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冠宇的经历,中国人还能复制吗?

去年冬季,阿尔法·罗密欧F1车队官宣签约中国车手周冠宇。消息一出,各媒体对这位中国F1车手第一人的报道络绎不绝。这位围场新人一出场就面临了各方声音,支持与质疑杂嚷。但他在刚拉开帷幕不久的新赛季比赛中表现可圈可点,迅速在这个鲜有中国人身影的赛事上站稳了脚跟。

无疑,他已经完成了2022赛季目标的一半,凭实力证明了中国车手的速度。同时,我们也不禁想提问:周冠宇般的中国车手,中国还能再来一打吗?

周冠宇的经历,中国人还能复制吗?

态度是周冠宇成功的基础之一

在全球仅有20个席位的赛事中,天赋的确非常重要,但不是充分条件。

周冠宇从七岁接触卡丁车,十岁就显露出对赛车的绝对天赋,斩获了当年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八个分站的全部冠军,他做到了同年龄阶段的全国第一人。

为了追梦,也因为偶像的力量。当2012年马青骅砸钱在围场登场的时候,周冠宇前往了英国约克郡南部,非常公式化地走上了F1赛车手的历练之路,成为了英国卡丁车体系的一员。

在那里,天赋选手云集,充斥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陌生的文化体系中也要适应更紧凑的比赛日程。那两年,他重启了自己的赛车生涯,参加了Super one national championship和2013年的Rotax Max欧洲挑战杯。

上帝并没有给周冠宇黑马的剧本,无论是之后的F4还是F3的比赛生涯,周冠宇先后被兰多·诺里斯、乔尔·埃里克森、米克·舒马赫的天才光芒掩盖。四五年不被聚焦的新手挣扎期到底长了一点。周冠宇拥有实力,但难以将自己的速度转化为成绩。

即便周冠宇在那年获得过赞德沃特的分站冠军,2018年底,法拉利仍终止了与周冠宇四年的合作关系。可谓行路难,多歧路。然长风破浪终有时,转投雷诺体系后的周冠宇经多年磨砺,终是在围场大放异彩,直挂云帆济了沧海。

这其中,除了其家庭的付出更有他自身的热爱与坚持。对赛车用心专一的态度,激励着他走到了现在。

蛋糕做大的同时不能少了规则意识

周冠宇闯入F1对中国赛车市场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不仅体现在他将五星红旗带入了围场,更在于他促进中国赛车市场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更多城市辐射开来。

随着宇舶押宝成功,在中国政商两界精英阶层收获了巨大的流量与商业拓展知名度,更多的品牌代言如安慕希AMX、轩尼诗都找上了这位体育IP分一杯流量羹。

在此之前,赛车运动在中国从未有如此多的流量与资本关注。但在2022年就不一样了,除了围绕周冠宇的商业活动外,在二月初红米也以“携手探索极致性能”口号宣布自己成为梅德赛斯-AMG F1车队独家手机合作伙伴。

在众多体育IP里,赛车具有更精准的受众定位优势。更多的品牌商在2022年北京冬奥期间看见了体育赛事在中国日益增长的商业价值,紧随北京冬奥会赛程并在国外有高知名度的F1就成了一个香饽饽。

尽管疫情依然肆虐全球,但F1收视数据依然发展稳定。据FIA官方公布F12021赛季收视数据显示,2021年赛季累计电视观众人次15.5亿,较2020年增加4%。平均每场大奖赛电视观众人次7030万,一决胜负的阿布扎比收官战更是吸引了全球1.087亿人次观看。另外,中国的独立观众人数达7080万,占整个赛季独立观众人数的16%,较2020赛季增加了13%。

周冠宇的经历,中国人还能复制吗?

行业蛋糕会越做越大,但切分这个蛋糕的规则也亟需制定。赛车运动完全区分于奥运会,具有完全不同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和赛事规则,它应该配有另一套成熟的商业营销法则。

F1在中国的发展态势想要持续下去,也应该有中国赛车的青训体系以保证赛车运动员的持续输出。就周冠宇的经历来看,他的坚持付出难为可贵。如果仅凭国人自发地热爱,周冠宇的成功经历也会如古爱凌一般,可能只是个别案例,中国速度在世界赛车比赛中也只会成为昙花一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