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蟹池塘混養美國硬殼蛤技術
_于盟盟等
美國硬殼蛤又稱小圓蛤、北方簾蛤、美洲簾蛤。硬殼蛤是廣溫、廣鹽貝類,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硬殼蛤原分布在美國大西洋沿岸,是該地區淺海和灘塗主要的經濟貝類之一,營養和經濟價值較高。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承擔的國家級蝦蟹體系日照蝦蟹試驗站有蝦蟹養殖池塘16畝,一直從事對蝦和梭子蟹養殖試驗,2018年引入美國硬殼蛤與中國對蝦、梭子蟹進行池塘混養,多年來養殖效果較好,産量較高,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一、硬殼蛤生物學特征
硬殼蛤屬雙殼類、簾蛤科,個體較大,最大個體200克以上;外形呈三角卵圓形,殼質堅厚,外表面較平滑,有十分明顯且細密的生長輪紋;殼表有黃色或黃褐色斑塊,殼緣部為褐色或黑青色。硬殼蛤多生長在含有貝殼的軟質底中,在沙質窪地、沙泥窪地和泥底均有分布。硬殼蛤最佳生長溫度在20℃左右,高于31℃或低于6℃時生長停止;耐低溫,0℃仍能存活。硬殼蛤耐受鹽度範圍15~48,對鹽度的耐受力随生長而增加,但與溫度成反比關系,當鹽度低而溫度高時存活率會顯著降低。硬殼蛤的生長受海水運動和藻類營養的影響較大。生長的理想條件是溫和潮流加上适當的藻類密度并伴随有4毫克/升的溶氧。在山東日照地區,每年的6、7月水溫在20~26℃,硬殼蛤開始産卵。
二、池塘混養美國硬殼蛤
2018年3月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從浙江購進硬殼蛤苗種240千克,1 500~1 600粒/千克,在研究院内國家蝦蟹體系日照蝦蟹試驗站自有養殖池塘中與蝦蟹混養。
1.養殖池塘及條件
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内有露天蝦蟹養殖池塘4個,長方形,面積約16畝。每個池塘分别有獨立的進排水管道,設有獨立閘門。池塘底質為泥沙混合物,池深2.5米左右,水深1.6米,池底設有0.3米深環溝。
2.放苗前準備工作
(1)池底清理。池底經過冬季兩個月左右的幹露、曝曬,1月中下旬用小型挖掘機清除池底部分淤泥,清理池壁雜土,平整池塘中間區域,以利于硬殼蛤鑽栖。在池底四周開挖深0.3米、寬2米的環溝。
(2)消毒清池。2月初,池塘進水30厘米,用漂白粉50~80克/米3 清塘消毒,3天後,再加自然海水,進水管口設定80目篩絹網過濾,以防止進入敵害水生物,加水至60厘米。
(3)培養動植物餌料。池塘水深60厘米,2月中旬從濤雒購入活鈎蝦,以密度5千克/畝放入池塘,培養動物性餌料;同時使用微生态制劑及有機肥料全池潑灑,以促進池水中的浮遊植物繁殖,作為養殖早期的基礎餌料。之後持續加水,每天加自然海水5~10厘米,并根據養殖池塘中水的顔色,适時使用微生态制劑及有機肥料等,使池水顔色保持黃褐色或黃綠色,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至放養硬殼蛤苗時,養殖池塘水深需達到80厘米以上。
3.苗種選擇及放養
(1)苗種選擇。硬殼蛤苗種應選擇規格整齊的優質鮮活蛤苗,規格1 500粒/千克左右,貝殼破碎率小于5%。
(2)苗種放養。硬殼蛤放養時間為3月下旬,中國對蝦放養時間為4月上旬,梭子蟹放養時間為5 月上旬。硬殼蛤放養密度為 2.2 萬~2.4 萬粒/畝,中國對蝦放養密度為8 000尾/畝,梭子蟹放養密度為8 000隻/畝。
4.養殖期管理
(1)水深及水質調控。前期每天加自然海水5~8厘米,1個月後加水至1.2米。每當大潮汛時進行池塘換水,每次換水10%左右;中後期、高溫期每次換水15%。繼續加水,使池塘水深達到并保持1.6米。保持水質清新,使池水顔色呈黃褐色或黃綠色,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若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需要進行換水或加水調控;若透明度大于40厘米,需使用微生态制劑及有機肥料調控。
(2)飼料及投喂。早期池塘内有培養的鈎蝦活餌料,不用投喂。5月上旬開始投喂魚飼料,魚飼料主要包括海捕新鮮雜魚蝦(休漁期間用冰凍雜魚蝦代替)、贻貝、蝦蛄等。養殖前期主要投喂海捕新鮮的雜魚蝦,中期以投喂贻貝為主、小雜魚為輔,養殖後期以投喂雜魚、蝦蛄為主,使蝦蟹增肥育肥。每天在下午4點左右集中投喂1次海水雜魚蝦等飼料,前期每個池塘投喂5千克;随着蝦、蟹、貝的生長,逐漸增加投喂量,後期每個池塘投喂量增加至30千克左右,投喂量以2小時内無剩餘為宜,可根據攝食情況适當增減。
(3)增氧。池塘配備 1.5 千瓦納米增氧機2台,1台使用、1台備用。增氧時間:6月初開始為晚 9 點-早 6 點,7、8 月高溫期為晚 6 點-早6點,9月後恢複為晚9點-早6點。
(4)病害防治及日常管理。每15天左右使用聚維酮碘消毒 1 次。養殖池塘專人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觀察水質、養殖動物攝食情況,打撈死蝦蟹,及時調整投喂量和換水量,并适時追加生物制劑及有機肥;檢查塘堤、管道、閘門等,發現損壞及時修複。
三、小結
近年來,蝦蟹池塘混養美國硬殼蛤模式在日照濤雒和兩城地區被養殖戶認可并廣泛應用,養殖戶根據自有池塘條件,有以蝦蟹為主的混養,也有以美國硬殼蛤為主的混養,蝦蟹品種主要為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梭子蟹。
2018-2021年,研究院蝦、蟹、貝養殖非常順利,每年都很好地完成了蝦蟹試驗站任務。2020年16畝養殖池塘,梭子蟹分批出池2 200千克,其中8月出池125克/隻雄梭子蟹600千克供應本地旅遊市場,中秋節出池 200 克/隻雄梭子蟹400千克,11月初收獲帶黃雌蟹1 200千克;中國對蝦出池1 500千克、規格30尾/千克;美國硬殼蛤共收獲12 000千克、規格30粒/千克。
池塘混養試驗是以蝦蟹養殖為主,合理搭配美國硬殼蛤。混養硬殼蛤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利用養殖池塘的水體空間,調節水質,維持池塘的生态平衡,提高養殖經濟效益。這種混養模式既能增加蝦蟹的産量,又能産生良好的養殖硬殼蛤環境條件,顯著提高了經濟效益,有利于漁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