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歎人生
疫情的再次光顧不得不讓這座城市和鄉村停下了腳步,按下暫停鍵那一刻也預示着這裡的一段時間内将進入靜态模式,而處在鋼筋混凝土澆築的鴿子籠中的人們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總要做點什麼,具備條件的準備充分的可以居家辦公;不能辦公的不妨研究美食或者重溫撂下多時的追劇。這期間我在網絡電視上無意間看到日本山田洋次執導的《弟弟》電影,又名《姐弟親情》,影片細膩有溫度的表現形式、低調的展現親情場景、不用波瀾壯闊的噱頭,卻也把姐弟親情演繹的讓人落淚,甚至該片曾被選為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閉幕影片,算是日本電影首次被選為該電影節的壓軸作品了。

影片以一對姐弟之間的親情為話題展開,通過看似波瀾不驚的叙述表現,講述了單親媽媽吟子和自己親弟弟鐵朗之間的親情故事。本來在十二年前吟子丈夫周年冥祭上鐵朗就因喝醉了酒而大鬧一場,從此和吟子失去了聯系,作為外甥女的小春要舉行婚禮了,所有人都以為因為寄去的請柬沒被鐵朗收到而被退回,大家都為這事松了一口氣,其實就是不希望他來攪局。誰料婚禮當天,鐵朗還是很狼狽地跑進婚禮會場。幾杯酒下肚又把婚禮現場攪得一片狼藉,也讓小春家人在丈夫家人跟前顔面掃地,同時把小春的婚姻也蒙上一層不祥的陰影。即便如此善良的吟子還是像鐵朗小時候做錯事一樣地原諒了他。
此後不久小春的婚姻并沒走多遠就離婚了,她又回到母親家裡。自那次攪黃小春婚禮以後的鐵朗消失一段時間後,吟子家中來了一位打扮如風雲場上的女人,說是鐵朗的債主,聲稱鐵朗在她那裡借來一筆可觀的巨款,逾期未還多時。吟子最終把自己積攢用來裝潢藥店的錢填補了鐵朗的虧空。後來沒過多時鐵朗再次從大阪來訪,始終沒有道歉的意思,連小春都看不下去了,對舅舅下了逐客令,于是吟子也已惱羞成怒,自此姐弟訣别。
再見面時已是鐵朗病入膏肓之時,最終吟子還是趕去大阪收容鐵朗的臨終關懷機構,陪伴弟弟最後一程,大量鏡頭記錄了鐵朗彌留之際與姐姐承認錯誤和不舍之情。影片看似記述簡單平鋪,卻把家庭成員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演繹得讓人淚奔。鐵朗的形象塑造很成功,雖然此人經常惹禍,但不會讓人感覺厭煩,何況作為姐姐的妻子,同時影片也有把各類市井普通人物形象放置于溫情而真實生活場景中,用生動鮮活的觸點刻畫性格,使其可以更多感受生活之中情感的沖突和難以言說的牽絆!
親情的字眼雖然很容易煽情,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文字表達,也能用影像記錄,或者拿歌聲來傾訴,但是圍繞親情的主人公應該是具備這情感才能感同身受,這是基礎也是一個人最起碼的要求,當流于形式或者冷漠敷衍時是體會不到這種親情,表現出來的一定虛僞浮誇。此片的導演和演員我其實并不了解,甚至有時提到日本就想到這個國家的侵華行徑,但就這部電影而言,故事已經挖掘到了人性中親情的魅力,戳中了容易讓觀衆激動的痛點,加上人物語言的和聲細語、人物柔弱善良的形象,同時也是基于表達,親情沒有國家民族界限,是所有人值得珍視的東西,想必這才是打動觀衆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