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融街老李
2022年初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差的時候,一度跌到了冰點,汽車闆塊更是一落千丈。老李之前一直提到,産業發展會影響資本市場,但資本市場不會影響産業發展。盡管市場是三年來最差,但這絲毫不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節節攀升的發展勢頭。
導緻市場冰點的罪魁禍首是全球通脹,另外,公共衛生事件、俄烏戰争等不穩定因素也讓本就脆弱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挑戰。越是混亂的時候,世界各國總是會出現“幺蛾子”,在資本主義市場,征稅是緩解經濟壓力最好的手段。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提出,要對國内富豪征稅。論财富,最先躺槍的肯定是特斯拉CEO馬斯克,按照市值算下來,馬斯克要交242億美元(約人民币為1536.5億元)的稅,正好相當于罰掉一個小鵬汽車,老李腦海裡不禁冒出來一句話:“洋韭菜也是韭菜”。
罰掉一個小鵬并非玩笑話,即使是傳統巨頭也未必扛得住,這個政策殺傷力有多大呢?
長城前天公布了2021年财報,财報顯示,2021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高達1354億元,還不如馬斯克要交的稅多——馬斯克要補的稅,比長城汽車一年的收入還多近200億。
要知道,長城汽車是全球市值前十的汽車企業,即便是美國的通用、福特,跟長城汽車比起來也是同一數量級的市值,這政策真要推下去,老李不禁為美國汽車工業擔憂了。
衆所周知,目前國内汽車市場總體發展态勢是燃油汽車市場佔有率陸續下滑,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不斷增長。如果要從國内車企中找一家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都在增長,且兼顧海外發展,同時建立供應鍊核心壁壘的企業,那非長城汽車莫屬了。
三四月份是各大企業發年報的時候,老李一直跟蹤各個企業年報,在老李看來,長城汽車釋出了其曆史最好的年報。
說其最好,原因有二,第一,長城汽車是國内所有新能源整車企業中,财報第二出色的,僅次于比亞迪;第二,長城汽車是國内所有燃油整車企業中,财務表現最好的,遠超比亞迪。老李合夥人曾開玩笑說,長城汽車是燃油車企業中,新能源做得最好的,是新能源企業中,燃油車做得最好的,這個說法得到了不少基金經理的認同。
按照簡明扼要的原則,老李先從資本角度來點評一下長城汽車幾個核心年報資料:
1. 營業收入:2021年營業收入1364億元,同比增長32.04%。這是成長股的增速,老李一直說要用成長的眼光去看長城,去年一整年長城汽車的增速和市值基本是正相關,而對比起來看,2020年長城汽車營收同比增長僅為7.38%。
2. 淨利潤:2021年企業淨利潤67.3億元,同比增長25.41%,雖然淨利潤增長率不及營收增長率,但是長城汽車總體費率在收窄,加上營收的預期,明年的淨利潤應該會非常好看。
3. 研發人員數量:2020年,長城汽車研發人員數量為1.9萬人,2021年研發人員數量達到了2.1萬人,基本表明了公司的發展趨勢。很多有朋友一直提研發投入,老李想說,人才是技術的根本,截止去年年底,長城汽車公司員工總數為7.8萬人,同比增加了23.4%。員工數量尤其是研發人員數量的持續增長,留給了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間。
我們僅從産業角度看,長城今年的年報表現已經非常出色,在年報釋出後,二級市場依然給出了較高的評級。
賣方機構評級
不少買方和賣方認為,2022年長城汽車的營收有望達到2000億人民币,同比增速超過40%,但随着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淨利潤增速應該仍略遜于營收,大家預測明年淨利潤範圍會在90-110億人民币之間。
很多朋友問,為什麼市場會持續看好長城的營收和利潤?原因一共有三個:
一是供應鍊和核心技術的優勢會陸續展現。關于長城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供應鍊的布局,老李在此不做過多解釋,主要談一下技術應用。今年前兩個月,長城汽車檸檬、坦克及咖啡智能三大平台車型占比達75.1%,智能化車型占比提升至88.1%,帶動15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提升至15.5%,這幾個數字表明,長城汽車過去幾年打造的核心技術已經實作了市場化,到了“摘果實”的時候。
二是高品質、高毛利的發展勢頭帶動高營收。一提到高品質這些詞,很多朋友覺得虛頭巴腦,但這真的是最精簡的解釋了。長城汽車是業内非常務實的企業,注重落地。2021年其單車ASP(平均銷售價格)高達10.6萬元,同比增長15.0%,其中,2021第四季度單車ASP達11.5萬元,環比增長5.8%。
随着智能化和電動化加速,長城汽車的單車ASP還會增長,具體表現是坦克500、 WEY品牌全系DHT PHEV、歐拉芭蕾貓、閃電貓和朋克貓都會成為高毛利産品,這為高淨利奠定了基礎。
三是年報費用率邊際持續下行,利潤增速樂觀。年報中,長城汽車的毛利率為16.2%,确實低于新勢力,但是我們認為,其增長潛力較大。原因有二,一是其明年的單車ASP會繼續增加,帶來了高營收,二是三費(銷售/管理/财務)會收窄,2021年三費費用率分别為3.8%/3.0%/-0.3%,同比分别-0.2pct/+0.5pct/-0.7pct,三費費率邊際快速下行,一進一出疊加起來,使得2022年的利潤增速較為樂觀。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問,汽車産業表現這麼好,企業的年報也這麼好,為何資本市場不盡如人意?
老李也和很多朋友交流,大家一緻認為,資本市場有資本市場的規律,通脹是今年的大趨勢,資本市場隻能順勢而為。
誠然,從理性的角度看,以甯德時代為代表的锂電池産業鍊,以長城汽車為代表的整車标的,都已經到了最好的投資價位,企業的基本面沒有任何問題,并且長城汽車還在高速發展。
但問題在于,按照資本市場的過往規律,在全球通脹的環境下,短期看,成長股沒有相對優勢,周期股又回到了舞台中央,石油、煤炭、農業這些過去三年裡被大家放棄的标的又粉墨登場,至于能保持多久,我們還要看宏觀環境的變化。
坦率地說,現在市場上沒有人能判斷出風格轉換的時間,但老李和很多研究宏觀政策的朋友交流,大家還是有一定的共識,即在通脹的趨勢下,對長城汽車這樣業績出色的成長闆塊來說,是在做中長期的蓄勢。舉個例子,在2018年慢熊的時候,貴州茅台等一批企業回調到了曆史低位,半年的回調卻迎來了兩年多的長牛,長城汽車也是一樣。
至于轉機在哪裡?按照現在這個趨勢時間可能是3-6個月,市場的轉折點在于新能源汽車的走勢,在于長城汽車的走勢,當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超過40%亦或是長城汽車二季度單月銷量出現15萬輛甚至更多,市場就會有資金逆風向上,反轉的趨勢就會到來。
如果沒有這些産業反轉信号,那老李想說,在這個局面下,握着成長股的好牌,耐心等待資本市場的反轉是最好的辦法,至于資本市場何時反轉,這是今年最大的未知數,我們從中長線(6-12月)來看,在市場最悲觀的時候,我們樂觀,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