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熱播劇《心居》近尾聲,熱議依舊不斷。

有觀衆說,這部劇放在都市倫理劇中稱得上是“全員惡人”,劇中接連出現的角色,幾乎沒有一個是讨喜的。

也有觀衆說,劇中的角色無論是馮曉琴還是顧清俞,無論是展翔還是施源,都像自己身邊人的縮影,一個個都那麼真實。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這部劇皮哥已經解讀過不止一次,在“最讨厭”角色的排名中,兩位女主角,童瑤飾演的顧清俞和海清飾演的馮曉琴,喜提前二。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毫無疑問,無論是天天買菜燒飯的外地媳婦馮曉琴,還是上海本地都市金領顧清俞,兩人都有人性裡最明顯的一類缺點,那就是“自私”。

用一個時髦的詞語解釋,姐倆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同為劇中“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今天,皮哥不妨為大家深扒對比一下兩個角色,看看海清和童瑤對兩個角色處理上,各自有哪些高明之處,看看兩個角色這種另類的“生活智慧”,到底又有那些差别。

真正看懂這些,說不定能幫你辨識生活中,一些人一些事的“真面目”——

一、海清飾演的馮曉琴

每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目的都是為自己攫取利益,但側重點卻不盡相同。

作為一個沒什麼學曆和能力,從外地來到上海打拼,理想是讓全家人都成為上海人的馮曉琴,海清用了十分紮眼的方式來表現其自私的特質。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詳細來說,在劇中有三點表現十分搶鏡。

第一點,精明且算計,善用“道德綁架”。

馮曉琴的“算計型”人格,在劇一開始就表現出來了。

開場的買菜戲中,馮曉琴繞了菜場一圈,不是臨走順走小販的蔥,就是十塊的菜砍到八塊。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為什麼皮哥說海清在表現馮曉琴的自私時側重“利己”?因為她從不愛惜羽毛。

她隻要占到便宜就夠了,至于外界怎麼說她,外人怎麼看她,她很大程度上是不在乎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借錢買房子這件事上。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馮曉琴絲毫沒有掩蓋自己想要買房的欲望,并且将算盤打到了極緻。

她先給嘴笨的老公安排“演講稿”,讓他背下來,趁着跟姐姐過生日借錢。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再給姐姐準備一套生日祝詞和禮物,隻不過這次弄巧成拙,她自作聰明地給圍巾上貼了一個奢侈品牌的标,适得其反。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最後的大招,也是她心裡的PlanB,是一旦借不到姐姐的錢,那就借老公公的養老錢,“反正以後你這些錢有些還是要給顧磊的”。

在她這裡,丈夫顧磊成了徹頭徹尾的“提線木偶”,讓怎麼辦就得怎麼辦,不能說一個不字。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甚至逼迫丈夫下狠招,如果公公、姐姐還是不肯借錢,丈夫就得跟着自己回老家,“橋歸橋路歸路,老死不相往來”。

為了買房,連丈夫一家的骨肉親情都可以拿來當作犧牲的籌碼,馮曉琴的心不可謂不絕。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我們再說說這起“買房風波”裡的核心問題,錢。

在上海要買一套房子,成本是很高的。

大家如果知道馮曉琴打算買房時手中的積蓄,估計會吓一跳。

要買一套兩百多萬的房子,她手裡僅僅有三萬塊,就連交定金都差點。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可她一開口就要借100萬,前後金額的巨大對比,也反映出馮曉琴“工于心計”的自私特質。

用别人的錢,買自己的房,而且看她老公顧磊掙錢的樣子,這錢大機率是不會還的。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這也是她跟顧清俞沖突的根源。

與其說是借,不如說是要,再說重一點,幾乎就是“道德綁架式”的明搶了。

第二點,從不掩飾自己的目的,是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

比起顧清俞,馮曉琴并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也不善于包裝自己,她是個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者”。

在連哄帶騙地拿到了老公公的養老金後,因為裝修又沒錢,她依舊沒有放過自己的大姑姐顧清俞,這死纏爛打的氣質,不說她“自私”都說不過去。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馮曉琴對顧家的貢獻很多,八年時間,照顧顧家一大家子人,有老有小,她的付出也的确很多。

但做得多,馮曉琴說得更多,而且她從不掩飾自己的目的,為達目的什麼都說。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向大姑姐借錢的時候,顧清俞以自己要買房搪塞了過去。

但馮曉琴很了解上海的購房政策,直接堵顧清俞的後路,言外之意就是,你沒有買房資格,還是借給我。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之後,還不忘用“國家政策”來警告大姑姐,直接讓顧清俞吃癟。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因為想勸馮曉琴不要買房,老公公請來了七大姑八大姨勸說,沒想到馮曉琴對着親戚直接開火。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馮曉琴就是這樣,她從不掩飾自己的目的,也從不掩飾自己為了達成目的想要用到的手段。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無論是大吵大鬧還是潑婦罵街,隻要目的達成,便宜占到,她是可以随時低頭認錯的,因為不認錯,她的利益又會遭受損失。

第三點,表面會吃小虧,但絕不吃大虧。

要讓馮曉琴這樣的女人吃虧是不可能的,她可能表面上會吃一些小虧,但絕不會吃大虧。

老公顧磊死後,馮曉琴做了兩件堪稱“慘烈”的事。

第一件,是指責大姑姐顧清俞,在娘胎裡就“奪走了”顧磊的好運,還奪走了他的陽壽。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為了推脫自己的責任,減輕自己老公因與自己争執而意外死去的負罪感,她不惜搬出這套迷信的“玄學”指責顧清俞,多少有點無所不用其極的意思。

這話給顧清俞也造成了不少壓力。

第二件事,就是把顧家多年的老鄰居告上了法院。

馮曉琴這麼做目的也很清楚,顧家一家人都指責是她害死了顧磊,她需要官方,需要權威為自己正名:顧磊死亡的主要責任并不在她。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最後,法院判處馮曉琴勝訴,鄰居賠償一塊錢并道歉。但好心的鄰居拿來了一疊錢,一向嗜錢如命的馮曉琴竟然沒收。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因為她很清楚,一旦鬧得太僵,自己就要被趕出去。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網絡熱詞說得好,“一頓飽和頓頓飽”,馮曉琴還是拎得清的。

整部劇裡,馮曉琴幾乎就活在對别人的“利用”中,她能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來為自己服務。

最初找一個要長相沒長相,要才華沒才華的顧磊(原著中還是個跛子),就是為了他的上海戶口。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逼兒子好好學習,逼老公考會計證,也是為了自己以後的幸福生活。

至于買房子,更是為了實作她“把全家接過來,讓全家都成為上海人”的現實理想。

為什麼她隻逼别人,不逼自己?因為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是什麼樣,也知道憑自己要在上海立足,是有多難。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當然,在實施手段的過程中,她是不會在意别人看法的,最終目的達成即可。

其實當馮曉琴決定将私生子馮大年變成自己“弟弟”而騙婚顧磊那一刻起,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身份就已經确定了。

隻不過,在“精緻”和“利己”兩個特質上,馮曉琴更偏向于後者。這和她學曆不高,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有關。

二、童瑤飾演的顧清俞

顧清俞符合所有“精緻利己者”的個人特質。

她高智商,名牌大學畢業,有顔值有身材,事業成功,有錢有閑,還不缺乏追求者。

但往往是這樣的人,在利用手段達成自己目的時,“隐匿性”特别強。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因為很多人隻能看到這類人“女強人”、“精英分子”、“上層人士”的标簽和表面,卻看不到背後的用心。

顧清俞精緻的利己,也展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被迫害妄想症”式的精明,善于把别人預設在自己的對立面。

顧清俞的這個特點,清楚明白地表現在她和弟媳馮曉琴的關系中。

顧清俞是極其敏感的,她天生有着精英人士的趨利避害之心,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和上帝視角上,對别人永遠懷着防備和揣測之心,并将别人,先入為主地預設在自己的對立面。

這類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享受掌控的快感,顧清俞就過分地摻和在自己弟弟的婚姻生活中,最喜歡幹的事,就是“分析”自己弟媳馮曉琴的動機。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大家注意顧清俞說馮曉琴的言辭,人家生活得好好的,她要用“萬一”這種假設去挑撥。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買房的事情有了進展,她又祭出了自己話裡有話的“到時候”,離間弟弟的夫妻關系。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聯想到馮茜茜住在顧家,她又做出了一個假設的“将來”,給弟弟和弟媳的猜忌封死了棺材闆。

其實,顧清俞這種高知精緻利己者更可怕,她說的事,都是沒有發生,是自己假設的。用“如果”這種假設,添加一種壞的預設去勸說别人,是看起來很合理,但又是極其不負責任,而造成的後果,往往更為嚴重。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譬如:顧磊死亡的意外,就是因為馮曉琴聽到了顧清俞自以為是的“分析”而後起了争執導緻的。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她的自私,也間接導緻了弟弟的死亡。

弟弟屍骨未寒,她再次“假設”弟媳告鄰居是為了賠償。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又在用“假設”撺掇父親對付弟媳。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作為大姑姐的顧清俞,憑什麼就覺得自己能處理好弟弟,調教好弟媳,并理順他們的婚姻關系呢?

第二,擁有“隐蔽的表演性”與“僞君子”兩種人格,控制欲強。

除了幹涉弟弟夫妻生活外,顧清俞還過分插手家裡的事,當然,她不會顯露出自己掌控家庭的真正意圖,而是打着“為家裡好”的旗号。

家中的大小事,馮曉琴、顧士宏和顧磊,從未真正拿過主意,即便顧清俞在上班,在生病,她也會被自己老爸一個電話搖到家裡來。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進了家門以後,又明目張膽地将馮曉琴當外人,他們三人聚起來開小會。

都是一家人,拖家帶口都要大姑子做決定,這誰受得了?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正像馮曉琴形容顧清俞的一樣,無論是倫理上,感情上還是道德上,顧清俞雖然喜歡對家裡的事情指指點點,但從不拿出什麼真正改變家庭生活條件的實質性支援。

比如錢,弟媳婦找她借錢,她雖然有上千萬資産,但一百萬就是不出。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這是可以了解的,她沒有義務拿自己的資産滿足弟媳的願望,但她沒有理由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弟媳居心的惡意揣測。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再比如贍養老人。按道理說,男女平等,贍養老人兒女都有責任。

她一個單子就幾千萬,自己一個人住着大房子,有多處房産,還準備買一套更豪華的,做飯幹家務都雇的保姆,她的親爸親奶奶親弟弟,卻六口人擠在一個小房子裡。

雖然是精英人士,有着高學曆高認知,但骨子裡,顧清俞依舊是虛僞的,因為這說明她預設“父母就應該男孩贍養”這樣的傳統規則。

至于老爸弟弟奶奶過得怎麼樣,交給一個“惡弟媳”會不會出問題,她是不去管的。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她隻享受掌控的快感,如果真為家人好,怕弟媳有歹心,她完全有能力将親人接到自己身邊生活,而不是光動動嘴皮子,在人家夫妻關系上大做文章。

整部劇中,精英人士顧清俞對顧家最大的貢獻,不過是給弟弟找了一份吃不飽餓不死的會計工作,僅此而已。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不少人可能會反駁:顧清俞掙這麼多錢是靠自己能力,錢是她自己的,憑什麼要幫家裡?

既然沒有幫的緣由,又為什麼要過分插手家事呢?

顧清俞這種人的特質,表現在她行動和說話的方方面面,比如談及馮曉琴的時候,表面上是誇贊,實質上是數落,說了一堆,最後一句數落才是真心話。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這種擁有隐蔽表演性的人在現實生活裡很吃香,經常被誇贊“情商高”,但往往喜歡背後捅刀子的,也是這種人。

因為他們看上去是在誇你,實際上是在給你挖坑,等你往裡跳。

第三,感情和求偶上,有“四不”政策。

顧清俞利己的精緻,還反映在感情和求偶這件事上。

為了懷念自己14歲的初戀,她不惜讓每個男朋友都穿白襯衫,戴黑框眼鏡,對方做不到就直接一腳踹開。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對展翔和施源,顧清俞其實拎得很清楚。

她明知道展翔對于自己的心意,雖然話裡話外透露出“我們不合适”的意思,但卻從未真正拒絕過展翔,還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對方全部的好以及全部的照顧。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她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展翔一起吃飯、爬山、遛彎、修腳,一起做情侶可以做任何事,即便結婚了也照做不誤。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但在施源出現後,她又狠狠傷害了展翔的心,主動去追求施源并與其當着展翔的面訂婚親吻。

對展翔,顧清俞保持着所有“渣男渣女”的共同做法,那就是:不承認,不否認,不拒絕,不負責。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但對施源,則可以展開十二分的攻勢并閃電領證。

顧清俞之是以一直遊走在展翔和施源之間,兩者誰都不放棄,就是因為她明确地知道,這兩人對自己情感世界的意義。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展翔是她的柴米油鹽,是現實生活。

這個人有經濟基礎,有充裕的物質條件,有廣泛的人脈和社會資源,吃吃飯喝喝酒,一起聽聽音樂會,他很在行;接機,張羅喜事和喪事,搬家,照顧人,他又很“實用”。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施源是她的白月光,是詩和遠方。

對她來說,施源是一種情感的理想狀态,是她的情感世界和心靈慰藉,是她對自己多年前缺憾的彌補。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事實證明,顧清俞跟施源在一起,隻不過是為了圓一下自己少年時那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少女之夢。

落在柴米油鹽的實處,所謂14歲刻骨銘心的愛情,依舊脆弱到不堪一擊。

顧清俞嫌棄展翔的世俗,卻又從未離開過這種世俗。她也在乎施源的自尊,卻從未真正幫他建立過自信。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不管傷害别人多深,隻要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就是了,這就是顧清俞對待情感的态度。

其實這種态度,對顧清俞這種“精緻利己者”來說,是一脈相承的,因為這貫穿了她的人格,深入到她的價值觀之中,是她本就習慣的做事方式。

同樣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把海清和童瑤放在一起看,差别出來了

兩相對比,我們會發現,同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海清的馮曉琴“利己”雖露骨市儈,但卻真實直接不遮掩,擺在台面上,即便不喜歡也好提防。

而童瑤的顧清俞情商卻很高,将自己的“利己”卻藏得很深,頗有隐匿性。無論對家人還是對情感,她總會将自己包裝成完美的“白蓮花”,可實際上,卻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目的,所有人都是她滿足自我需求的工具,親人朋友均不例外。

如果生活中碰到這兩種人,你更願意與哪一種交朋友呢?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