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蹊跷的出血:女童全身針尖樣瘀點+瘀斑,究竟為何?

蹊跷的出血:女童全身針尖樣瘀點+瘀斑,究竟為何?

免疫性血小闆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血小闆減少性出血性疾病,其特點是單純血小闆減少,而其他兩系血細胞正常。該病臨床上以2~5歲患兒多見,常常是因為皮膚“針尖樣”皮疹而就診。

下面這則病例,患兒全身出現針尖樣瘀點、瘀斑,難道是ITP?還是另有其他疾病?

案例經過

患兒,女,3歲2月,因發現全身瘀點、瘀斑2天來診。病情大緻如下:2天前出現散在針尖樣瘀點、瘀斑,起于後背,後至四肢、前胸、顔面,伴有1次鼻出血,量少,皮疹逐漸增多,無其他不适,來院就診。

查體:

體溫36.8℃、脈搏110次/分、呼吸25次/分、SPO298%、體重14kg,顔面部、前胸、後背、四肢可見散在針尖樣瘀點、瘀斑,左側前臂可見2cm×1.5cm血腫,壓痛,後腰骶部可見4cm×2cm血腫,壓痛。上腭黏膜可見瘀斑,牙龈及舌尖可見散在針尖樣出血點。

患兒出現針尖樣瘀點+瘀斑,沒其他不舒服,會是什麼病因?

蹊跷的出血:女童全身針尖樣瘀點+瘀斑,究竟為何?

趕緊查血:

凝血酶原時間>200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181.20秒;血正常:血紅蛋白118.0g/L,血小闆計數433×109/L;血型:Rh(D)+陽性,A型;肝功能、網織紅細胞計數、D-二聚體未見明顯異常。

病例總結:

既往體檢無服用藥物史,急性出血性疾病,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顯著升高,血小闆、肝功能、網織紅細胞計數、D-二聚體及發炎名額未見明顯異常。

很顯然,根據初步檢查結果,考慮為某種因素所緻的凝血功能障礙,常見的持續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小闆減少症、口服抗凝藥、膿毒症、急性中毒、肝功能損害、嚴重創傷等。

患兒臨床無明顯感染症狀及體征、否認外傷,查血示血小闆、肝功能、發炎名額均未見異常,亦否認服用抗凝藥物病史,排除了血小闆減少症、口服抗凝藥、膿毒症、肝功能損害、嚴重創傷所緻,急性中毒可能性最大。

追問病史,患兒家中存在可疑接觸過老鼠藥的環境條件,考慮為患兒接觸老鼠藥後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可能性大。

其後,家屬表示家中有滅鼠藥,為溴鼠靈,英文通用名為brodifacoum,成分為“大隆”,第二代抗凝血殺鼠劑。予對症治療并抽血送司法部門檢查,口頭報告患兒血液毒物分析可見滅鼠藥成分!

蹊跷的出血:女童全身針尖樣瘀點+瘀斑,究竟為何?

圖源:網絡

滅鼠劑的衆多類型中,抗凝血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劑型。如上文提及的溴鼠靈(成分為“大隆”)就是其中一種,為長效抗凝劑,亦稱為“超級華法林”,同類型的還有溴敵隆、氯敵隆。

老鼠藥劑型有:谷物誘餌、小丸、糊劑、追蹤粉、蠟塊等,較為常見的是谷物誘餌,外殼染成鮮豔的色澤,以提醒人類避免接觸。

蹊跷的出血:女童全身針尖樣瘀點+瘀斑,究竟為何?

當老鼠進食或人類誤服、接觸等所緻中毒時,不會立即發病(大量接觸時可數小時内發病)。因為抗凝劑需要通過抑制維生素K-1,25環氧化物還原酶來發揮作用,原有的維生素K未受影響,而影響後續維生素K的生成以及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發揮作用。

并且,隻有當凝血因子活性降至正常值的30%以下才會出現凝血病,這一過程,通常需要24~48小時才能出現症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的改變。

主要的實驗室檢查改變:PT延長、國際标準化比值(INR)升高、凝血酶原水準下降。而血小闆、血色素未見異常(大量出血或多次抽血化驗時可有出血性貧血)。

經驗總結

當臨床上接觸到患兒存在不明原因的皮膚瘀斑和/或出血症狀(這裡強調的是急性出血性疾病,而非慢性),在排除血小闆減少症、口服抗凝藥、膿毒症、肝功能損害、嚴重創傷、先天性凝血因子減少所緻後,需考慮急性中毒,尤其是抗凝血滅鼠劑中毒。

患兒來診時離接觸老鼠藥病程常超過48小時,我們在完善血正常、生化及凝血功能檢外,追問抗凝血滅鼠劑暴露史尤為重要,這也是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如果無法追問到滅鼠劑暴露史,而臨床考慮急性中毒可能性大,亦可抽血行滅鼠劑成分檢測,以協助診斷。

除此之外,予維生素K1(5-10mg)診斷性治療,如凝血酶原時間在24~48小時明顯改善,亦可考慮抗凝血滅鼠劑中毒可能。

治療上,如症狀較為嚴重,必要時可輸注血漿或凝血酶原複合物,糾正凝血功能障礙,出院後可予維生素K1繼續治療,每周行凝血功能檢測,根據滅鼠劑半衰期的不同,維生素K1療程約1~8月,過早停藥可能會有反複出血。

【參考文獻】

[1]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診治專家組.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診治專家共識(2020).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0.29(6)

[2]朱繼紅.不明原因出血——抗凝血滅鼠劑中毒的診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複蘇與中毒學術論文交流會.2009

[3]姜婷,王魏魏,李春雨,等.一家六口人抗凝血滅鼠藥中毒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2016,(2).129-130.

[4]羅昌春.兒童抗凝血滅鼠藥中毒臨床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8,(12)

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編輯:yeah 審校: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