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産業還能投什麼?

文 | 金融街老李

這兩年,很多專家表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下半場是智能化,但不少投資人表示,後市場才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盈利的下半場。

年後以來,比亞迪、蔚來等企業紛紛成立了自己的保險經紀公司,蔚來還探索二手車訂閱服務,小鵬汽車推出了官方認證二手車,比亞迪也成立了二手車公司,廣汽埃安甚至開啟了9折回購的模式,一系列動作的背後都指明,頭部車企已經在探索新能源汽車後市場。

節假日期間,老李和一些基金經理探讨,投完了電動化和智能化之後,新能源汽車産業還能投什麼?不少人給的答案是後市場,因為在新四化的技術變革下,新能源車的“後市場”已然和燃油車的“後市場”截然不同。

後市場涉及到每個使用者的用車生活,但由于後市場的範疇過大,今天老李選幾個點和大家簡單聊下,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相比燃油車後市場有哪些變革?為何企業要争相開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新能源汽車後市場應該如何尋找創新的突破口?

此“後市場”非彼“後市場”

新能源汽車後市場和燃油車後市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

不同視角的人對後市場有不同的了解,如果問汽車行業的傳統人士,很多人了解的後市場就是傳統的維修、保養、改裝、二手車等一系列“正常服務”,外加上金融、保險等一系列“衍生服務”,這個領域的特點是市場足夠大,規模和前市場差不多,如果把周邊也算進去,市場是前市場的2-3倍。

過去十多年,如此大的市場,沒有得到投資人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後市場行業門檻過低,且價值分布非常散。舉例來說,前市場的規模主要集中在十幾家車企,隻要把握住了車企,拿下上遊的Tier 1和Tier 2的價值便不在話下。

但是,後市場不一樣,剛才提到後市場可以分成多個不相關聯的子產品,打散來看,價值就小了一些。讓投資人又愛又恨的是,在各個不相關聯的子產品中,競争也非常激烈。

舉兩個例子,在養車環節,既有途虎這樣的龍頭選手,也有數十萬家維保“夫妻店”;在二手車環節,既有瓜子這樣的龍頭選手,也有數十萬家二手車“夫妻店”。有趣的是,即便是途虎和瓜子這樣的龍頭企業,其市占率也沒有超過10%,并且頭部的企業加起來,市場集中度也不超過30%。

這就意味着,投資人很難投出壟斷型的企業,由于這個市場太大,即便是市占率不高,不少投資人還是趨之若骛。

如果我們問一個善于創新的産業人士,其眼中的後市場是什麼?可能會有另一番答案。

我們常說,新能源汽車颠覆了傳統燃油車的實體結構、産品性能以及使用體驗,從更長遠的角度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颠覆了汽車後市場。現階段,新能源汽車還未到足夠大的規模,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的新格局也尚未形成,大家對後市場颠覆的感覺相對較弱。

即便如此,我們已經從産業鍊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變革,尤其是前端的企業入局後市場,比如整車企業的一系列動作,比如甯德時代入局,比如華友钴業入局等等,但目前的這些變革,并非終局。

舉例來說,新能源汽車保養環節弱、動力電池無法維修、二手車殘值低、金融服務種類多、保險定價不合理等等市場現象,都是為了解決某個表象問題。對使用者使用來說,新能源汽車後市場是一個鍊條,面對全新的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零部件,從車輛購買到車輛銷售或報廢,後市場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和引導,但是如何管理和引導,大家并不清楚。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時代

資本市場亂中取勝是機會,老李和一些投資人讨論,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的終局是什麼?大家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判斷方式:

第一種是圍繞目前已經發生的一些企業動作來做推測和判斷,比如在保險領域,在中國銀保監出台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同時,車企也并未閑着,特斯拉提出要加速UBI車險的嘗試,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比亞迪等企業布局保險經紀,包括甯德時代與中國人保财險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在電池保險方面大做文章,除了保險,在金融、維修、二手車等領域,各家企業也有自己的探索,總結來說就是各個環節各自為戰,自我創新。

第二種則是咨詢投資以及部分企業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其中包括整車企業的車輛全生命周期管理,電池企業提出的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部分零部件企業提出的生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其中和大家關聯度最高的是車輛和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所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業從盈利和經營的出發點提出的,對使用者來說,更多的是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和服務,企業做好了全生命周期管理,使用者的體驗和服務自然就會提升。

剛才提到的企業的所有關于後市場的動作都可以歸到車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實際上,車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車企在五年前就提出來了,其大背景是,未來的汽車朝着“數字化”的方向發展,成為高價值的終端,“數字化”和“高價值”的産品一定會出現價值管理,汽車就變為了一種動态評估的資産。

是以新能源車後市場也可以了解為車輛的資産評估。

從整車資産評估的次元看,新能源汽車将從燃油車時代的整車“一口價”轉化為車+動力電池、車+自動駕駛系統、甚至車+生态的多元度獨立評估。近期各大企業陸續出現的價格上漲根源便是動力電池價格上漲,推動車輛從硬體變成了“資産”。車輛價值實作動态評估後,整個後市場的模式将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從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的角度看,後市場的使用模式也在變化,最典型的是補能方式。換電和充電的本質是資産管理方式不同,由于換電車輛動力電池實作了規範化管理,其電池性能含金量更高,資産價值更高,而充電電池缺少規範化管理,其性能含金量較低。

在燃油車時代,車輛的資産評估是交易時的單點評估,買家和賣家根據車輛的曆史情況交易得到一個相對公允的價位,但是新能源汽車産品屬性的變化,給車輛實作實時資産評估和資産走勢預測帶來了可能性。

從資産評估的次元看,過去的資産價值評估都是以硬體為主,基本不會考慮服務,而新能源汽車的價值評估則會考慮到硬體和服務兩個次元,隻有在資産可評估的情況下,企業所說的從賣硬體轉為賣硬體+軟體+服務盈利才會成為可能。

是以,新能源後市場的終局本質是圍繞車輛全生命周期所開展的價值管理和使用者服務,使用者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方式和方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車輛全生命周期價值評估。

創新的突破口在哪?

很多朋友看到這裡會問,講了那麼多車輛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那麼作為普通使用者,我們能感受到的新型後市場的體驗和服務是什麼?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很多投資人也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大家還都沒有找到答案。

目前新能源汽車後市場所有的創新都是摸着石頭過河,我們可以分成三個大的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車企主導方,以蔚來汽車為主。無論是蔚來能源還是蔚來服務,都是以企業為主體開展的,在不考慮成本的前提下,蔚來的服務是後市場的理想業态。

第二個方向是電池主導方,以甯德時代為主。要做後市場,甯德時代必須從背景走向前端,是以甯德時代釋出了換電品牌,作為其後市場布局的重要一步。

第三個方向是行業第三方服務為主體,車企、動力電池和産業鍊各環節企業融合發展的模式。

比如車企和電池企業聯合第三方技術機構開展電池性能和車況性能評估,聯合金融保險機構開展創新保險開發和銷售,聯合二手車交易商開展二手車性能評估和認證,該模式的前提是第三方要有足夠強的行業背景和實力。

在第三個方向下,整車企業僅僅需要通過建立全生命周期、實時動态的資産管理、評估與處置體系,確定各環節盈利性與可持續性,主機廠還可通過與各類金融、保險、殘值服務商合作的方式,建立相關殘值評估體系及二手車處置管道能力。

使用者在新的模式下,将會體驗到後市場 “從點到線再到面”的變革,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内,後市場和後服務都将是這樣的場景:

基金經理老張看中了一台車,在APP上下單制造,企業上門交車。從車輛傳遞開始,老張便開始像管理基金一樣,管理自己的愛車,實作愛車價值最大化。

在車企或者第三方的APP上,老張注冊自己的愛車,APP可以根據老張的車輛曆史行駛記錄和使用記錄以及市場情況,實時評估老張的車輛性能和價格,并給出不同的用車方案,以前老張覺得車企經常忽悠消費者,但是因為公允第三方的存在,老張覺得方案非常完善。

老張的車電池出現了磕碰,APP系統自動給出第三方的處置方案,老張可以選擇成本效益最好的A方案,也可以選擇使用體驗最好的B方案,還可以選擇經濟性最好的C方案。每當有重要的服務,APP便會自動給老張推薦相關用車方案,老張換車的時候,既可以選擇置換,也可以一鍵拍賣,整個用車過程算下來,老張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最友善最省心的。

這大概是新能源汽車使用者使用體驗的最佳狀态,而這一天并不遙遠。相比五年前,前端市場百花齊放的生态,目前的後市場生态似乎沉寂很多,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