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狗文學”走紅是對經典愛情的當代呼應

“小狗文學”走紅是對經典愛情的當代呼應

最近,“小狗文學”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小狗文學”伴随着春天,讓這個季節擁有了蕩漾的暖意。相比于“廢話文學”與“發瘋文學”的狂歡,“小狗文學”的走紅就像初春毛毛小雨般安靜。對于“小狗文學”,有平台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它似乎沒有特定的文法,有人自稱“小狗”寫下愛的話語,也有人滿懷愛憐地寫給“小狗”,但無一例外都用着短圓的字型——就像肉爪踩在心上,留下有餘溫的痕迹。

“小狗說:我一定是今天第一個想你的。如果不是那也沒關系,我每天都想,總有一天是!”;“小狗:這是什麼?上帝:這是尾巴。小狗:尾巴是用來做什麼的?上帝:等你遇到喜歡的人就知道了”……

“小狗文學”走紅是對經典愛情的當代呼應
“小狗文學”走紅是對經典愛情的當代呼應

“小狗文學”

讀到這樣的文字,不同年齡段的人會給出不同的反應,但不容否認的是,這一文體赢得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愛,他們不僅是“小狗文學”的讀者,也是“小狗文學”的創作者,甚至是“小狗文學”的踐行者。

“小狗文學”的門檻是很低的,創作它不需要什麼文采,隻需要把内心想說的話,用一種溫柔、深情的方式說出來就好了。“文學”是一件外衣,一頂帽子,似乎穿戴上“文學”的外衣和帽子,就可以不用擔心尴尬。在“小狗文學”這裡,“文學”起到的是掩護作用,在這幾個字裡,“文學”并不重要,“小狗”才是重點。如何對待在乎的人?怎樣去擁有一段沒壓力的感情?當無數年輕人為之迷惘的時候,“小狗”成為了一個安全的承載體。

“小狗文學”的誕生不是偶然現象,它是伴随着“孤獨經濟”、“社恐流行病”等社會新狀況,一同降臨的。了解“小狗文學”,必須要洞察它所謂“肉麻”的表面,看見年輕人的渴望與需求。有了“小狗文學”,年輕人的感情生活,似乎重新找到了古典式的浪漫。

“小狗文學”令人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以瓊瑤為代表的港台言情小說,不少年輕時讀過瓊瑤小說的讀者,在進入中年之後,會為當時的迷戀而感到可笑,不乏有人加入到了嘲諷的隊伍中。但即便是“隻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年輕時的簡單與純真都無法被否認與抹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小狗文學”或正是瓊瑤小說在當下的變體,不必對這種文體的流行感到擔心,時間的延伸和年齡的增長,會使“小狗文學”也很快成為過眼煙雲。

短圓字型,深情語調,幽默與戲谑,“小狗文學”的動漫式表達,是輕飄的,也是可愛的,從古至今被記載于紙張與口頭上的愛情史,也許隻有現階段的“小狗文學”,沒有疼痛與苦情,隻有溫暖與柔情,這要拜時代所賜,年輕人雖然受各種因素所困,不敢輕易談婚論嫁,但他們對美好感情的本真向往,和幾十、幾百、上千年前并無二緻。

中國式愛情當中,備受珍視的兩個元素是忠誠與長久,但對于使用着網際網路與智能手機長大的這一代年輕人來說,訴說忠誠與長久,又是一件比較難以開口的事情,于是,“小狗”成為代言者,“小狗文學”為他們的愛情蒙上了一層濾鏡,在這層濾鏡之下,他們擁有了可進可退的主動權。

有愛情的存在,人心就有了眷戀和希望——這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永恒叙事主題。現在願意讀文學經典的年輕人變少了,但如果他們喜歡的“小狗文學”,能夠幫助他們擁有一份健康的、隽永的愛情價值觀,也算“小狗文學”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