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罪與罰》,生活需要金錢,也必須生财有道

作者:雲帆心語

去承認你的罪過,上帝就會給你新生。

人的天性是一面鏡子,一面明亮的鏡子!那就對鏡顧影自憐吧!

貧窮不是罪惡,而極貧就是一種罪惡。

事情有時候是以巧妙而狡黠的方式完成的,可是行動的支配和行動的起始卻往往是混亂的,取決于各種不正常的印象,好像在做夢。

人能從潔白裡拷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中拷打出潔白。

社會背景,作者傳記

故事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中期的彼得堡。當時俄國剛剛廢除農奴制,俄國正處在舊制度迅速瓦解,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過渡時期。貴族階級的腐朽沒落,資産階級事業家和冒險家正走上社會舞台,人民生活赤貧,無所依靠。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身于一個醫生家庭。四十年代他曾與俄國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别林斯基接近,并參加了俄國最早的進步知識分子革命組織。因而于一八四九年被捕,被判處死刑,隻是在臨刑前幾分鐘被沙皇赦免。刑場上的經曆,十年監獄、苦役以及流放生活,對于他的身心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罪與罰》,生活需要金錢,也必須生财有道

不過也由于他自己的經驗,在寫這本書時,對罪犯心理,對苦難,對警察,才能細緻地刻畫,傳神的描寫。

一,故事簡介

這是一部關于一個罪犯的忏悔錄

我感覺這本書算個爽文,貧窮大學生拉斯珂尼科夫,走投無路起了殺心。殺害了放高利貸的房東和她的妹妹。

殺害了房東姐妹後,他不敢去自首,成天過着恍恍惚惚的生活。高燒不斷,身體不時顫抖。大家都讨厭他。因為他人性中殘缺了一部分。

他的家庭也很貧困,母親和妹妹艱難度日子,但是他們的感情很好。拉斯科尼科夫的妹妹杜妮亞長期遭受地主斯維裡加洛夫的騷擾。為了擺脫他,妹妹幾乎要把自己賣給20多歲的男人。

貧困官員拉美馬多夫,貧病交加,他的大女兒通過出賣肉體給家裡賺錢。後來他喝醉酒被馬車撞死。留下幾個如跳蚤一樣的孩子,他的妻子因貧窮生病,無錢醫治死亡。他的孩子被人們收養。

斯維裡加洛夫,他為了自己的欲望,殺害了自己的妻子。雖然他用錢财,資助了拉美馬多夫的孩子。因為罪孽深重,開槍自殺。

最後,在妹妹和女朋友的幫助下,大學生去自首拯救了自己的靈魂。通過西伯利亞苦役犯的生活,他喚醒了自己的生命。

《罪與罰》,生活需要金錢,也必須生财有道

二,上價值

1,自由是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完全沒有與尼采接觸的背景下,能夠透過普遍彌漫的各式各樣的紛陳學說,預先透過拉斯珂裡科夫指出"偉人的福音"觀點與尼采相應,這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同被評為"時代先知"的原因。

剛開始,他想“…對啦……人可以主宰一切,可是一旦膽小,就什麼事都做不成……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我真想知道,人最害怕的是什麼?他們最害怕的是邁出新的一步,”

流放西伯利亞的初期,他還懷着超人的理論。他認為:“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甚至許多不是繼承政權而是自己奪取政權的人類的恩主們,在他們事業的開端就應該被處死了。但是那些人成功了,是以他們是對的;而我呢,失敗了,是以我沒有權利邁出這一步。”他曾經做了好多善事。善惡相抵,他還可以活命。

《罪與罰》,生活需要金錢,也必須生财有道

他曾在學校期間救助一位痨病學生,長達半年之久。這個學生死後,他又去幫助學生的父親。給他長期看醫生,直到他去世。

五角街一個房子着了火。拉斯珂尼科夫從大火裡救出兩個孩子,自己也受了傷。

拉美多夫在最後生命期間都是拉斯珂尼科夫在一手幫忙。給他們生活費。他把自己身上僅有的一點錢,都給他們做喪葬費。

他之是以能走出殺人這一步,也是由于他的狂人思想在作怪。他相信盜國者為諸侯。他将政治問題等同于生活問題。超人一般做劫富濟貧的事,而不是殺害别人的性命。

叔本華說過一句名言:“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我相信他思想上是很明白的,隻是由于當時他的神智錯亂,才殺了人。

再怎麼有狂人思想,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們害怕自由,即使不想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尼采的思想害了好多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地主司維裡加洛夫等人物在小說中的突然出現和奇特的行為使作品自始至終充滿緊張之感,故事情節起伏轉折。

書裡的幾個主角都死了。生活讓人絕望。看不到希望。拉美馬多夫的孩子得救,出于壞人斯維裡加洛夫的慷慨布施。人性很複雜。

他不愛自己的老婆。最後還毒殺了他,騙得她的錢财。在他最後打算去美國的時候,他晚上在小旅館裡住了下來。睡覺的時候,他說“老婆你出現吧”。然後晚上一直做噩夢,夢見一個死了的女人,周圍被鮮花環繞。然後又夢見一個五歲的小妓女,5歲就做了妓女。他覺得三觀盡毀。可能這也預示着他的生活已經沒有了希望。他想在夢裡看到希望也沒有了,他的潛意識已經消遁。

原來,這世上有一種傷,可以噬心蛀骨。 喚做“忏悔無門”。

于是第二天早晨,他就在廣場裡開槍自殺了。

這本書裡,主要人物就是這5個。3個主演都死了。還有房東和她的妹妹。拉斯珂尼科夫判了重罪。去西伯利亞服苦役。他的媽媽也早早死了。

貧窮吞噬了一切。物質極度匮乏使人們沒有一點做人的尊嚴。

柴靜 :真實的人性有無盡的可能。善當然存在,但惡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彌補,傷害卻有可能被原諒,忏悔也許存在,也許永遠沒有,都無法強制,強制出來也沒有意義。

謀财害命即使逃脫法律的制裁,也逃不過自己的良心。

3,沒有心靈,軀體便失去意義

這部小說即使不考慮思想内容,如果單從情節方面說,也足以吸引人。整本書充滿了懸念,沖突。最後,拉斯珂尼科夫為了妹妹,去見地主加洛夫時,我都擔心他又要殺人了。

最後,作者通過描寫大學生殺人後的一系列的行為,用故事再現一個殺人犯心理自殺的過程。這和榮格心理學一緻。罪犯在殺了人以後,如果不通過自首或者是向心理醫生的忏悔,他就會和這個社會相隔絕,就連他的狗也會嫌棄他的。

《罪與罰》,生活需要金錢,也必須生财有道

榮格的一個病人,因為愛情,嫉妒殺了她的妹妹。沒有人知道,她也不告訴任何人。時間長了以後,她拒絕和這個世界上任何人聯系,甚至她的狗都嫌棄她。因為她的心已經沒有溫情的部分。

拉斯珂尼科夫就曾經斷絕了和媽媽,妹妹的關系。斷絕他和同學的聯系。他甚至要帶着索尼亞去遠走他方。因為他受不了内心良心和道德的折磨。表面行為他已經殺了人,然後又在内心上逃避良心的譴責。不做反悔,忏悔!那他就隻有和他身邊的一切斷絕關系。

王朔:在一個正在痛哭的人面前,你是無法申辯的,隻有像個壞蛋一樣忏悔。索尼亞聽了拉斯珂尼科夫故事後,害怕得哭了起來。他拿出《福音書》讀起來。

作者從生理到心理給我們細緻的刻畫了拉斯珂尼科夫。犯罪後,他經常發燒,說胡話,做噩夢。然後身體不停的顫抖。在他租住的房子裡,他幾次夢裡都說出了他殺人的一些細節。

三島由紀夫:把所有的背陰譯成向陽,把所有的黑夜譯成白晝,把所有的月光譯成日光,把所有夜間苔藓的陰濕譯成白晝晶亮的嫩葉在搖曳,那麼,我或許會結結巴巴的忏悔所有這一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