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俞(童瑤 飾)和施源(馮紹峰 飾)終于離婚,壓制自己的心高氣傲接受和展翔(張頌文飾)的相處。

馮曉琴(海清 飾)拒絕了住着大别墅的小丁,曾經把婚姻當飯票的她不再希冀他人,想要通過搞事業來證明自己,也正視了對展翔的愛慕。
馮茜茜(孫安可 飾)不懼與顧昕(陸思宇 飾)的情愫曝光,笃定對方是自己告别小職員的唯一稻草,笃定自己能夠上位。然而不料兩人攜手搞鬼已經即将敗露,注定隻是癡夢一場。
在各種争吵和沖突堆砌又逐漸雲淡風輕時,《心居》也即将走到大結局。
在各種沖突迷霧裡,一本都市人的婚姻圈層論也值得細品。
婚姻與圈層對每個人都平等
《心居》裡重頭的三對夫妻可以值得細品,馮曉琴為了能夠成為上海人,隐瞞曾經生育,嫁給了與世無争的顧磊。
積極進取的個性卻忍耐不了碌碌無為的丈夫,争吵的不經意間導緻顧磊匆匆下線。
顧清俞已經站在職場食物鍊頂端,但唯獨對初戀施源念念不忘。
中年再相遇,曾經的聰慧少年變得一事無成,在養家壓力和求學受挫的疊加打擊下混迹于底層求生,然而不料卻娶得白富美而歸,然而光環背後卻是女強男弱的偏見束縛。
顧昕按照父母的願望迎娶出身名門的葛玥,但嶽母的冷落言辭卻總能如針紮心。嶽父落寞後,他迅速變臉,先是回頭追求曾經的女友碰壁,然後轉頭戀上馮曉琴的妹妹馮茜茜。
從三段婚姻來看,落差都很明顯,顧磊是馮曉琴的飯票,施源渴望與顧清俞平等,顧昕是占了葛家的便宜又怕被看低,三種心理都糾纏在圈層落差巨大的婚姻裡。
在婚姻裡被困惑并不是無知愚昧的人們的專屬,除開并沒有擁有高學曆的馮曉琴和馮茜茜,顧昕擁有高學曆、顧清俞不僅畢業于名校更是叱咤職場的女強人,施源縱使沒有讀大學,但是也擁有很好的語言能力并且博學多才。
他們,無一例外地被落差巨大的婚姻而困惑,如籠中困獸最終鮮血淋漓。
馮曉琴勤勤懇懇地照看全家,卻無法獲得顧家的認可,名為兒媳,卻最終是個保姆,這是她會呼吸的痛。
顧清俞毫不保留地愛惜施源,卻總被丈夫誤解成施舍。他在結婚時說要給顧清俞幸福,但是收入、地位、能力都存在巨大落差,這讓他感覺到無力,甚至舉止荒唐。
縱使葛玥溫柔懂事,顧昕也并未安心于婚姻。無論是重新追求前女友,還是帶着馮茜茜墜入愛河,他始終在尋找自己的主導感與存在感。
圈層落差成為三段婚姻裡各種沖突的源頭,滕華濤的鏡頭裡說的是家長裡短,卻在探讨婚姻裡的圈層論。
圈層并不僅僅是物質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熱愛掐尖兒,被定義為撈女。
從小被父母苛待,且要持續為哥哥買單,這讓樊勝美渴望通過婚姻改善生活,擡升圈層,再也不回曾經的生活。
《心居》裡最初的馮曉琴和馮茜茜也同樣,相貌不佳的顧磊被馮曉琴主動追求,原因是他能讓她在上海落地生根,沒有高學曆也沒有技能,婚姻或愛情是最好的機會。
這一點,馮茜茜也學會了姐姐的思維,是以她抓住顧昕這根稻草,用感情當樓梯。
曾經的馮曉琴和後來的馮茜茜代表的隻是一類婚姻觀,顧清俞、施源、顧昕和葛玥并沒有這樣的困擾,也依然逃不過婚姻與圈層的困局。
《心居》裡的婚姻觀裡道出圈層并不一定隻有物質這一個标準,還有許多細微入骨的細則。
1、認同感
馮曉琴成為顧磊的媳婦,卻從未被顧家認定為真正的家人,顧清俞和父親、弟弟躲在房間開小會,馮曉琴都不得入内,這就是明晃晃的不被認同。
顧清俞愛慕施源,但他卻對馮曉琴的遭遇有了感同身受。他告誡馮曉琴,隻有讓自己變得強大,才不再隻是顧家兒媳,才能被認同。
施源的這番話映射出失衡的内心,被病态的母親認為是天之驕子,雖然他為了生活吃盡苦頭,也自認是個失敗者,内心卻依然驕傲。
結婚前信誓旦旦要給顧清俞幸福,然而婚後卻發現自己變成一個被施舍者。
這也導緻了施源自我認同的喪失,是以他甯可接受上司的馊主意,用竊取妻子方案的方式來換取母親的治療費。雖然他在打開顧清俞的電腦時最終選擇放棄,但是他曾經應允時的語音等資訊都被認為是實錘,最終導緻顧清俞從職場高位直接跌落,女強人被迫離開職場。
施源未料到的是,顧清俞拿出家中監控畫面,坐實他曾打算不軌,這也讓他連辯解的念頭都打消,不被認同感以及羞愧感混合飙升到頂點,最終在誤會裡選擇離婚,這也更像是互相解脫。
2、信任感
顧清俞和施源之間的不信任是一個閉環。如果施源開口辯解,是不是這段婚姻就有轉換?
隻怕是,會有一場更久的折磨。
為了成為顧清俞的丈夫,施源将自己混迹于巷弄的煙火氣藏了起來,他努力演成與妻子比對的人物。
顧清俞總說相信施源,但她相信的是記憶裡的愛情,愛的也是那個喜歡看音樂劇的男孩。
持續表演和了解錯位,早已讓婚姻的信任感徹底瓦崩。
和施源一樣經曆的還有顧昕,看着葛玥眉頭都不皺一下,就給母親送了條價格不菲的絲巾。
這引來了顧昕母親的不樂意,而在葛玥的母親眼裡看來,這就是提示着顧昕應該要懂得做上葛家女婿是他高攀,時刻都要懂得學乖一些。
在葛父輝煌時刻,顧昕的确很乖,但一切都隻是強硬的表演。
享受着葛家帶來的便利是顧昕的順從帶來的報酬,當葛父遭遇低谷時,他的翻臉還意外嗎?
當馮茜茜說起自己可以為了他不顧一切時,莫名就點燃了這個軟弱的男人内心的膨脹感,他渴望得到被仰視、被信任的尊重感。
同理,顧清俞從不信任馮曉琴,不僅因為她是外來妹,更因為她隐瞞曾經生育。
在婚姻裡持續堆砌謊言,這還有什麼籌碼去索取信任呢?
3、世俗的偏見
因為圈層的客觀存在,無論是馮曉琴、施源或者是顧昕甚至是顧清俞,他們都逃不過的還有世俗的偏見。
作為顧清俞的丈夫,施源收入不比對要惹來三姑六婆們質疑,找個投行的工作,還被認為是借着妻子的裙帶關系。
他努力證明自己,但依然被認定是顧清俞的附屬品。
顧昕頭頂各家女婿的名頭在工作上享受便利,風光背後則是厭倦婚姻帶來的非議,無論是丈母娘的奚落,還是同僚們語意微妙地暗諷,這都變成了顧昕心裡的刺。
至于顧昕為何會對馮茜茜難以自拔,則是因為這個女人讓他逃開了世俗的偏見。肉眼可見的是,他在這段關系裡占主導,他是馮茜茜眼裡的稻草,他也是以變成強者。
扭曲的心态以及崩裂的生活互相交織,但都是日積月累的問題最終爆發。
心術正才能跨圈
通過婚姻改變圈層并不鮮見,如何才能避忌?
曲筱绡曾告誡樊勝美,她本身已經足夠強大,隻要看得起自己,拒絕被原生家庭過度捆綁,就可以活出強大。
《心居》裡的馮曉琴也是一樣,曾經笃定隻能通過顧磊才能在上海落地生根,在喪偶後卻開始反思,不再像個怨婦般數落生活,而是正視自己的不足和渴望的生活。
恰如她說,曾經都是逼着丈夫或弟妹去做許多事,而與展翔一起開養老院則是她第一次為自己努力去争取。
是以為了心裡喜歡的展翔,她甘願放棄家世不俗的小丁,不再把物質與感情捆綁。
馮曉琴鐘情展翔也不單他的富足,更因為都是滬漂族,都經曆各種冷眼,她感覺到了平等,這是靈魂的共振。
顧清俞對于施源在前半段的愛情都類似偶像劇式的執念, 這大過于愛情本身。
兩人相敬如賓卻各有心事,從未真正地愛上真實的對方。
無法做自己,也從未做自己,他們的擁抱始終都有膈膜。
是以,施源在顧奶奶的喪禮上選擇釋懷,顧清俞正視她并不愛展翔,卻笃定施源還是心裡的那個男孩 。
他們不是要和好,而是都和自己和解了,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丢掉了壞的,對于成年人來說已經是最大的體面。
顧清俞和施源讓人唏噓嗎?
隻能說他們從未準備好面對存在落差的婚姻,不明白要做好準備面對閑言碎語,更不懂得隻有彼此坦誠才能形成合理面對生活的難。
很不幸,顧清俞和施源顯然并未認知到這一層面,而顧昕則更加不懂。
他一邊靠着妻子上位,一邊要證明自己并不依托關系,在扭曲和放縱裡最終無法回頭。
這其實也是滕華濤暗藏的三種走向與讨論,圈層并不是婚姻最可怕的枷鎖,而是在開始時是否選好了自己的角度去面對,是否做好準備去應對。
這才能跨過迷霧給心找個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