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由海清、童瑤、張頌文、馮紹峰、陸思宇等主演的電視劇《心居》正在熱播中。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很多人估計跟我一樣,邊罵邊追劇。

《心居》的劇情非常狗血,有多狗血呢?

海清飾演的外地兒媳為了上海戶口“帶球”嫁入顧家。在丈夫死後,“自立自強”的她與暴發戶好友展翔合夥開了一家養老院。

0出資的她,就是編劇眼中的獨立女性。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這不是告訴我們女性要獨立,是告訴我們困難的時候有個暴發戶朋友有多重要。

童瑤飾演的小姑子顧清俞年薪千萬,各種提防着馮曉琴這個外來媳婦,卻對自己一無所有還肩負百萬債務的老公施源百般讨好。最後還落得個被離婚的下場。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這告訴我們不管男性還是女性,“跪舔都是沒有用的”。

顧清俞的堂弟顧昕,為了仕途,決然抛棄談了十年的校花女友,娶了高官家的女兒,卻在嶽父下馬後,轉瞬間又去投奔前女友,希望跟前女友複合。前女友拒絕後在老婆生下孩子後不久又出軌馮曉琴的妹妹馮茜茜。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縱觀該劇種種,真的是毀三觀,滿滿的負能量。劇中的三段婚姻,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真心換真心才是幸福的真谛

馮曉琴和顧磊的婚姻,絕對是算計大于真心的。馮曉琴作為外來媳婦,并且年輕時還生過孩子,顧磊已經是她的最佳選擇。

雖然顧磊這人沒什麼本事,但是他的家庭條件哪怕在上海本地人裡也算非常不錯的。顧磊的爸爸是退休教師,終身俸高人也很有涵養好相處。小姑子顧清俞事業型女強人,年入千萬,在經濟上經常幫襯家裡。

馮曉琴其實并沒有多愛顧磊,顧磊隻不過是她來大城市立足的跳闆,對顧磊的騙婚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真心相愛的兩個人,會彼此坦誠相待,哪怕自己的過去非常不堪,也不希望欺騙對方。

施源對顧清俞就是這樣,哪怕自己和顧清俞的差距非常大,也不曾對清俞隐瞞自己的過去。

是以馮曉琴和顧磊的婚姻,其實一開始就是充滿算計的,這也為他們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顧清俞看得太清,是以才會對馮曉琴百般防範。這也讓馮曉琴的小日子過得并不舒坦,她要買房,顧清俞偏偏不借錢。

馮曉琴和顧磊的婚姻告訴我們:以真心換真心,才是硬道理。

門當戶對是談婚論嫁的前提

顧昕和葛玥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悲劇性。

高官之女和平民之子的組合,乍一聽是不是想起了《人世間》的周秉義和郝冬梅。

女子低嫁,除非遇到像周秉義這樣品性的男人,不然都是悲劇。

郝冬梅當初嫁給周秉義時,父母仍未平反,但是周秉義家卻從未低看郝冬梅一眼,即使後來郝冬梅父母官複原職,周秉義的爸爸也并沒高看一眼,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精氣神才培養了周秉義這樣的好兒子。

良好的家教是造就一段美好姻緣的基礎。周志剛對周秉義的家庭教育,是絕不會允許周秉義做出婚内出軌這種傷風害俗的醜事的。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顧昕娶葛玥從一開始就是沖着葛玥父親的資源去的。娶了葛玥就等于有了升官發财的機會,少奮鬥幾十年就可以住上上千萬的豪宅。

顧昕媽媽問顧昕為什麼和相戀十年的女友分手時,顧昕說:“人家爸爸是土地規劃局局長”。

顧昕對葛玥的态度很明顯,就是不愛。

可是顧昕的父母卻沒及時糾正兒子的行為。他們認為兒子為了局長的女兒甩了相戀十年的女友一點問題都沒有,相反還認為自己的兒子有本事,能娶到高官之女,四處炫耀。

這樣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從根上就已經壞掉了,始作俑者就是他的父母。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葛玥爸爸下馬之後,一家人更是暴露自己的本來面目,對親家各種諷刺挖苦。顧昕則放任自己的母親訓斥葛玥,充耳不聞。

最過分的是,嶽父失勢後,顧昕跑去跟前女友示好,請求複合,遭到拒絕後又出軌馮茜茜。

如果要評選《心居》中最渣的男人,顧昕絕對當仁不讓。

顧昕和葛玥婚姻告訴我們:女生不要輕易低嫁。

不然遇到顧昕這樣的,你的一生就毀了。

婚姻不是“扶貧”

顧清俞和施源是唯一一對彼此相愛,卻沒能有好的結局的人。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清俞和施源的不搭展現在方方面面。

外企高官VS小導遊,名校畢業VS中專畢業,小康家庭VS債台高築。

《心居》中的三段婚姻,讓人不勝唏噓

如果不是顧清俞對施源一直帶有小時候的濾鏡,兩人條件相差千裡是萬萬不可能在一起的。

是以即使兩人甜蜜期瘋狂秀恩愛,我們觀衆看着始終都隻有一個感覺:“不得勁”。

這種感覺并不是演員演技造成的,而是導演有意塑造出來的“不搭感”。

即使兩人彼此妥協,但是不搭就是不搭,這種差距并不會因為兩人彼此相愛就縮小。

委曲求全并不會讓婚姻幸福。

施源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卑,他和清俞的所有沖突都始于他的自卑。而清俞是一個骨子裡非常清高傲慢的人,即使她再怎麼“裝”都掩蓋不了。

她對施源一開始的幫助就是直接塞錢,她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但在施源眼裡她的行為跟施舍乞丐沒什麼差别。

當清俞終于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時,卻已經太晚了。

清俞越優秀,施源越自卑。施源隻有找一個與他條件相當的女生,讓他不用僞裝,他才會活得輕松。

兩人最終離婚收場,清俞也為自己的一時沖動買了單。

清俞和施源的婚姻告訴我們:婚姻不是“扶貧”。

無止境的讓步并不能換來幸福。

看完《心居》的這三段婚姻,不得不感歎:真的不要輕易踏入婚姻。

我也終于領悟到婚姻的本質是以愛為基礎的經濟行為。

兩個合适的人相結合,也是兩個家庭進行資源配置的整合以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這才是是一種良性發展。

兩個價值觀相近的人,才能互相吸引,互相影響,形成1+1>2的效果,互相扶持,對抗這個殘酷的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