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證券,雒雅梅、王藝偉)
一、車載控制器龍頭,産品型譜覆寫面廣
1.1、國内照明控制系統領軍企業,多元化産品持續擴張
科博達是汽車智能系統方案提供商,深耕汽車電子領域近 20 年,是具備配套全球整車廠 汽車電子同步開發能力的少數本土企業之一。現有産品主要為汽車照明控制、電機控制、 能源管理、車載電器與電子以及其他汽車零部件五大系列(2021 年前三季度照明控制、 電機控制、車載電器電子的營收占比分别為 50%、22%、18%)。
公司作為照明控制系統龍頭,業務覆寫照明控制全系列産品,包括 HID/LED 主光源控制 器、輔助光源控制器、氛圍燈控制器、尾燈控制器以及閱讀燈控制器,根據傳感器信号 輸入,通過軟體算法實作前大燈、日間行車燈、車内氛圍燈以及尾燈的開關、角度、亮 度調節等功能。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主光源控制器的全球市占率從 2016 年的 2.75%提 升至 2018 年的 5.26%,輔助光源控制器的全球市占率從 2016 年的 2.47%提升至 2018 年 4.77%。2016-2020 年公司的照明控制系統銷量年複合增長率為 24%。随着智能電動 車滲透率的繼續提升,車内外照明系統對于智能化、節能化有更多的要求,照明控制系統的需求将得到價值量和需求量的提升。

公司的新品類持續擴張,圍繞着五大系列開疆擴土。目前公司的主要産品有五大系列: 1)照明控制系統,産品涵蓋主光源、輔助光源、氛圍燈、尾燈以及閱讀燈整個照明系統 的控制器。 2)電機控制系統,包括燃油泵控制系統、空調鼓風機控制系統等中小型電機控制系統以 及主動進氣格栅控制系統 AGS、輔助電動泵等機電一體化産品。 3)能源管理系統,包括車載電源的 DC/DC 轉換器和 DC/AC 逆變器等。 4)車載電器與電子,包括電磁閥、點煙器等汽車電器。 5)其他汽車零部件,包括線束、卡箍等。
21 年公司的車燈控制器、AGS 系統、熱管理系統、氛圍燈、USB、底盤域控制器等産品 獲得了保時捷、大衆、小鵬、吉利、比亞迪、康明斯相關項目的定點,其中照明控制器 業務獲得寶馬尾燈、福特大燈、雷諾大燈等項目定點,底盤域控制器獲得包括比亞迪、 小鵬在内的車型項目定點,公司配套小鵬的 DCC 産品已批量生産,底盤域控制器項目正 在研發中,預計 2023 年 SOP。
1.2、客戶結構全球化加速,從“國際本土化”走向“本土國際化”
公司的核心客戶是大衆集團,并持續突破新客戶,加速全球化布局。公司首款汽車電子 産品 HID-400 電子鎮流器 2004 年獲得大衆集團産品評審認可,獲得德國大衆的 BMG 證 書,并于 2006 年量産上汽大衆的國産訂單項目。2007 年公司進入奧迪同步開發體系, 合作開發汽車照明系統,将 HID 産品拓展至 LED 産品。是以公司的客戶結構深度綁定大 衆集團(包括其下屬子公司奧迪、保時捷、賓利等車企),先後成為上汽大衆、奧迪、一 汽大衆和保時捷汽車的 A 級供應商,合作領域從汽車照明控制系統擴充到電機控制系統、 能源管理系統等。除了深度綁定大衆集團,公司不斷實作新客戶的突破和滲透,加速全 球化布局,公司 21 年下半年量産寶馬尾燈、福特大燈、雷諾大燈項目,有望多元度增厚 營收水準。目前截至 2021 年第三季度,公司的前五大終端客戶營收占比約 87%,分别 為德國大衆、一汽集團、上汽大衆、康明斯、濰柴動力(其中大衆集團,包括一汽大衆、 德國大衆、上汽大衆收入占比約 69%),全局來看,公司已與大衆集團、戴姆勒、捷豹路 虎、福特、寶馬、雷諾等外資車企和比亞迪、吉利、小鵬等自主品牌建立合作關系,直 接客戶也包括 LUMILEDS、海拉、華域視覺、馬瑞利等一級供應商。
面對行業新形勢,公司的客戶拓展從國際本土化向本土國際化轉型。以往公司的産品主 要聚焦于合資車型項目引進國内進行零件國産化,如公司的車載照明控制系統就是伴随 着大衆的 CKD(全散件組裝)零件訂貨模式向國産化本土供應模式轉變的過程。随着全 球電動化轉型加速、自主品牌崛起的新形勢,公司加快上下遊産業鍊拓展步伐,将大衆 集團供應體系積累的技術優勢、專業的開發能力以及穩定的量産能力拓展至其他客戶, 推動客戶結構國際化。下遊方面,公司 2018 年獲得寶馬汽車 LED 尾燈控制器提名信、 雷諾汽車 LED 主光源控制器提名信,并于 2021 年逐漸放量。上遊方面,公司與英飛淩、 瑞薩、TDK、Sumida、恩智浦等電子元件龍頭合作密切。公司的營收收入分地區來看, 約 70%的收入來自于中國大陸,約 30%來自于海外,國際化趨勢下公司在海外市場的優 勢比較明顯。
1.3、技術實力過硬,與國際汽車電子巨頭同台競技
公司注重研發且持續加大研發力度,與國内其他汽車電子标的和國際 Tier1 相比,研發 費用率處于中上位置。公司從未把自身定位成合資車企的“國産化加工廠”,采用 Autosar 開發平台進行産品開發,與主機廠商直接對接同步開發平台,目前已經跻身全球 照明控制器第一梯隊,與大陸、海拉等國際巨頭同台競技。軟體開發流程方面,公司已 經獲得 ASPICE 2 級驗證并積極準備 ASPICE 3 級認證,從項目級的流程統一技術開發 能力提升至組織級(公司級)的流程統一。安全标準等級方面,公司達到 ASIL B 級标準。 車規級試驗認可方面,公司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的 EMC 試驗檢測裝置,既有産品已經得到 了充分的驗證,新品類的開發認可流程可複制性較強。
子公司以及合資公司圍繞着車載控制器主營業務布局多品類産品,實作研發資源和供應 鍊的垂直整合。其中浙江科博達工業有限公司嘉興産業基地是公司主要産品的生産基地, 用于研發生産 HID、LED 等汽車照明控制器、汽車燃油泵控制器、汽車空調鼓風機控制 器等産品。科世科汽車部件(平湖)有限公司由科博達與 Kromberg&Schubert 合資成立, 專注于汽車線束的研發、生産和銷售,配套于上汽大衆多款車型,包括整車低壓線束和 發動機線束等産品。
1.4、股權結構較為集中,員工激勵較為充分
截至 2022 年 3 月,公司的總股本為 4 億股,股權較為集中,員工激勵較為充分。公司 控股股東是科博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 59.85%,實際控制人為柯桂華先生、 柯炳華先生,二人是親兄弟關系,柯桂華、柯炳華合計持股比例為 53.69%,股權較為集 中。公司員工持股平台為嘉興富捷、嘉興赢日、嘉興鼎韬,持股比例分别為 6.32%、 3.25%、3.25%,公司管理層均有持股,員工激勵較為充分。(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1.5、業績回顧:伴舞合資黃金時代,邁向自主崛起新台階
回顧公司的曆史業績,我們認為公司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期趕上合資品牌的黃金時代, 目前卡位自主崛起的新賽道:
1)高速發展期(2007-2014 年):公司業務尚處于産品導入期,通過大衆集團 BMG 認 可順利進入大衆集團供應體系,跟随德系一流的供應鍊同步成長,擷取了技術優勢和 管理經驗。公司在奧迪 Q7 車型的開發定點中,與博世、法雷奧、電裝、海拉等巨頭 競争,成功獲得定點。該階段公司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德系品牌在國内市場的高速增長 和穩步擴張,公司 2007-2014 年營業收入 CAGR 達到 58%,歸母淨利潤 CAGR 達 到 71%。
2)增速穩定期(2015-2017 年):乘用車市場需求波動性較大,公司主要配套德系品牌 跑赢行業,同時公司加碼研發投入以及新業務新客戶的拓展,是以營收增速保持穩定, 2015-2017 年營業收入 CAGR 達到 26%。同時公司的 LED 産品開始對 HID 實作替 代,公司的新産品 LED 主光源控制器于 2015 年開始小批量試生産,由于産量較低, 導緻産品機關成本相對較高,相應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是以 2015-2017 歸母淨利 潤 CAGR 僅為 8%。
3)業務轉型期(2018 年-至今):國内外市場受到疫情+缺芯的綜合因素影響,乘用車行 業景氣度下行,公司配套客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是以公司 2020 年營業收入承壓, 同比出現了 0.3%的微幅下滑,但是歸母淨利潤依然呈現 8.38%的增長,主要是因為 成本的優化和照明控制系統、汽車電子電器等高毛利産品銷售份額的增加。公司進行 多元度客戶拓展以及多品類産品型譜擴容等業務轉型,客戶拓展包括寶馬、福特、雷 諾等外資品牌以及比亞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與此同時,公司積極推進與特斯拉、蔚 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建立合作關系。産品型譜方面,公司緊貼車載控制器, 拓展智能座艙視覺系統的人機互動智能化技術、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及相關域控制器 産品。新客戶+新品類業務轉型下,公司 2017-2020 年營收增速 CAGR 為 10%,歸 母淨利潤 CAGR 達 15%。
公司盈利能力較強,多産品的毛利率均保持在 35%以上。公司營收前三大闆塊分别為照 明控制系統、電機控制系統、車載電器與電子,近五年營收占比均超過 90%。2020 年這 三大闆塊的毛利率分别為 36.8%、32.4%、39.0%,盈利能力較強。在疫情和缺芯的綜合 影響下穩紮穩打,2021 年 Q1-Q3 公司的綜合毛利率依然在 35%左右,與可比公司相比, 盈利能力比較突出。期間費用方面,公司管理費用率和銷售費用率較為穩定,管理費用 率中樞為 5-6%,銷售費用率中樞在 2%左右。研發投入方面,公司研發投入穩步提升, 21 年 Q3 研發費用率占比達到 13%。
二、新産品矩陣緊貼消費更新趨勢,車載控制器蘊含新增量
2.1、滲透率提升+産品更新+國産替代,車載控制器鑄就高成長性優質賽道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更新正在推動汽車電子控制器市場的 發展。我們認為車載控制器的賽道成長主要有以下催化劑:
1)滲透率提升帶動市場規模擴容。乘用車一般包含 50-100 個或更多的電子控制單元 (ECU),單車電子控制系統數量以及價值量不斷增加。根據 Statista 預測,全球汽 車電子市場規模 2028 年将達到 4002.7 億美元,相較于 2020 年接近翻倍。國内汽車 電子市場約占全球四成,參考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汽車電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 略規劃分析報告》,我們預計 2025 年國内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8800 億元, 2030 年形成萬億市場。
2)産品更新促使單車價值量猛增。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對于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 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現代通信網絡技術,實作車與車、路、人、雲等方面智能資訊 交換和共享,具備複雜環境感覺、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是以産品更新趨勢下, 單車汽車電子價值量進一步提升。
3)國産替代空間巨大。從行業格局來看,目前國内外汽車電子由博世、大陸、電裝等 Tier1 主導,頭部三家合計占比 32%,行業集中度非常高,是以國内零部件供應商存 在較大替代空間。
2.2、公司新産品矩陣緊貼消費更新趨勢,多元度提供增量
2.2.1、車燈控制器:長坡厚雪賽道,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實作翻倍
1)汽車車燈黃金賽道,車燈控制器是高技術壁壘的“中樞神經”
汽車車燈總成單車價值量達到 1500-3000 元,其中單個車燈控制器價值量也有多達 200 元的價值量。車燈的核心環節主要有晶片、光學模組以及控制器。其中車燈控制器是整 個車燈總成的“中樞神經”,其接收 BCM 傳輸過來的指令,通過算法控制實作車燈照明 亮度、高度、角度的調節邏輯,是車燈總成中技術壁壘較高的零部件,保障了車燈照明 系統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部分車燈總成供應商會外購汽車電子的控制器,比如大陸、 德爾福、電裝等公司的控制器,科博達車燈控制器成功切入車燈技術壁壘較高的核心環 節,與小糸、華域視覺、法雷奧等第一梯隊的一級供應商均有深度合作。
公司車燈控制器的定價是成本加成模式,直接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 90%以上。公司車燈 控制器的上遊零件包括 MCU、DSP、電阻、電容等電子元器件以及壓鑄件、注塑件等結 構件。其中電子元器件為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主動元器件中內建電路采購金額占比最高 (根據招股說明書,約為 17%),在內建電路采購方面,公司已與英飛淩、瑞薩等國際一 流供應商建立直供關系。
2)LED 更新、氛圍燈、智能光源系統(AFS、ADB)迎來新增長
LED 照明市場強勁增長,有望成為“街燈”。随着消費者對于亮度、發光壽命、節能型、 耐用性需求的提升,車燈由鹵素燈向氙氣燈、LED 車燈甚至雷射大燈發展。目前 LED 大 燈在 10 萬以上的車型中基本普及,不少 10 萬以下的車型高配也有搭載,我們認為 LED 車燈将得到迅速普及并有望在中長期實作乘用車接近 100%的滲透率。LED 車燈的快速 滲透對應的 LED 車燈控制器是核心增長點。公司的 LED 控制器産品拓展至寶馬、福特、 雷諾等品牌,将有效增厚公司營收。
LED 産品更新換代,價值量重塑。主光源控制器中,LHC(內建式,LED Headlamp Controller)控制器被 LLP(矩陣式,LED Leimo Plus)替代的效應凸顯;輔助光源控制 器中 LTM 被 LDM 替代的效應凸顯。LDM 銷量增加使得原材料采購議價能力增強,成本 相應降低;LLP 銷量增加使得公司的産品不斷更新,價值量不斷疊代,且該産品得到了 EMC 充分驗證,在後續新開發項目中無需再次進行 EMC 驗證,大大降低了方案設計難 度和研發成本。
對于車燈市場規模,我們測算 2025 年 LED 滲透率将突破 50%,LED 車燈市場規模達到 500 億元,五年 CAGR 達 12%。對于車燈的核心零部件車燈控制器,我們測算全車主光 源、輔助光源、尾燈、氛圍燈控制器,合計單車在 800 元左右,預計 2025 年有望形成 百億市場,公司作為車燈控制器的領跑者,配套産品将實作快速放量增長。根據公司招 股說明書,公司目标 2024 年内形成 2100 萬套 LED 主光源控制器、1200 萬套輔助光源 控制器和 600 萬套氛圍燈控制器的産能。
氛圍燈從高價位車型向下滲透。汽車内飾成為影響消費者購置汽車的重要因素,氛圍燈 可以滿足消費更新的需求。氛圍燈控制器由一個主機和多個從機組成(中低端汽車裝配 6-10 個從機,高檔汽車裝配 10-20 個從機),主機負責集中處理信号,通過 LIN 總線控 制從機,從機接受主機控制,調節 RGB 三色的 PWM 占空比進而控制顔色輸出。我們統 計汽車之家 2020 年和 2021 年 12 月上市新車,氛圍燈在新車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且從 高價位車型向低價位車型滲透,已經滲透到 10 萬以下的衆多車型中。
AFS、ADB 功能更新,公司的第三代燈控 LLP 已經具備 ADB 功能。汽車車燈還對于自 适應調節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目前 LED 的發展情況,大部分 LED 車燈的功能 性比較單一,隻有簡單的遠光和近光功能,智能化程度不高,無法适應于複雜的路況。 目前發展的自适應系統主要有 AFS 自适應前照燈系統和 ADB 自适應遠光系統。其中 AFS 根據車輛的轉向來旋轉頭燈内的燈具 8-15°,進而兼顧彎道死角;ADB 根據輸入的 視訊信号,判斷前方會車的距離與位置,并調整燈光的照射區域,避免對來車産生炫光, 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駕駛員的視野需求。自适應燈光調節等功能更新推動了汽車安全照 明以及汽車智能照明,是智能輔助駕駛的重要前提,車載控制器産品的價值量也是以提 升,增厚公司營收。
對于智能車燈 AFS、ADB 的市場規模測算,基于前瞻産業研究院測算資料,國内 2019 年 AFS 滲透率 18%,ADB 滲透率 1.8%。我們統計了市場上不同價格區間的多款車型, 我們發現 30 萬以上的車型均提供了 AFS、ADB 功能,20 萬以下的車型中也逐漸滲透, 尤其自主品牌滲透率較高。我們預計 2025 年 AFS 滲透率達到 28%,ADB 滲透率達到 18%,總市場規模達到 340 億元,五年 CAGR 達 17%。
3)相較于國際 Tier1,我們認為科博達的核心優勢不僅是成本優勢,更在于研發層面的 靈活性和本土化定制開發能力。随着國内造車新勢力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内資控制器企 業能夠更快得響應整車廠需求,兼顧技術研發和制造成本,有望在這輪國産替代中搶占 高地。以公司與大衆集團的合作為例,由于大衆集團原先指定的照明控制器 LHC 的供應 商斷供,公司在臨時得到供貨需求的情況下短時間完成了傳遞工作,從需求到裝置産線 搭建到量産傳遞,公司僅用了 3 個月時間,公司的産線複制能力較強。
4)車燈控制器由二級供應商轉為一級供應商是主流趨勢。一方面随着成本壓力的提升, 主機廠希望車燈控制器能大規模采購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随着 LED、智能大燈的滲 透,控制器變得越來越複雜,主機廠需要直接參與設計開發和供應商管理,確定控制器 的技術性能和品質要求,是以公司作為獨立的第三方車燈控制器供應商,大部分在手項 目都是由整車廠商指定并确定其供應商地位。
2.2.2、主動進氣格栅系統:節能減排新利器,5年内有望超百億市場
機電一體化産品主動進氣格栅系統 AGS(Active Grille Shutter)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該系統為熱管理核心元件,可以基于不同的工況通過邏輯計算調整格栅開閉的角度以控 制進氣量,對于新能源汽車可以有效維持電機和電池的理想工作溫度,提升續航裡程, 對于燃油車可以有效節能減排。科博達的 AGS 系統應用了無刷微電機、無感電機控制軟 件、精密齒輪傳動等關鍵技術并已經批量供貨福特汽車(2019 年 4 月底),定點項目覆 蓋大衆、蔚來、長安等客戶,截至 21 年 6 月底共有在研項目 20 個,預計整個生命周期 銷量為 1000 萬隻。
根據 FortuneBusinessInsights 測算,AGS 系統可以減少高達 3g/km 的 CO2 排放量,平 均可以減少 9%的空氣阻力。我們測算 3g/km 的 CO2 排放對應大約 0.13L/100km 的油耗, 如果燃油車油耗為 5L/100km,相當于減少了 2.5%的油耗。我們假設汽車輕量化整備質 量每減少 50kg,每百公裡油耗可降低 0.15—0.3L(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約 3-7 克/公裡), AGS 對于減少油耗的貢獻相當于 20-50kg 整備品質的減輕。随着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需 求的提升和燃油車節能減排标準越來越嚴格,AGS 滲透率将得到快速提升,根據公司 2020 年年報測算,2019 年國内 AGS 市場規模 22.28 億元,2026 年将超過 100 億元市 場規模。(乘用車 AGS 總成 200~400 元,商用車 700~800 元),7 年 CAGR 達到 24%。 與此同時,AGS 不僅局限于乘用車領域,根據公司公告,商用車領域如一汽解放也有詢 價定點。
2.2.3、商用車國六排放産品:21年上半年翻倍增長,穩字當頭基建提速托底增長
商用車國六标準實施帶動國六後處理産品的發展空間。商用車國六排放标準主要分為國 六 a、國六 b 階段,預計 2023 年 7 月 1 日完成所有重型車輛的國六 b 切換。相較于國五 标準,國六對尾氣的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的排放限值做了嚴格的規定,後 處理系統可以減少兩項排放名額,後處理産品如尿素噴嘴、HC 噴射系統、智能溫控閥等 零部件成為新的增長點。從大環境來看,今年的經濟工作需要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的重要要求,基建、保障房建設有望提速,商用車作為生産資料将首先受益。
公司的相關産品已經配套康明斯、濰柴動力、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等商用車主機廠,在 部分關鍵零部件領域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實作更好的國産替代。21 年上半年公司的國 六排放相關産品銷售保持在 150%以上的增長率,主要受益于 21 年 7 月 1 日的商用車國 五、國六切換,随着國五、國六切換趨穩,商用車新産品将持續增益公司的相關後處理 産品,營收将持續保持高增長。
三、智能化領域掘金,賦能整車廠實作軟體定義汽車
3.1、整車架構子產品化,域控制器迎來新機會
1)硬體方面: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帶動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邁向集中式,域控制 器迎來新機會。傳統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 EEA(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是模 塊化、分布式的結構,通常每個 ECU 隻負責控制單一的功能,各個 ECU 通過 CAN 總線 進行通信。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提升了系統複雜度和成本,面對更多的傳感器、更多的 電子器件,CAN 總線無法提供更高的帶寬通信支援。是以傳統的分立控制架構急需更新, 需要向集中的域控制轉變,最終形成“車-雲計算”的雲端互通模式。不同主機廠根據自 身的設計理念将整車功能劃分不同的域,目前的主流是将整車不同功能分為五個域:自 動駕駛域、動力域、底盤域、座艙域和車身域。我們認為特斯拉在電子電氣架構演變過 程中則領先一步,特斯拉的域控制器不是按照整車功能區域劃分,而是以區域劃分(中 央計算子產品、左車身控制子產品、右車身控制子產品),由集中式向跨域融合過渡。
2)軟體方面:随着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的通信算力要求提升,更加複雜的代碼資料也使 軟體層面的設計要求提升。主機廠和 Tier1 的分工也在發生改變,采用軟硬體解耦的開發 模式,以開發需求為源頭,主機廠和 Tier1 定義好開放式的資料/服務接口,比對詳細場 景定義,Tier1 提供執行器産品而不再是整體的解決方案,主機廠通過控制政策的開發實 現硬體資源的共享和自動駕駛功能的實作,是以軟體能力成為産業鍊上下遊的核心競争 力。從主機廠的規劃來看,未來 2-3 年電子電氣架構更新依然是主導方向,各個主機廠 基于不同的場景定義對于域控制器的定義各不相同。(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2、底盤+車身域控制器打開公司二次成長曲線,産品屢獲定點
底盤是汽車安全性、舒适性、穩定性的重要載體,底盤域控制器內建常見的制動、轉向、 懸架控制等功能,安全要求等級較高,技術壁壘較高。橫向看,目前汽車制動系統、駐 車系統、電子穩定系統、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正在發生變革,如真空助力系統演變成電子 制動,機械駐車系統演變為電子駐車系統;縱向看,底盤的控制已經從 ABS 防抱死系統、ESP 車身穩定系統等單一系統逐漸轉換成域的控制,底盤域的整合成為了發展的趨勢。 目前的底盤域控制器內建功能較少,後續在內建了轉向、電子穩定、制動、駐車、防抱 死等功能後,單車價值量繼續提升,我們測算底盤域控制器在 2025 年的市場規模有望達 到 77 億元,2030 年市場規模達到 248 億元,5 年 CAGR 達到 27%。
公司在國内底盤控制器和底盤域控制器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獲得了小鵬、吉利、比亞迪 等國内頭部自主品牌 DCC(自适應懸架控制器)、ASC(空氣懸架控制器)定點,并積 極開拓國際市場客戶。其中配套小鵬的 DCC 産品已于小鵬相關車型上批量生産,底盤域 控制器項目正在研發中,預計 23 年 SOP 放量。随着國内汽車消費更新趨勢顯著,空氣 懸架、自适應懸架進入了更多消費者的配置清單。各家車企将高端智能電動作為品牌定 位,對高端配置搭載态度積極,已有蔚來、極氪、岚圖、小鵬、理想、紅旗等先行者。 對應的 DCC、ASC 控制器将同步放量。同時,公司的域控制器産品順利延伸到車身領域, 并已獲得國内新能源車企相關項目車身域控制器的定點。未來,公司将以底盤域控制技 術積累為起點,同時發力底盤域+車身域。
四、盈利預測
4.1、關鍵假設與盈利預測
4.1.1、新增定點不斷突破,開發流程的話語權逐漸提升
公司的新品類和新客戶持續拓展,新增定點不斷突破。根據公司公告,2019 年公司新增 定點 66 項,在手訂單生命周期 2.5 億隻,2020 年上半年新增定點項目 47 項,在手訂單 生命周期配套 2.3 億隻,2021 年上半年新增定點 32 項,在手訂單生命周期銷量 1.68 億 隻。其中包括戴姆勒、寶馬、奧迪、大衆、福特、雷諾、标緻等國際知名客戶全球平台 項目以及比亞迪、吉利、小鵬等自主品牌項目。同時,公司加碼了新能源汽車、智能駕 駛、國六排放标準等新技術、重大前沿領域技術預研工作。
公司是汽車照明系統的核心供應商,不斷提升開發流程的話語權。汽車照明系統由主機 廠将模組、控制系統、周邊的罩蓋等重要總成件定點給供應商,一級供應商以華域視覺、 小糸、馬瑞利、海拉、星宇等車燈總成供應商為代表。目前的趨勢是車燈總成和控制器 分包,核心的車燈控制器供應商由主機廠指定,雙方在定點、認證、開發和批量傳遞方 面都是直接對話。整車廠從成本、商務、技術的角度,為了項目更高的效率,更願意選 擇技術壁壘高、合作周期久的控制器供應商,科博達掌握核心技術且發展緊密長久的合 作關系,逐漸融入産業鍊頭部團隊,與大陸、博世、電裝等同台競技。
4.1.2、照明控制業務穩增長,智能化新品類是騰飛新起點
1)照明控制器業務:公司是國内外領先的燈控企業,考慮到 21 年行業缺芯,公司營收 和盈利水準階段性承壓,随着缺芯緩解,燈控業務的市場供需有望在 22 年恢複。我們預 計 2021-2023 年營業收入分别為 14.57/18.82/25.71 億元,同比增長 0.7/29.2/36.6%,業 務闆塊的毛利率分别為 32.68/34.66/34.95%。基于乘用車的總銷量和單車使用量(單車 主光源控制器為 2 個,輔助光源控制器為 2 個),我們測算公司主輔光源控制器的銷量除 以年度乘用車總量的二倍以計算公司的市占率,我們預計 2023 年公司主/輔光源控制器 國内市占率有望突破 30%/15%,全球市占率突破 10%/6%。
2)電機控制系統業務:該闆塊與商用車國六切換的關聯性較大,21 年上半年商用車需 求提前透支,我們預計 22 年商用車市場會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趨勢,公司的後處理産 品将厚積而薄發,有望享受排放更新帶來的紅利。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營業收入分别為 5.61/6.81/7.47 億 元 , 同 比 增 長 2.9/21.3/9.7% , 業 務 闆 塊 的 毛 利 率 分 别 為 32.45/35.57/36.66%。
3)車載電器與電子業務: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營業收入分别為 6.66/9.13/10.94 億元, 同比增長 2.6/37.1/19.9%,業務闆塊的毛利率分别為 37.21/39.89/40.42%。
4)域控制器等新業務:底盤控制器,包括 DCC(自适應懸架控制器)、ASC(空氣彈簧 懸架控制器)、底盤域控制器定點項目較多,但是量産項目後置,有望後期快速放量,我 們預計 2021-2023 年的營收增速分别為 66.67/160/86.15%。
5)期間費用率:公司注重期間費用的管理優化和研發投入,我們預計三費增速将低于營 收增速,研發費用的規模效應将得以展現,在研和預研産品将逐漸放量,研發産出厚積 薄發。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的三費費用率分别為 7.43/6.23/5.52%。
綜上,我們預計公司 2021 年-2023 年的營業收入分别為 30.16/39.41/50.18 億元,歸母 淨利潤分别為 4.30/6.87/9.15 億元,EPS 分别為 1.08/1.72/2.29 元/股,對應目前公司股 價的 PE 為 45.6/28.5/21.4 倍。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