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之前分享過節奏音頻奏鳴曲MHD的使用體驗,作為一款适合HiFi燒友的“入燒産品”,在易用性、硬體配置如DAC解碼晶片以及支援的格式上,能達到HiFi使用者群體對于高音質音源播放的“門檻”要求。

最關鍵一點是它體積非常小巧,就便攜性而言确實很難有競争對手,而之後節奏音頻似乎推這種體積小巧的小尾巴有些“上瘾”,拿出了“一鼓作氣”态勢,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小尾巴。

眼看着就要組成小尾巴宇宙了。

可問題來了,節奏音頻家這麼多小尾巴,不說目前自家淘寶店鋪中在售的就6款,還有停售燒友在HiFi平台上釋出的、以及某海鮮市場燒友在出的二手,加上在命名方面有些“放飛自我”,就目前來看,想要區分這些版本和名字并不算容易。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圖檔來自淘寶搜尋界面

如果按照節奏音頻對小尾巴的命名,很容易“混淆”。

絕大多數看小尾巴體驗文章的使用者,除了HiFi“入燒”群體外,也有部分大衆數位愛好者,加上蘋果手機目前已經支援“無損”音源,是以這種“小尾巴”,就出現在了大衆視野中。

如何選購一條硬體夠用個兩三年;音質出衆;操作簡單且價格便宜的小尾巴,是目前這類使用者的“新需求”。

而如何以大衆能夠聽明白的方式,來介紹節奏音頻家産品呢?腦洞大開下,可以按照“漫威宇宙”來對号入座“節奏小尾巴”。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圖檔來自51tietu

最近蜘蛛俠最後一部剛上流媒體平台?暫且不讨論電影中不可理喻的種種劇情,而是單純讨論蜘蛛俠的特點,雖然他個頭不高,相比于其他英雄來講也比較“mini”,但力量卻不小,另外在性格方面,也屬于“年輕氣盛”型。

“對号入座”的話,節奏音頻家最新的HDV完全可以看作是節奏小尾巴家族中的“蜘蛛俠”。

那這款僅售300多的小尾巴表現究竟如何?

不妨先從包裝講起。現在節奏音頻終于開始注重包裝的設計了,雖然HDV并不能算是節奏家最高端的小尾巴,但确實要比之前的MHD“進階不少”,後者走的是“現代極簡風”,而MHD包裝就像是稍微裝修了一部分。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品玩lzh拍攝

正面除了品牌logo就是HDV外觀,右下角則為這款小尾巴的主要賣點,比如支援DSD和MQA。背面是這款小尾巴的詳細資料,對于入燒使用者而言,最有用的莫過于輸出功率最高為95mW,以及輸出電平為2VRMS。

打開包裝就能看到小尾巴和資料線。這裡要強調下,官方目前在售的有兩款,一款是“單端”版本,還有一款是安卓/蘋果轉3.5mm雙端版本,建議直接選擇雙端版。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HDV拿在手裡一如既往的輕巧,雖然沒有采用端口線材一體化設計,但重量依舊是能直接“忽視”的。反正節奏家小尾巴都非常小巧,即使“挂”在手機下邊也問題不大,而不像其他品牌解碼耳放小尾巴,與“便攜播放器”體積差不多,這就不倫不類,失去了便攜意義。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如果說MHD外觀就像全副武裝的“黑豹”,那HDV就真簡潔不少。相比于MHD去掉了音量按鍵,這個設計對于HiFi發燒友來講直接操作很友善,但對于絕大多數使用者來講,用處并不大。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為了讓操作更為簡單,還是去掉為妙。

對于HiFi群體來講,還是可以通過機身上鋼琴處來顯示的不同顔色(紅、綠、藍),來檢視目前播放狀态,這設計和節奏的MHD一脈相承,當然這個以“顔色”來辨識播放問檔案格式的設計,似乎記起來有些“複雜”,不過對于大衆使用者來講,完全可以直接忽略。

有高清檔案播放強迫症的使用者,或許還可以成為“真假”無損音頻檔案檢驗裝置?

HDV對于大衆使用者群體友好嗎?

很多剛接觸小尾巴的使用者或許會有疑問,究竟怎麼用?手機内是否需要再設定?

分兩種情況,如果用的是蘋果手機,直接插上lightning即可,不用進行任何設定;如果用的是安卓手機,那麼建議把喜歡的音樂考進系統目錄中,之後安裝海貝音樂APP,打開“海貝獨占USB輸出”後,掃描手機内音樂即可。

圖注:安卓手機打開海貝音樂獨占USB輸出即可

蘋果手機不需要擔心SRC問題,而安卓就需要規避SRC,盡管在安卓11上已經能夠比較“完美”地規避這個問題,但安卓使用者使用的手機系統繁雜,可能還有使用安卓9或者安卓10系統的使用者,是以目前最保險的方式,就是把“音源檔案”原封不動直接輸出到解碼耳放。

此外HDV也可以通過自帶的Type A接口連接配接PC,并使用ASIO用戶端當PC聲霸卡,可作為出差時臨時聲霸卡用,但如果作為日常工作裝置或者完成項目,還是建議使用專用聲霸卡。

其實對于大衆來講,更多是在意接駁小尾巴和不接小尾巴究竟在聲音上有什麼差別。

HDV相比貴一些的MHD最大差別,是在16歐姆和32歐姆下,輸出功率不同,當然這裡要注意,此時标注的輸出功率為瞬時最大功率,也就是16歐姆最大輸出為145mW,32歐姆最大輸出功率為95mW,換句話來講,對于目前主流的動圈、動鐵、圈鐵來講,問題都不大,但是對于部分“圈鐵靜”耳機,我這裡就不建議了。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接下來就聊聊使用手頭的aune Jasper這款耳機搭配小尾巴的聽感, Jasper這款耳機已經出現在多篇器材評測中,32歐姆以及102dB的靈敏度确實需要比較好的驅動力以及控制力才能推出這款耳機本身的特點:低頻收放自如,瞬态響應淩厲;中頻人聲聲像距離适中,聲音細膩自然;高頻亮而不刺,泛音充足。

以上是在海貝RS6這樣的“怪物”級别前端上才有的表現,要求HDV能夠有RS6這樣的表現也不現實,隻要能夠“壓住”Jasper這款耳機在高頻上的毛刺感即可。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播放PCM檔案格式的音樂會綠色顯示 品玩lzh拍攝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播放MQA檔案格式的音樂會紫色顯示 品玩lzh拍攝

其實一開始本以為會僅僅壓住“高頻”毛刺感,可實際搭配聽了一段後發現,HDV的潛力就像鋼鐵俠給小蟲一套完整戰衣後的實力,它能夠讓好的耳機發揮出應該有的特點。相比于直接接個轉接頭而言,在HDV搭配下的Jasper聲音密度要有明顯“提升”,“控制力”得到了诠釋,在聽感上也更為直接,就是變得更為耐聽。

之前一直都沒有使用手機直接接耳機推過,這次試了試,隻能說“聽下可以,下次别這樣接了”,這聲音就像在管道中吼一嗓子,高頻聲線狹窄且器樂單薄,非常不自然。

接上HDV首先提升的就是三頻整體的密度,高頻提升尤其明顯,那種刺激毛躁的聽感不複存在,不過仍然可以聽出其實除了增加密度外,聲底還是較為“直白”不加任何染色的,加之解析出色,泛音自然充沛,是以在表現純器樂,比如三重奏、四重奏時,能夠感受到器樂出色的瞬态感以及吹拉彈時弓弦互動摩擦出的音色質感,不過因為Jasper的高頻本身就“奔放”一些,是以有時候我會覺得能量“爆發”有些過。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HDV相比MHD來講,少了音量調節,對大衆使用者是好事兒 品玩lzh拍攝

相比高頻那樣的“力道”,低頻明顯是要收斂一些,一方面是耳機本身在低/中頻的表現就相比高頻來講要“柔和”,另一方面是因為HDV有更好的控制力,這樣就不會導緻低頻過于臃腫,量過于肥大,整體來講最直覺“可聽出”的是凝聚力以及回彈速度,以及适中的量感,加之驅動力也比較充沛,是以帶來的高動态表現,很适合聽一些大動态類型曲目,比如具有濃厚個人風格的《新蝙蝠俠》主題曲《The Batman》,那種铿锵有力,低沉的“咚,咚咚,咚”确實要更為過瘾。

中頻人聲上,因為本身密度有提升,是以人聲“聲線”适應面還是非常廣的。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Jasper本身比較直白并稍顯“單薄”的風格特點,比如在聽蔡琴的一些民歌時,就能感受到聲音要多了一些韻味感,而在這韻味感中,“濃郁度”提升是最先感受到,其次才是氣韻變化以及口型要更“精巧”。而在聲場氛圍感上,橫向和縱向都有不錯的廣度和深度,當然在空間感上,并沒有做得很誇張,更多的是表現出所搭配耳機本分的聲場素質。

你手機和高端HiFi播放器的差距,可能就差個“小尾巴”?

既然已經說了這麼多音質表現,那我就在最後總結下使用體驗:

對于大衆使用者使用體驗簡單快捷,即插即用,此外也不需要擔心小尾巴電量,對于手機耗電情況而言,可以忽略。

驅動力充沛控制力出色,基本可以覆寫到主流的動圈、動鐵、圈鐵耳機範圍。

随産品附贈價值59.9元的海貝MQA激活碼,在海貝音樂APP中可以直接激活,同時HDV也獲得了海貝解碼官方認證。

價格适中,适合大衆和HiFi初燒。

外觀比較單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