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言近體句式總結篇3,罕見的1-2-2結構,隻有這1種句式

前言

前兩篇說了221結構和212結構的句式,他們各有8類。

在學習這些句式的時候,會發現字面上相同的句式,但是在分析整句的時候,其實主謂賓的次序可能是不一樣的。例如221句式中的第4類和第6類,都是VN-VN-F,但是詩意卻有不同。

今天繼續介紹王力先生總結的1-2-2結構句式,這種句式在《漢語詩律學》中,僅僅有1種。差別在于,最後作為謂語的兩個字,是動詞或者形容詞。

五言近體句式總結篇3,罕見的1-2-2結構,隻有這1種句式

一、色-因林-向背

唐朝李颀《籬筍》詩雲:

東園長新筍,映日複穿籬。

迸出依青嶂,攢生伴綠池。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但恐春将老,青青獨爾為。

這首詩的頸聯,上聯為:N-vn-VV,色-因林-向背,後兩個字是動詞。

第一個字是主語:色,向背,指面對或者背對。由于面對樹林或者背對樹林,是以竹筍的顔色深淺會有不同。

大寫表示主要地位,小寫表示次要地位,可見中間2字是次要部分:因林,起到副詞的作用,修飾後面的謂語:向背。

二、行-逐地-高卑

下聯為:N-vn-FF,行-逐地-高卑。後兩個字是形容詞。

行,這裡是指竹筍的生長走勢,可以引申為地位或者出身,當作名詞看待。竹筍的地位,會因為生長的地方高低而不同。

當然,有人一定要把“行”看作動詞,也能講得通。竹筍的“行”,成為動态的變化,其色,也是在漸變之中。

無論動詞,還是名詞,都不影響我們了解這兩聯的背後含義。

上聯與下聯,雖然個别字詞性不同,但是句式可以當作同一種來看待。都是主語+謂語:色+向背,行+ 高卑。中間2字:因林、逐地,修飾謂語:向背、高卑。

五言近體句式總結篇3,罕見的1-2-2結構,隻有這1種句式

三、借物喻人

古人詠物,大多有寄托。詠物,其實大多是詠人,借詠物而抒發自己的志向,或者評價某人。

李颀的《籬筍》中,把竹筍比作社會上不同的人。上聯意思是,有人“朝扣富兒門,暮随肥馬塵”,有人則不肯“催眉折腰事權貴”,是以氣質(色)不同。

下聯的大意是,有人出身高,有人出身低賤,這是善于投胎。或者說,有人後天善于鑽營,有人不屑于喜歡攀龍附鳳或者跟錯了人,是以有人混得好,地位高,有人混得差,地位低。

這首詩前4句是賦體:東園長新筍,映日複穿籬。迸出依青嶂,攢生伴綠池。頸聯用了比興之法: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結尾二句對于竹筍進行了評價,也是對于人物的評價:但恐春将老,青青獨爾為。至于這個人物是自己,還是其他什麼人,并不是那麼重要。

五言近體句式總結篇3,罕見的1-2-2結構,隻有這1種句式

四、類似的句式

李颀這兩句詩,與杜甫的一副對聯很相似: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N-vfn-F,差別是131結構。又如王維的:山-臨清塞-斷,江-向白雲-平。

差別在于,李欣句中,中間是2個字,杜甫王維之中,中間有3個字。

關于上面提到的杜甫和王維1-3-1結構的詩句,王力說其特點是:

句子形式,包孕着三字的副詞性謂語形式。(漢語詩律學)

是以,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這兩句詩,也可以解釋為:

句子形式包孕着2個字的副詞性謂語形式。

五言近體句式總結篇3,罕見的1-2-2結構,隻有這1種句式

結束語

今天提到的這個1-2-2句式,隻有這一種形式:N-vn-VV(FF),這是主謂結構的句子形式。

其謂語,是最後兩個字:VV或者FF,中間是動賓結構(vn)的2個字起到副詞的作用,

@老街味道

五言近體句式總結篇2,常見的221結構可以分為8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