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作者丨林夏淅

編輯丨劉肖迎

來源丨市界

2022年3月28日,華為召開了2021年業績釋出會,孟晚舟一襲黑裙亮相,稱2021年是華為“承重”的第三年,且華為已經穿過了這次劫難的黑障區。

作為華為與榮耀“分手”後的第一份獨立财報,同比減少28.6%的收入,道盡華為的辛酸。

作為被美國制裁1000多天後華為的第三份年報,同比大增75.9%的淨利潤,卻又讓人大呼意外——華為确實“活下來了”。

榮耀的離開,給華為的财報帶來哪些變化?買不到5G晶片的問題,後續如何解決?消費者業務之外,華為下一個增長點又在哪裡?

這份年報和這場釋出會,給了我們一些答案。

“活下來”的華為

2021年,華為收入6368億元,同比減少29%,淨利潤卻大幅增長75.9%,達到1137億元,為史上最高水準。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在被制裁後的第三年,華為收入出現首次下降,且29%的降幅對于如此體量的華為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

華為的收入主要分為消費者業務、營運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三個闆塊,消費者業務包括手機、PC、IoT等To C産品;營運商業務主要指承接全球範圍内例如移動、聯通這類營運商的基站建設等服務;企業業務則是為各類大中型企業提供的數字化建設和智能更新等服務,也包括雲計算在内。

根據釋出會上孟晚舟的解釋,華為收入大跌的原因有三:一是制裁導緻華為供應鍊持續承壓,包括手機、PC在内的消費者業務大幅減少;二是中國5G基站建設在2020年已經基本完成,5G部署方面不再有那麼高的客戶需求;三是疫情給華為帶來的壓力。

除此之外,2020年11月被華為出售,是以榮耀的業績将從2021年的年報中完全“消失”,也是華為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

分闆塊來看,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2434.31億元,同比大減49.6%,營運商業務收入2814.69億元,同比小幅減少7%,隻有企業業務相對穩定,全年收入1024.44億元,同比小幅增長了2.1%。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如此,曾經以手機為核心的消費者業務,不再是華為業績的增長驅動力,對應收入在華為總收入中的比重,從上年的54.18%直接降至38.23%。

有意思的是,過去幾年随着毛利率較低的消費者業務占比不斷提升,華為整體的毛利率持續走低,此次手機業務遇阻、榮耀出表導緻消費者業務占比驟減,華為的整體毛利率也出現大幅反彈——從過去幾年的37%-40%迅速提高至48.3%。

手機業務之外,華為剩餘的各業務闆塊,正在展現出更強大的盈利能力。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除此之外,年内華為處置了榮耀和超聚變(生産X86伺服器的)兩家公司,帶來約574億元的淨收益,占淨利潤的一半有餘,疊加毛利率的提升,最終導緻全年淨利潤出現75.9%的大幅增長。

如果剔除處置子公司及業務的這部分收益,那麼華為2021年淨利潤應該是562.69億元,同比減少83億元,降幅12.9%。相比于減少近三成的收入,華為正在通過釋放出更高的盈利能力,對外部影響進行部分緩沖,算是實作了“軟着陸”。

除此之外,去年華為出現經營活動現金流大幅減少的情況,今年也有了明顯緩解,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流596.7億元,同比大幅提高,資産負債率從上年62.3%降至57.8%,資本結構也有所改善。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華為輪值董事長 郭平)

值得一提的還有研發。2021年收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華為的研發投入不降反增,1427億元的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高達22.4%,絕對值和占比均達到史上最高水準,成為全球研發投入第二高的企業。用輪值董事長郭平的話說,“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能解決的”。

從人均工資角度來看,華為全年為雇員支付的工資、獎金及津貼合計1371.4億元,以披露的19.5萬員工(同比減少2000人)計算,人均年薪70.33萬元,平均月薪5.86萬元,同比隻小幅減少了2800元,似乎并未帶來影響。

但考慮到近兩年華為通過OD(外包)形式招聘的人數較多,這部分人員可能并沒有算在員工總人數中,是以實際的平均薪資應該會有所下降。

不管怎樣,一切的信号似乎說明了一個問題,華為不僅“活下來”了,而且活得并不算差。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華為總部深圳坂田基地)

在這背後,榮耀的剝離,雖然減少了華為2021年的收入,但拉高了華為的毛利率,帶來大幅增長的淨利潤,同時也為華為換來一筆可貴的現金流。

這些或可視為榮耀留給華為的最後一份“禮物”。

“消失”的手機

一直到2019年,華為都會在年報中披露智能手機的發貨量,從2015年開始,這個數字依次是1.08億台、1.39億台、1.53億台、2.06億台和2.4億台。

但從2019年5月16日被列入“實體清單”開始,華為先是經曆了谷歌服務的斷供,海外使用者重度依賴的谷歌地圖、YouTube、Gmail等谷歌 “全家桶”無法安裝,導緻其海外手機業務大幅收縮;後又被高通、英特爾等美國廠商斷供,無法采購5G基帶晶片,隻能在手機廠商們不斷“内卷”的同時,出售4G手機,處境尴尬。

從2020年的年報開始,華為不再披露智能手機發貨量,但第三方機構IDC披露的資料顯示,2020年華為手機出貨量1.89億台——華為退回到了2018年以前的水準。

到了2021年,華為已經從當年一季度開始,在各大第三方機構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中跌出前五,失去“姓名”,進入“其他”的範疇。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國際市場失利的華為,一度“轉攻為守”,在國内市場擁有超過40%的份額——比多年前諾基亞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還要高出幾個百分點。直到2020年末,華為全年在國内仍以1.25億台的出貨量,位居國内市場第一位,占據38.3%的市場佔有率。

但5G晶片的短缺很快連國内市場的出貨量也無法支撐,IDC公布的2021年全年資料顯示,華為在國内智能手機市場也已經跌出了前五。

手機業務節節敗退,華為試圖通過發力包括PC、智能穿戴裝置在内的IoT産品以及鴻蒙系統,盡可能維系消費者業務闆塊的生存。

年報顯示,2021年三季度,華為手表和手環在全球出貨量均拿下第一,截至2021年末,搭載Harmony OS的華為裝置超過2.2億台。

據業内人士透露,華為IoT産品的利潤率還是比較高的,單看這部分業務的收入,就超過了榮耀手機+IoT産品的營收總和。

與此同時,由于手機業務被動“抽空”,202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内部員工的考核方式,曾經從原有的“KPI模式”轉變為“OKR模式”,把側重于銷售利潤的考核方式,替換成了注重消費者營運和品牌聲譽的考核方式,頗有“休生養息”的意味。

相關人士告訴市界,2021年消費者業務部門雖然還是采用“OKR”作為考核模式,但相關名額已經逐漸回歸業績導向,“更多看的是可量化的具體成績,比如線下零售量等等”。

這意味着華為已經完成了方向和腳步的調整,手機業務的問題不再是其“停下來”的原因。

當然,華為手機業務并未完全偃旗息鼓,依然在2021年推出了兩款折疊屏手機,P系列和nova系列也在持續推出,隻是存在感弱了許多。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華為P50Pocket)

對于目前後續晶片供應的問題,輪值董事長郭平拿出的解決方案是,未來或可通過理論和系統架構重構,用面積、堆疊方式來換取晶片性能,在使用不那麼先進工藝的情況下,盡可能保障産品的競争力。

言下之意,高端手機競争的緊張局勢中,華為依然可能處于隻能賣4G手機的尴尬處境。

另一邊,獨立之後的榮耀,并沒有辜負華為送别時的“苦心”,在2021年第二季度首次以690萬台的出貨量和8.9%的市場佔有率,重回中國智能手機的前五名。

下半年内,榮耀再接再厲,分别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回到國内第三和第二的位置,對應的市場佔有率分别為15%和17%,第四季度出貨量僅次于蘋果。

在國内市場站穩腳跟後,榮耀CEO趙明在3月17日的釋出會上表示,接下來榮耀将重新開機包括歐洲、中東、非洲和亞太在内的多個海外市場,意味着榮耀在全球範圍内的“反擊”也将很快開始。

離開榮耀後的華為,手機業務不再是年報中的主角,卻也得以回到高毛利的階段;而離開華為後的榮耀,按照預期獲得了“續命”的晶片和管道,從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開始,重回手機的戰場。

下一個增長點?

消費者業務闆塊“啞火”,營運商業務闆塊增長需等待下一輪技術周期,那麼華為接下來的增長壓力,顯然來到了企業業務這裡。

此次釋出會上,孟晚舟被問及華為的下一個業績增長“火車頭”在哪裡時,并未給出明确的答案,但有且僅有地提及了“華為雲”的相關資料,言下之意,華為雲大機率是華為接下來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

孟晚舟表示,華為雲2021年實作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34%,目前在國内排名第二,在全球IaaS市場中則排名第五。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孟晚舟)

2017年,華為正式宣布進入公有雲領域,此時華為雲已經在私有雲和公有雲兩個方向上搖擺了較長一段時間,錯失了雲計算早期起步的黃金時段。

華為雲計算部門的王岚告訴市界,之是以猶豫的原因在于,華為雲早期涉及的私有雲業務,主要是因為華為對接的上規模的政企客戶居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對資料安全性要求很高,不想把資料放到公有雲上。

與此同時,華為如果做公有雲,就意味着和移動、聯通、電信這些營運商“搶食”,而這些營運商同時也是華為營運商業務方面的重要客戶。

但私有雲的弊端顯而易見,除了需要有較強的定制需求的能力、做起來費時費力以外,私有雲不能重複銷售,不利于做大規模、提高效率。

時間上的落後,導緻華為輸在了起跑線上。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介入公有雲業務,并不會影響華為和國内營運商之間的合作關系,因為雲業務始終不是營運商的強項,即便華為不做,也會被其他雲廠商搶走份額。

奮起直追後,華為雲增長迅速,但仍和排在前面的阿裡雲保持着一定的差距。

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釋出的資料,2021年中國雲服務市場上,排名前四的分别是阿裡雲、華為雲、騰訊雲和百度雲,市場佔有率分别為37%、18%、16%和9%。

作為榜上有名的四大雲廠商中唯一一家“非網際網路”企業,華為以營運商和原有企業業務積累下來的政企客戶資源為優勢,同時大力拓展網際網路企業客戶群,收入同比增長67%,是四家中最快的,也由此鞏固了第二名的位次。

在内部被寄予厚望的情況下,王岚感受到今年雲與計算部門的招聘力度較前幾年要大,人員增長相對明顯。

但從整體上看,華為2021年員勞工數從去年的19.7萬人降至19.5萬人,減少了2000人,也是近幾年來首次縮減規模。這意味着雲與計算部門的人員權重,與其在内部承擔的期望一樣,有了相對的提高。

在企業業務闆塊,華為雲帶來的201億元收入占比為19.6%。在此之外,企業業務闆塊還包括華為以“軍團”方式開展的,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及制造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業務。

所謂“軍團”,用任正非的話說,是華為學習谷歌的一種說法,即在企業内部聚集各領域人才,打破部門界限,對重點行業集中突破,為公司多産“糧食”。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任正非)

這與華為一貫的“狼性”文化相對契合。

2021年2月,華為率先成立了“煤礦軍團”,意在将華為在5G時代積累的技術經驗賦能國内最主要能源來源——煤礦企業。在那之後,華為又迅速成立了包括智慧公路、海關、港口等軍團,并在2021年10月29日舉行了軍團組建成立大會。

在另外兩大業務闆塊均出現不同程度減少的2021年,企業業務維持了2%的增長,意味着“軍團”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績,接下來将繼續承擔華為業績增長的重任。

借用“軍團”組建成立大會當日,任正非給軍團成員們“壯行”時說的話,“曆史會記住你們的,等我們同飲慶功酒那一天,于無聲處聽驚雷”。

(除單獨标注來源外,以上圖檔來自視覺中國)

- END -

榮耀留給華為最後一份“禮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