為此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和市場調查,也一直在關注市場的發展趨勢。直到現在,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

而選在廣州開設首店,是因為“廣州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在低溫物流和供應鍊方面比較完備”,在松田一成看來,廣州人對食物方面一直以來都特别注重品嘗食物本身的鮮味和原味,這跟壽司郎本身的風格相吻合。如果能獲得廣州本地人的好評,未來在其它地方開店會更有自信。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日本本土餐飲市場持續低迷。據日本食品服務協會的資料顯示,日本國内餐飲市場規模在2020年萎縮了15.1%,而中國控制疫情相對得當。在疫情期間退出中國市場的和民(watami)已于2021年重新進入中國,丸龜制面、吉野家、食其家等也宣布了加大在華投入,壽司郎自然也不想錯過。

回轉壽司還沒過氣?壽司郎決定在中國搏一把

木質桌椅搭配紅白黑品牌色的日式裝潢風格,在疫情不能環球旅行的當下,這樣的環境似乎容易讓人産生身處日本就餐的錯覺。(圖檔拍攝:吳容)

隻不過,在中國發展,壽司郎并非沒有挑戰。

在經過了争鮮回轉壽司、禾綠回轉壽司、萬歲壽司、元氣壽司等回轉壽司的市場教育之後,中國消費者對于日本壽司有了更多的認知,這也意味着,消費者對于這一品類的新鮮感已不再像過去那樣,若在口味、品質和服務上無法說服進一步複購,那新進入品牌很有可能隻是昙花一現。

除回轉壽司外,近年來日料在中國的品類也開始多樣化,出現了居酒屋、燒肉、壽喜燒等品類為主打的餐廳,菜品與回轉壽司有重合外,也有不同的側重。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日料餐廳的門店數在2.3萬家,目前這個數字已突破8萬。

在中國,日料市場也絕非隻有日本品牌,而是大部分由國内日料品牌所占據。據食品網站FOODS CHANNEL統計,截至2017年10月,日本餐飲企業在華開店的數量隻有1057家,占比僅為3%,而這一時期中國日料餐廳的總數量大約是3.5萬家。國内這些日料品牌的老闆、創始人多為在日本餐廳裡工作過,學習到了日料的産品和營運體系之外,對中國本土消費者的需求有着敏銳的把握,也就是說,對壽司郎而言,它們是不可小觑的競争對手。

此外,食安問題将一直考驗着壽司郎們的供應鍊管理和營運能力。日料的專業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供應鍊,但日料食材供應市場散亂仍是一大隐患,以三文魚來說,此前曾爆發過一場“虹鳟是不是三文魚”的大辯論,對行業帶來過不小的沖擊;疫情爆發的2020年,在北京京深海鮮市場,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闆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三文魚随即被推上風口浪尖,其引發的風波很快席卷日料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