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冠宇的經曆,中國人還能複制嗎?

去年冬季,阿爾法·羅密歐F1車隊官宣簽約中國車手周冠宇。消息一出,各媒體對這位中國F1車手第一人的報道絡繹不絕。這位圍場新人一出場就面臨了各方聲音,支援與質疑雜嚷。但他在剛拉開帷幕不久的新賽季比賽中表現可圈可點,迅速在這個鮮有中國人身影的賽事上站穩了腳跟。

無疑,他已經完成了2022賽季目标的一半,憑實力證明了中國車手的速度。同時,我們也不禁想提問:周冠宇般的中國車手,中國還能再來一打嗎?

周冠宇的經曆,中國人還能複制嗎?

态度是周冠宇成功的基礎之一

在全球僅有20個席位的賽事中,天賦的确非常重要,但不是充分條件。

周冠宇從七歲接觸卡丁車,十歲就顯露出對賽車的絕對天賦,斬獲了當年全國卡丁車錦标賽八個分站的全部冠軍,他做到了同年齡階段的全國第一人。

為了追夢,也因為偶像的力量。當2012年馬青骅砸錢在圍場登場的時候,周冠宇前往了英國約克郡南部,非常公式化地走上了F1賽車手的曆練之路,成為了英國卡丁車體系的一員。

在那裡,天賦選手雲集,充斥着更加激烈的競争,在陌生的文化體系中也要适應更緊湊的比賽日程。那兩年,他重新開機了自己的賽車生涯,參加了Super one national championship和2013年的Rotax Max歐洲挑戰杯。

上帝并沒有給周冠宇黑馬的劇本,無論是之後的F4還是F3的比賽生涯,周冠宇先後被蘭多·諾裡斯、喬爾·埃裡克森、米克·舒馬赫的天才光芒掩蓋。四五年不被聚焦的新手掙紮期到底長了一點。周冠宇擁有實力,但難以将自己的速度轉化為成績。

即便周冠宇在那年獲得過贊德沃特的分站冠軍,2018年底,法拉利仍終止了與周冠宇四年的合作關系。可謂行路難,多歧路。然長風破浪終有時,轉投雷諾體系後的周冠宇經多年磨砺,終是在圍場大放異彩,直挂雲帆濟了滄海。

這其中,除了其家庭的付出更有他自身的熱愛與堅持。對賽車用心專一的态度,激勵着他走到了現在。

蛋糕做大的同時不能少了規則意識

周冠宇闖入F1對中國賽車市場來說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不僅展現在他将五星紅旗帶入了圍場,更在于他促進中國賽車市場以上海為中心向全國更多城市輻射開來。

随着宇舶押寶成功,在中國政商兩界精英階層收獲了巨大的流量與商業拓展知名度,更多的品牌代言如安慕希AMX、軒尼詩都找上了這位體育IP分一杯流量羹。

在此之前,賽車運動在中國從未有如此多的流量與資本關注。但在2022年就不一樣了,除了圍繞周冠宇的商業活動外,在二月初紅米也以“攜手探索極緻性能”口号宣布自己成為梅德賽斯-AMG F1車隊獨家手機合作夥伴。

在衆多體育IP裡,賽車具有更精準的閱聽人定位優勢。更多的品牌商在2022年北京冬奧期間看見了體育賽事在中國日益增長的商業價值,緊随北京冬奧會賽程并在國外有高知名度的F1就成了一個香饽饽。

盡管疫情依然肆虐全球,但F1收視資料依然發展穩定。據FIA官方公布F12021賽季收視資料顯示,2021年賽季累計電視觀衆人次15.5億,較2020年增加4%。平均每場大獎賽電視觀衆人次7030萬,一決勝負的阿布紮比收官戰更是吸引了全球1.087億人次觀看。另外,中國的獨立觀衆人數達7080萬,占整個賽季獨立觀衆人數的16%,較2020賽季增加了13%。

周冠宇的經曆,中國人還能複制嗎?

行業蛋糕會越做越大,但切分這個蛋糕的規則也亟需制定。賽車運動完全區分于奧運會,具有完全不同的運動員培養體系和賽事規則,它應該配有另一套成熟的商業營銷法則。

F1在中國的發展态勢想要持續下去,也應該有中國賽車的青訓體系以保證賽車運動員的持續輸出。就周冠宇的經曆來看,他的堅持付出難為可貴。如果僅憑國人自發地熱愛,周冠宇的成功經曆也會如古愛淩一般,可能隻是個别案例,中國速度在世界賽車比賽中也隻會成為昙花一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