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家訓》裡有言:“先淡後濃,先疏後密,先遠後近,交友之道也。”
人在社會上混,得三五知己,是一大樂事,也能夠互相依靠,攜手前行。
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利益之交,動機不太單純,防不勝防。
想要遇到真心的朋友,你就要觀察他,日久見人心。
有以下四個特點的人,比較靠譜,值得深交。

01
有缺點的人:敢用真面目示人。
法國古典作家拉羅什委科說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由于自身的缺點而不是優點,才招人喜歡。”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你想遇到一個非常完美的人,那麼你一輩子都沒有朋友,反而對任何人,都吹胡子瞪眼。
比方說,一個愛學習的人,但是他夜裡鼾聲如雷;一個漂亮的姑娘,但是她說話的聲音很粗。
事實上,那些敢于在你面前暴露缺點的人,才是真性情的人。虛僞的人,才會遮遮掩掩,把醜陋的一面遮擋起來。
那些有缺點的人,就像初一初二的月亮,雖然有很多地方是黯淡無光的,但是他還有進步的地方,可以慢慢走向圓滿;那些完美的人,就是十五的月亮,注定要虧損了。
交友要看長遠,而不是因為一兩件礙眼的事情,就否定了一個人。
所有的完美,都是吹捧出來的,你不要去相信。
02
有癖好的人:堅持走向陽光。
文學家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一個沒有愛好的人,每天都無所事事,時間在浪費,人也會變得困頓。有癖好的人,活得充實,并且有進步的迹象。
《二刻拍案驚奇》裡講了一個喜歡收集紙張的人,名叫王沂公,生在宋朝。
他每天出門,都會留意,哪些地方有廢紙。哪怕是廁所裡的廢紙,他也會用水沖幹淨,然後晾幹,用來寫字。
後來,他的兒子王曾,一舉高中,在朝為官。他也被封為沂國公。
世人感歎,這是惜字愛紙得來的福氣啊。
一個毫不起眼的愛好,卻讓一個普通的家庭,變成了書香門第。
周國平在《當你學會獨處》中寫道:“讀書的癖好能夠使人獲得一種更為開闊的眼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讀書,是一個積沙成塔的過程,可以改變命運,也可以讓家族越來越興旺。
同樣,插畫、下棋、釣魚、跳舞、彈琴......隻要是高尚的愛好,都可以讓人大展宏圖。你和這樣的人結交,經過耳濡目染,自己也會變得高尚。
03
有共同理想的人:能夠和你攜手同行。
大部分的人,都有活下去的目标。可是,每個人的目标,不一樣。
晉朝時期,南陽的翟道淵和汝南的周子南,年輕的時候,是好友。他們相約,一起定居尋陽,并且做一個高尚的隐者。
當朝的太尉,知道他們兩個人都很有才華,就派人來遊說,希望他們為官。
周子南貪念高官厚祿,答應了;翟道淵不為所動,并且更加堅定了隐居的信心。從此,他們的感情就淡了,并且見面了,也不說話。
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能和你一起奮鬥的人,是因為大家有同樣的理想。一路上,互相鼓勵,互相拉扯。
如果你想做什麼,那就去結交同類型的朋友,這樣的話,即便是一起謀利,也是好事。
比方說,你要減肥,就要和很胖、很想變瘦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和身材很好的人在一起;你要開飯店,就去結交廚師和酒店老闆。
古時候,俞伯牙遇到了鐘子期,他們都很喜歡琴,一起懂得彈琴,一個知道聽琴,是以創造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談。
04
有孝心的人:待人非常友善。
孟子說過一段話:“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于親矣。”
也就是說,要信任一個人,就要看他是否能夠取悅父母。取悅父母,就要誠心誠意,明白什麼是善良。
古時候,人們都認為“孝感動天”。一個對父母百般好的人,是可以頂天立地的大人物。
三國時期,曹操推行孝道,但是他的手下孔融,自以為是,說:“父子無親,情欲發耳;子母無情,物出瓶離。”
曹操非常憤怒,不僅革職,還加以治罪。
一個連父母都瞧不起的人,你還和他做朋友,那麼你就是看錯人了,以後你把一切給了他,也不會被感激,反而會出現“鬥米養仇”的笑話。
父母是全心全意為兒女好的,這份舔犢之情,隻有那些惡毒的人,才會恩将仇報。
真心的朋友,必然是善良的人,否則就是與狼共舞,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05
普菲費爾說過:“想與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
朋友不在乎數量,需要品質,如果隻是泛泛之交,還不如一個人獨來獨往;如果隻是臭味相投,那就是蒼蠅蚊子成群結隊。
朋友不是完美無瑕的,但是一定是指引你積極向上的,一定會帶着你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層次。
朋友是需要界限的,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幹涉各自的家庭。在一定的時候,各自有了不同的發展前景,就會互相尊重。
朋友交往,需要心胸大度,不糾纏爛人爛事,不計較得失。
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圈子,能夠有一部分面積,和你重疊的人,就是朋友。”
人來人往,交友交心;緣來緣去,順其自然。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