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高不成,低不易——一句話道出了小米近幾年來最大的困境。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人們手中的iPhone開始變的卡頓的時候,腦子裡想的都是:是不是這台手機用太久了?而當小米開始卡頓的時候,卻會懷疑這晶片就是不行。

2021年年底,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小米12的釋出會上宣布,小米将在産品和體驗上,全面對标蘋果向蘋果學習,但使用者并不買賬。

3月22日晚,小米集團公布了2021年财報,在當年上市之時被定義為網際網路公司的小米,最新一季人均消費僅有14.3元,而它對标的蘋果,人均消費超過70元。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華為的退出給手機市場留出了一塊肥肉,小米在當時是被寄予厚望的種子選手,但到頭來,不僅肉沒吃到多少,提出的戰略也到了需要自省的時候。

華為跌倒,小米沒飽

2021年7月16日,雷軍在微網誌上宣布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占率超越了蘋果,晉升全球第二。當初人們預言的“小米接棒華為”似乎逐漸實作,尤其在歐洲市場,小米的份額一度也上升到了第二位。

不過在中國,這樣的情況并沒有實作。

不是說小米不努力。早在2019年,小米就提出了高端化政策。一個标志性的操作,便是剝離了紅米,采用了雙品牌政策。用雷軍的話說,紅米專注極緻成本效益,主攻電商,而小米則專注中高端和線下的新零售。

說到底都是為了利潤。既然雷軍堅定地聲稱不可能漲價,那麼高端化之路勢在必行。在這一方面,雷軍确實有在努力,前有自研晶片,後有自建工廠。2021年,小米12釋出之時,雷軍喊出了那句“小米高端手機正式對标蘋果”。而在這之前,小米10、小米10 pro和小米11系列,價格已經從3000多元漲到了6000多。

但一頓操作,終究難掩這份年報的頹勢。

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實作總營收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整體出貨量達到了1.9億台。具體到高端智能手機(零售價3000元人民币或300歐元以上),小米的出貨量超過2400萬台,一看占比,13%——與一年前華為退出時相差無幾。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華為确實讓出了一塊,它的市場佔有率從2020年的13%下降到了6%,但把握機會的不是小米,而是蘋果。小米僅提升了2%,擷取的份額與OPPO相當。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華為的退出把小米推到了前排,但問題是小米是否具備了成為第一梯隊的實力[7]。”一位小米國際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表示。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還有一個重整山河的對手——榮耀。

在經曆了半年多的陣痛之後,榮耀在2021年三季度實作了逆襲翻盤。根據知名統計機構公布的2021年Q3國内智能手機銷售情況,榮耀手機出貨量達到1420萬台,環比大增96%,重回市場前三。

榮耀CEO趙明面對國産手機市場下滑的局面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友商過度備貨是有風險的。如果我們快速崛起,他們壓那麼多貨就成為庫存了。智能手機行業,沒有餓死的,隻有撐死的[6]。”

結合發生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番話可謂非常誅心了。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在小米,手機不光是用來賣貨賺錢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獲得使用者,讓他們繼而使用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和周邊産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光靠賣手機是很難獲得高利潤的,即使高端機也是如此,因為它的品牌溢價有限。同樣是賣1萬元,蘋果能賺6000元,而按小米集團18%的毛利來看,可能賺2000都不到。

在小米的商業模式當中,是以小米手機作為起點,通過IOT裝置構造生态鍊,強化使用者體驗,建構完整的流量閉環,最終通過網際網路業務進行變現。

按照常理推斷,高端化能夠争取到消費力更高的使用者,進而在網際網路服務裡獲得更多收入。

觀測這一變現路徑是否走通,客均消費額這一名額對小米來說非常重要。但結果呢?自19年末以來就開始下滑。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方面。首先自然是因為高端手機占比仍然偏低,其次則是小米使用者的消費能力低于預期。

小米的營收結構分為智能手機、IOT和網際網路三大業務。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手機營收維持穩定增速、IOT和網際網路服務營收占比提升。這意味着手機獲得了更多的使用者,而使用者把手機作為流量入口,進一步消費了後續服務。

但事實上,IOT和網際網路的收入占比卻并沒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再看小米MIUI的月活淨增量,與IOT與生活消費業務收入也沒有呈現出明顯的關系。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據此可以進行合理推斷:很多使用者隻是單純的白嫖小米手機的“成本效益”,并沒有加入小米的生态鍊中進行消費。

根據年報顯示,小米最新一季的ARPU為14.3元,隔壁美團外賣都有40多元的ARPU。而小米的對标對象——蘋果,2020第一季度的ARPU超過70元人民币。

這樣來看,光自己對标蘋果還不夠,還得想辦法讓米粉對标果粉。

這極低的ARPU值一方面是由于小米手機的海外使用者消費顯著較低,據測算僅有4.22元左右,顯著拉低了集團的平均值,而更為重要的,可能得從小米自身的曆史裡面找原因。

抹不去的标簽

小米高端化受阻,可以從兩方面來了解,一是沒有在消費者心中提升品牌調性,二則是在賣手機的線下管道上姗姗來遲。

2021年2月3日,在微網誌上相當活躍的雷軍,抛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小米釋出一款萬元的高端手機,你會買嗎?

微網誌下面捧場的言論不少,但現實卻相當骨感。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小米沒少推出高端價位的手機,但從它的平均售價遲遲未能有所突破,始終在1000元左右徘徊。

使用者來了,卻不花錢 小米的高端化成功了嗎?

如果把财報的資料翻譯成文字,大概是這樣的:買小米本來就是因為成本效益,如果要花費5000甚至上萬,那麼為什麼不選擇蘋果呢?

成立之初,小米靠着“成本效益”快速打開市場,但是這種“低毛利”的打法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小米最終也被其“極緻成本效益”反噬。

一方面,這種定位讓小米耽誤對高端産品的研發。以手機的核心部件,晶片為例,小米雖然已經成功自研澎湃系列晶片,但僅在其低端手機5C上應用過,并且市場壽命僅有短短半年。而其旗艦數字系列,用的一直都是骁龍系列晶片。

而反觀其對标對象蘋果,其自主研發的A4晶片,不但早早的在2010年,就已經應用在自身的旗艦手機上。而且,在WWDC2020大會上,随着庫克宣布蘋果電腦将采用自研晶片M1 MAX,成功實作全産品晶片均為自研。

另一方面,标簽不是想撕就能撕的。

與雷軍問卷調查“萬元機”相比,大家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他對成本效益的強調。

比如他一直念叨的“小米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産品”。2017年,他說“最孤獨的感覺是幾乎所有的人都勸我把小米産品賣貴一點,我覺得大家不了解我的想法和追求。”2020年,還有小米高管說過這樣的話:“小米認為未來的天下,得屌絲者得天下,得年輕人得天下。”

在高端化已經擺上日程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話語,小米的品牌建設道阻且長。200萬換得掉logo,卻很難更新人們對品牌的心理定位。

至于管道,小米是一家擁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這種基因也展現在其銷售手機的管道上。初創時代的小米,甚至隻線上上銷售。

但在中國,超過80%的手機都從線下管道銷售出去。對于手機品牌來說,線上上流量紅利枯竭後,線下管道足以決定一個品牌的生死存亡。不僅如此,線下管道的體驗對提升品牌影響力有深遠的影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線下管道幫助oppo和vivo取得的成果。

2016年3月,首家小米之家開業,但是相較于其他品牌,小米線下管道布局,屬于是姗姗來遲。(我們曾在《小米之家,雷軍之癢》一文中詳述了小米線下的布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閱讀)。到2020年,國内手機市場,線下管道銷量占70%以上,而其中小米隻占7%。

小米在2019年改革了管道,采用了小米之家旗艦店+小米之家專賣店+小米之家授權店三種模式。其中,前者是小米自營,而後兩者都是加盟的方式。

三種線下門店雖然極大的提升了開店效率,但也帶來了兩個弊端。一是高企不下的銷售費用造成對利潤的損耗,小米的銷售費用兩年實作翻倍,達到209.8億。與其220億經調整淨利潤旗鼓相當。其次則是三種模式的店在服務體驗上各不相同,并呈現出遞減的關系。

去年10月,有人質疑小米銷量增長與線下門店增量不比對的問題。雷軍給出的解答是需要時間的驗證。半年過去了,結合最新的資料來看,小米的線下之路仍未走通。

尾聲

雖然雷軍又一次喊出了破釜沉舟的宣言,要壓上人生全部的榮譽,為小米而戰,隻是這次奮戰的目标不是手機,而是汽車。

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币,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将達100億美元。

第一梯隊的蔚小理都已經朝着盈利進發,雷軍的車,還停留在概念之上。同時,小米的手機基本盤,似乎也不是那麼穩固。

想當年關羽也是這麼想的:我先集中兵力打下樊城,再回過頭來救荊州。

參考資料:

[1] 小米曆年年報

[2] 小米業績交流紀要

[3] 小米的高端化,不能隻靠米粉 澎湃.光子星球

[4] 海外市場成增長新引擎,手機×AIoT 打造生态護城河 浙商國際

[5] 2021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達24% 199IT

[6] 趙明的“榮耀”之戰,澎湃新聞

[7] 小米做高端,沒想象中簡單,财經雜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