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億美元賣給阿裡,高管被“清場”,80後創始人為何沒有怨言?

95億美元賣給阿裡,高管被“清場”,80後創始人為何沒有怨言?

2018年,馬雲說“我餓了”,阿裡便動用95億美元收購了“餓了麼”,完成當時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一筆現金收購。而作為這筆收購的最大赢家,餓了麼創始人、30歲出頭的張旭豪一躍邁入“十億級富豪”的行列,根據2021年胡潤百富榜排名,張旭豪以55億身價位列富豪榜第1297名。

不過在被收購的同時,張旭豪也被迫退出了自己創辦10年的餓了麼。

一、從學校走出來的餓了麼

2008年,在上海交大的男生宿舍裡,四個年輕人打算合夥創業,其中一位23歲的年輕人放言道:“300億都不夠賺!”這個交大的高材生便是“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

如今在餓了麼總部大廳,一直擺放着一輛報廢的電動車。這輛電動車叫“餓了麼一号”,承載着張旭豪的初心,他就是騎着這輛電動車,送出了餓了麼的第一份外賣。

95億美元賣給阿裡,高管被“清場”,80後創始人為何沒有怨言?

張旭豪曾回憶說,在上海交大讀研究所學生的時候,和室友一到晚上就容易餓,想要訂餐,商家卻都因為太晚不願意送。張旭豪合計着:既然商家不送,那就讓我們來送。幾個室友,幾萬塊錢,幾輛電動車,餓了麼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

最開始張旭豪幾個創始人都是親自送外賣,發展餐廳,做地推。僅過去3個月,外賣團隊的訂單就有近千單。張旭豪注意到,平常用電話、短信接單容易出現纰漏,幾個高材生們發揮優勢,做了一個網頁供餐廳接單,友善快捷的訂單使得交大附近所有餐廳迅速入駐。

創業3年後,張旭豪團隊收獲了第一筆融資,來自金沙江創投的100萬美元。與此同時,餓了麼的宿敵——美團網成立,并迅速殺入外賣市場,于2013上線美團外賣APP。2014年,獲得了大衆點評8000萬美元的投資後,餓了麼正式開啟與美團的正面對抗。

95億美元賣給阿裡,高管被“清場”,80後創始人為何沒有怨言?

然而一家企業的倒戈,差點讓餓了麼成為“曆史”。

二、重要合作夥伴的倒戈

與美團的消耗戰,對于80後小夥張旭豪來說,從來沒想到會這麼漫長。直到2018年他離開餓了麼,再到如今2022年,兩者的“戰争”仍焦灼着。

2014年,為了搶占各個主要城市,餓了麼開始實施“下沉計劃”,向全國200個城市迅速擴張。沒有想到原本張旭豪以為沒有外賣需求的城市,卻早已經被嗅覺靈敏的美團拿下了。

還來不及給餓了麼重新布局的時間,2015年,美團與餓了麼的重要投資人大衆點評合并,誕生了一個本地生活服務巨頭——新美大,并拿到了騰訊33億美元融資。

大衆點評的倒戈讓餓了麼突然失去了強援,面對資本雄厚的美團發動的“燒錢大戰”,餓了麼逐漸沒了招架之力。2016年,美團宣布實作盈利。而當記者問張旭豪“餓了麼賺到錢了嗎”時,張旭豪無奈地回答說:“我們正走在賺錢的路上。”

95億美元賣給阿裡,高管被“清場”,80後創始人為何沒有怨言?

事實上,餓了麼從一開始就是少一條腿走路。美團創始人王興以團購、社交領域創業起家,是以在美團業務領域的布局上還配有商旅、出行、電影、團購等多項服務,多條腿走路,抗風險能力更強。而在得到大衆點評的流量和商戶後,美團更是如虎添翼。

那麼,餓了麼是如何堅持到如今的呢?

三、“白衣騎士”——阿裡

2017年,以2億美元收購百度外賣後,餓了麼雖然有了和美團正面對抗的體量,但卻仍然沒有與之決戰的資本。此時擺在張旭豪面前的路隻有兩條:要麼繼續纏鬥,要麼被并購。理性的張旭豪選擇了後者,2018年,阿裡正式接管餓了麼,也為餓了麼的“張旭豪時代”,畫上了句号。

其實,對于張旭豪以及餓了麼創始團隊的離開,阿裡并不在意。2018年,阿裡隻關心一件事,那便是在狙擊“騰訊系”旗下公司美團的發展勢頭下,并在國内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鞏固地盤。

如今,随着“國家隊”雲閃付強勢入局支付市場,未來中國的線上、線下消費領域将迎來三足鼎立的局面——阿裡、騰訊和國家隊。而在流量入口市場上,以美團、大衆點評、滴滴打車為代表的“騰訊系”,依舊表現出強勢擴張的态勢。

95億美元賣給阿裡,高管被“清場”,80後創始人為何沒有怨言?

自從收購餓了麼後,阿裡将餓了麼與盒馬鮮生、高德、飛豬等平台關聯,可以說是阿裡的介入,讓餓了麼實作了多條腿走路,有了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

而餓了麼的加盟,也為阿裡提供了近300萬的蜂鳥配送大軍,徹底解決了盒馬以及阿裡商超的配送問題。“餓了麼30分鐘便利生活圈”協同“盒馬半小時達”、“天貓超市一小時達”等一起,共同搭建起了阿裡新零售場景的物流基礎設施。

四、結語

回頭再看張旭豪,十年創業從無到有,直至頂峰,和對手、資本、寡頭都争鬥過,最終在行業紅利将盡時,灑脫離場。

如今的張旭豪依然活躍在創投圈,随着“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科類教育訓練被禁止,在産業政策的紅利助推下,體育教育訓練需求大幅上升,作為國家二級運動員的張旭豪在上海創立了格克體育,起步投資便是1.5億美元,并高調宣傳“要用268元,讓大家學會打高爾夫”。

95億美元賣給阿裡,高管被“清場”,80後創始人為何沒有怨言?

讓高爾夫這項高端運動平民化,是張旭豪此次創業的目标,但能否像當年餓了麼送外賣一樣,開辟一個萬億級市場,我們隻能交給時間來回答。但作為80後企業家的典型代表,張旭豪在創業過程中的堅韌,與退出10年創業公司的灑脫,已經足夠成為年輕的創業者們的楷模、榜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