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号稱取代安卓的系統,已經半截入土

去年,谷歌在I/O 2021大會上宣布,目前Android系統的活躍裝置數已經達到30億台,這意味着Android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一作業系統。但是谷歌對此并不滿足,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谷歌一直都在開發一個可跨平台運作的全新作業系統——Fuchsia OS,希望以此取代Android、Chrome OS等現有系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谷歌在去年正式面向市場推出了Fuchsia OS,但是卻一直沒有廠商願意推出搭載Fuchsia OS的智能裝置,這也使得使用者始終沒有機會體驗到這款被谷歌稱為“革命性”的智能作業系統。不僅如此,在推廣遇冷後,核心研發人員的出走更是為這個系統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近日,谷歌Fuchsia OS項目工程總監Chris McKillop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已經正式離職谷歌,并發文表示“在工作10年之後,我離開了谷歌。Fuchsia團隊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團隊之一,我期待他們在未來能有更大的作為,是時候進行我的下一次冒險了。”随後,Fuchsia團隊也在社交媒體上确認了Chris McKillop離職的消息。

根據小雷了解,Chris McKillop是一位知名的系統開發工程師,在加入谷歌之前曾在蘋果公司開發過初代iPhone OS系統,後來加入Palm公司,成為了開發webOS的初創團隊成員之一。在加入谷歌後,除了主導Fuchsia OS的開發,他還幫助谷歌組建了 Flutter 團隊,并參與了初代Android TV OS的開發工作。

作為谷歌Fuchsia OS項目的負責人兼工程總監,Chris McKillop的離職,讓Fuchsia OS的發展充滿了不确定性。在他離去之後,Fuchsia OS項目究竟能否繼續進行下去,似乎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

替代Android的作業系統

作為一套由谷歌完全自研的全新作業系統,Fuchsia OS自誕生以來便受到了無數數位愛好者的關注。

根據相關資料,Fuchsia OS最早是在2016年8月亮相于谷歌代碼庫和GitHub的。當時谷歌将這段神秘代碼放在了全球最知名的開源代碼托管平台上面,但是卻沒有對愛好者們的發現做出任何解釋,隻有部分開發人員能從代碼裡面的蛛絲馬迹中确認這是一系列和系統研發相關的代碼。

不過,谷歌的高冷并沒有保持多久。在次年舉行的I/O 2017大會上,谷歌正式宣布了Fuchsia OS的到來。時任谷歌副總裁Dave Burke表示,“Fuchsia是一個非常酷炫的早期實驗項目,我認為最有趣的點在于Fuchsia直接開源,每個人都可以檢視成果并做出評論。與其他早期項目一樣,Fuchsia也會不斷發展變化。”

同年,谷歌為安卓使用者提供了一個Fuchsia OS系統的UI Demo進行互動體驗,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消費者唯一能夠真實接觸到的Fuchsia OS體驗。為此,小雷特地翻遍了國内外網站,這才在自己的手機上裝上了這個大小隻有16MB的Demo應用,讓各位得以一睹Fuchsia OS的實際體驗。

如圖所示,Fuchsia OS的主界面和市面上現存的iOS/安卓系統都截然不同,整個系統主界面的設計十分簡潔。主界面的中心有一個登入使用者的頭像,點開頭像即可看到時間、日期、網絡、Wi-Fi、音量調節、亮度調節、飛行模式、靜音模式、自動旋轉等設定,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狀态欄。

從主界面上劃,就能進入到Fuchsia OS的應用/背景界面。在這裡,大量的背景應用/安裝應用會像卡片那樣堆疊起來,使用者可以随意點開程式進行操作,至于“傳回桌面”這樣的操作則是由點按應用界面下方的“小白點”完成,另外長按該按鈕還會呼出快捷設定界面。

用原生安卓的朋友都知道,谷歌有一個消息推送功能叫“Google Now”。如圖所示,在Fuchsia OS上也依然存在“Google Now”,不過并非在首頁左滑呼出,而是直接放在了畫面下方。不僅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輸入欄裡面鍵入自己的需求,讓系統給出相應的搜尋/應用建議。

總的來看,盡管看上去稍顯稚嫩,但是Fuchsia OS在2017年就已經有了可用的雛形,發展速度絕對令人驚訝。奇怪的是,在随後數年時間裡,我們卻幾乎沒有再看到過Fuchsia OS的相關消息,整個系統就像是被谷歌擱置了一般。

直到2020年,谷歌再次推動宣傳,Fuchsia才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中。次年5月,谷歌終于向市場推出了Fuchsia OS,并且為初代Nest Hub智能顯示器提供了系統更新,整個系統的面貌及發展方向變得愈發清晰。如果沒有發生這次離職事件的話,Fuchsia OS的前景顯然是光明的。

裝置大一統的夢想

你可能會有疑問,已經擁有安卓以及Chrome OS兩大系統的谷歌,為什麼還要這麼大費周章地去研發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了解Fuchsia OS有什麼特殊之處。不同于安卓和Chrome,Fuchsia OS并不基于Linux Kernel,而是基于一個由谷歌自己研發的微核心Zircon開發的。不僅如此,這套作業系統還丢掉了GPL通用公共許可證,應用全部需要按照BSD-3條款、MIT和Apache 2.0進行授權。

個人認為,采用自研微核心的好處主要有兩點。首先是輕量化,Zircon微核心來自LK嵌入式微核心,盡管為了适配Fuchsia系統的目标現在已經改變得離原始的LK核心非常遠了,但是一些資料結構還是和LK核心高度相似,例如核心元件極少、系統核心和功能元件互相獨立等。

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如今的安卓系統已經存下了很多不良設計,高達上億行的代碼讓谷歌很難再去重構系統。利用Zircon微核心重新研發系統,不僅可以從初期架構上就直接避免Android曾經踩過的坑,而且更小的系統核心也使其變得更加精簡靈活,易于修改。

從現有消息來看,Fuchsia是谷歌試圖将整個谷歌生态系統統一到單一作業系統下的嘗試。因為足夠輕量化的緣故,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不僅會看到Fuchsia運作在智能手機、智能音箱和筆記本電腦上,甚至可能會看到它運作在各種智能手表、智能路由器、嵌入式裝置上面。

其次是子產品化,Fuchsia OS的設計充分考慮了現代應用的發展趨勢,其核心獨立于硬體規格,将每個應用中的功能分割成多個建構塊或“功能包”,讓制造商能夠根據裝置選擇Fuchsia的功能,讓同一個應用可以運作在所有的裝置上,從手機平闆到音箱手表再到電視冰箱,不需要像安卓這樣為了手機和平闆進行針對性設計。

(Fuchsia OS中的子產品化,來源: 9to5Google)

Fuchsia的子產品化架構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整個系統的應用/元件甚至驅動程式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動态更新甚至動态删除。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安卓系統一貫以來的碎片化問題,還能確定在系統更新後就不會出現應用不相容的情況,對于谷歌所提倡的統一體驗至關重要。

看到上面這些描述,不知道你是否會有種熟悉的感覺?沒錯,正是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從設計上看,Fuchsia OS與鴻蒙可謂是異曲同工,同樣的微核心,同樣的子產品化設計。不同之處在于,受到制裁影響,華為得以全力發展鴻蒙生态。直到華為生态初現規模,谷歌的Nest Hub才通過更新用上了Fuchsia OS,雙方的發展進度已經不在一個等級了。

在裝置大一統的道路上,華為顯然走得更快一些。

Fuchsia OS,前途未蔔

有趣的是,對海外網際網路大廠而言,研發子產品化設計的自研系統似乎并不罕見。早在谷歌之前,微軟就曾經做過一次子產品化系統方面的全新嘗試:Midori OS項目。該系統基于雲計算服務,主打功能是“獨立于軟體的程序”,目标是顯著減少本地應用軟體之間,以及軟體和硬體平台之間的依存度,以此提高應用軟體的相容性。

聽上去很美好,可遺憾的是,微軟在2015年宣布解散了當時的Midori OS項目組。除了當時Windows根深蒂固,使用者不易接受以外,Windows團隊的不配合,以及移植全部Windows功能代價不可接受等因素,使得這個概念超前的系統最終沒能走到台前。

問題來了,時隔數年以後,同樣主打子產品化設計的Fuchsia OS前景又如何呢?個人認為,這個項目短時間内并不會被谷歌放棄。對于谷歌而言,Fuchsia OS就是一個“完全自研”的安卓系統,基于一顆全新的、谷歌自主研發的核心,運作在全新的、谷歌自主研發的SDK之上,使用的是全新的、谷歌自主研發的程式設計語言,可以盡可能快地運作谷歌的Material Design界面。

谷歌可以放棄Linux和GPL,甚至可以放棄Java,以此來確定自己對于Fuchsia OS完全的控制權。總而言之,不管是從谷歌的體量來看,還是從系統本身代表的意義來看,Fuchsia OS都不可能被輕易放棄。

然而,官方支援是一回事,使用者能否接受才是Fuchsia OS所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是最難改變的。正因為使用者對安卓系統粘性過高,Fuchsia OS的推廣進度一直非常緩慢,目前也隻是推送到了谷歌的一些智能音箱上,而且幾乎沒為使用者帶來太多可感覺的變化。

作為行業巨頭,谷歌當然可以說服開發商在Flutter中編寫應用軟體,但是比起全力推廣Fuchsia OS,谷歌似乎還是傾向于穩紮穩打,在發展安卓的同時繼續推進系統的研發。

正因如此,對于Fuchsia OS來說,全面取代安卓系統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管是成千上萬基于安卓系統的軟硬體開發者,還有數億名使用安卓裝置的忠實消費者,想要一朝全面進行替換取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谷歌向華為學習,循序漸進地淡化掉安卓系統來強調Fuchsia OS的存在,但考慮到安卓的商業價值和必要性,這一切顯然不可能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