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更青春的方式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北京4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程思)4月5日,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五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2022年清明節特别節目播出。全國各地大中國小校的師生相聚“雲端”,通過傳承傳統文化的方式追思故人。

以更青春的方式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

每逢清明節前後,正是采茶、制茶的好時節。特别節目中,來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國小教育集團的師生帶來特色節目《清明話茶》。作為大陸最大的産茶省份之一,浙江省的茶文化曆史悠久。西湖國小教育集團根植于深厚的茶文化,在教學中弘揚并傳承着西湖文化。在學生駱天陽看來,在學校社團學習茶藝,不僅能學校到更多茶知識,還能領悟茶文化。“這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的是文化,傳播的是友誼。我喜愛茶藝,希望身邊更多人了解茶藝,讓傳統茶文化在我們手中繼續發光發熱。”

特别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亞運會将在杭州舉行,西湖國小的學生以自己的視角亞運主題歌曲《小小東道主》,将杭州方言、杭州文化融入其中,傳遞了大陸傳統文化中“客來敬茶”的美德。

每逢重要傳統節日,音樂和舞蹈都是特别節目中的重頭戲。

河北省保定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藝術工坊的同學們将《河西钹》帶到了特别節目中。“河西钹”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冀中音樂會”的傳統打擊樂曲目。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張紅玉介紹,地方民間音樂風格獨特,具有鄉土性和即興性的特點,唱腔複雜多變,記譜多用工尺譜,舞台表演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給教學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在地方非遺傳承人教學團隊的指導下,學生們逐漸從形似到神似,從模仿到創新,表演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張紅玉說。

以更青春的方式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

本期,來自廣東省汕頭文化藝術學校、甘肅省武威職業學院以及福建省廈門市東渡國小的師生也将習得的傳統舞蹈帶到了節目中。雖均屬傳統舞蹈,但大陸地域廣袤,地理位置不同,是以形成了風格迥異的舞蹈。汕頭文化藝術學校的師生以潮汕英歌舞、潮汕音樂等非遺文化元素為背景,通過舞蹈表現潮汕建築屋脊嵌瓷人物看到汕頭特區時的幸福場景;武威職業學院帶來武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涼州功鼓子》,這是一種已經傳承了千年的民間鼓樂舞蹈;而廈門市東渡國小帶來的跳鼓舞,則具有着鮮明的閩南地域特色。

以更青春的方式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

除了傳統音樂和傳統舞蹈,國術、戲曲、刺繡同樣是師生們熱衷的傳統文化形式。

特别節目中,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國術被創新改寫,并搬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平福鄉中心校和江西省瑞金市瑞明國小的特色課堂上,“内磨心智,外練筋骨”是這堂課的第一要義;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工坊的同學們則帶來了川北皮影展示,學校師生在學習中逐漸感悟着皮影戲所蘊含的工匠精神;來自山東省濟南市南上山街國小的同學帶來原創平劇《小戲骨》,從“知戲”“賞戲”到“懂戲”“愛戲”,小戲骨們在實踐中領略了平劇之美,體驗着國粹文化的傳承;内蒙古自治區巴彥呼舒第六中學的同學們帶來了圖什業圖刺繡展示,這項起源于清代、曆經多民族融合的刺繡技藝成為了不少學生的拿手好戲,他們可以獨立完成枕頭花、煙袋、布鞋、蒙古靴等作品……

以更青春的方式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

在與傳統文化近距離接觸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學習,領悟其蘊含的文化内涵,發自内心的文化自信也逐漸形成了。正如汕頭文化藝術學校舞蹈專業的張佳麗所說的那樣:英歌舞展現了潮汕藝術的精美,“作為潮汕人能夠通過舞蹈作品來演繹潮汕非遺文化,我覺得很自豪。”

以更青春的方式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

據介紹,《傳承的力量》特别節目啟動五年以來,圍繞節日特色,立足校園體育藝術教育,相繼推出了近30台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大型展播,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00所大中國小的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戲曲、朗誦、傳統體育項目、自編操、大課間等得到展示。越多越多00後已經成為了“傳承主力軍”,他們以更青春的方式唱響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之音。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