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喧嚣聲中,再談外賣平台的是與非

新一輪疫情仍在全國發酵,上海每日新增數千例。3月27日,上海宣布浦東和浦西分别封控,引發了全國關注。也就在消息公布當晚,社交媒體上各種搶菜視訊不斷湧現,“定鬧鐘搶菜”的段子瘋傳。

喧嚣聲中,再談外賣平台的是與非

人們不怕疫情防控,怕得是防控期間斷了口糧。上海的觀察者網、上觀新聞等也紛紛為封控中的市民買菜支招,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網際網路買菜平台成為主推,因為這種無接觸購菜方式,減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除了上海,全國20多個地區因疫情導緻餐飲關店,餐飲店都在依靠外賣維持營運,外賣帶來的寶貴現金流就是它們的救命錢。

一時間,外賣、網際網路買菜平台成為疫情防控之下民生保障、小微企業救助的主力軍,外賣員、配送員與抗疫大白們一起成為“最美逆行者”。在這個艱難時刻,似乎沒人再提外賣傭金率問題,也沒人再提網際網路賣菜的對錯問題。

但是我們仍然有必要再談這兩個話題,因為從上市公司美團釋出的财報來看,仍在虧損經營,外賣傭金迷霧也已經解開,是時候讓社會看清真相了。

疫情下的“主力軍”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買菜和外賣,我的封控生活不敢想象。”太多的上海市民發出這樣的感慨。作為自由人,我們無法了解在封鎖中的市民家裡沒有了糧油,沒有了蔬菜,孩子沒有了奶粉的焦急心情。上海這場疫情,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外賣、網際網路買菜平台在保民生、保經濟方面的強大優勢。

據東方網報道,針對浦東開啟3月28日至3月31日的防疫管控,各大電商、外賣平台,超市紛紛推出自己的保供方案。其中,訂單量最大的美團買菜,持續加大了上海蔬菜的供應量,全程冷鍊、保障品質,日供應蔬菜上百噸。

此外,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等平台也均表示加大上海支援力度,全面保障上海蔬菜供應。

這些網際網路生鮮平台,具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做物流、倉儲和供應鍊,它們有标準化的操作流程和防疫手段。這其實是對蔬菜銷售方式的一種數字化更新和服務更新。如果沒有這些生鮮平台在民生上的支援,封控區的居民将遭遇怎樣的處境,防疫的難度将提升多少倍,我真不敢想象。

除了為封控區居民提供充足的蔬菜水果外,外賣平台擔負了“保經濟主體”的重任。2020年疫情期間,餐飲業遭遇重創,海底撈、西貝等連鎖餐飲巨頭們損失慘重,但是它們依靠外賣獲得了現金流,支撐它們活下來。

2021年餐飲業就出現了關店潮,呷哺呷哺在2021年關掉了230家門店。2021年,海底撈已經關掉了276家門店。同樣,今年這一波奧密克戎引發的疫情,讓餐飲業再次遭遇關店潮,禁止堂食成為普遍做法。

餐飲業的背後是一個個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是一個個鮮活的家庭。保經濟主體,保小微企業,成為重中之重。

我們除了呼籲給餐飲從業者減免租金、減少稅收外,更重要的是能為他們提供“現金流”,而“外賣”再次成為餐飲業活下去的希望。筆者調研了多個餐飲商家,他們對外賣的表述都是又恨又愛。一方面嫌傭金高,另一方面又離不開。

微網誌上就有商家表示,堂食是主力,外賣是走量維持營收,如果不做外賣,堂食不穩定的情況下,就會虧損。如果隻做外賣,不需要門頭租金,外賣單量足夠,也能賺錢。

綜上分析,不難看到網際網路買菜、外賣已經成為疫情之下保民生、保經濟的主力軍。與此同時,政府也在引導電商、外賣平台進一步下調餐飲、住宿等受疫情影響服務業的傭金,幫助這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那麼,目前外賣平台的傭金水準到底是怎樣的呢?

傭金之謎該如何破解?

一直以來,餐飲業和網民總是吆喝外賣平台傭金20%、18%,搞得很多人都信了,以為外賣真的是趴在餐飲業者身上"吸血"。于是,就衍生出對外賣平台的各種“妖魔化”。美團是外賣行業唯一上市公司,透過其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報,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外賣傭金比例——4.1%。

據美團财報,外賣平台的主要收入分為兩個部分:技術服務費(傭金)和履約服務費(配送費),隻有商家選擇美團配送時才會收取。為了讓收費情況更清晰地展示,2021年第四季度财報将兩塊收費分别單列出來,讓外界一目了然。

美團2021年财報資料顯示,2021年美團外賣通過商家獲得的傭金收入(技術服務費)為285億元,對比全年交易金額,外賣平台傭金率約為4.1%。顯然,4.1%的傭金相比外界傳的20%,低了太多太多。

這4.1%的傭金,美團提供了哪些服務呢?這主要包括商家資訊展示服務、交易服務、商服及客服服務、IT運維等服務的費用。比如,美團在全國鋪了數千名BD,幫助商家上線菜單、開發菜品、對接安裝系統裝置以及提供各種外賣交易服務。

财報還顯示,2021年美團外賣業務餐飲外賣配送相關成本為682億元,而同期收取的餐飲外賣配送服務卻隻有542億元,意味着美團在自掏腰包對外賣的配送費補貼了140億元。以144億筆外賣交易數來計算,美團對每筆交易的補貼為0.97元。美團騎手每單平均收益為7.07元,這個收入在筆者對美團騎手的采訪中得到了證明。

簡單來講,美團一直花費巨額補貼給外賣騎手,進而支撐一年140多億的單量。外賣業務看似交易額巨大,真實的盈利卻極少,大概平均下來每單隻有0.43元的利潤。

然而,這144億外賣訂單卻支撐起了無數餐飲從業者的生計,數百萬外賣小哥的就業,讓疫情之下的小微企業主獲得生存下去的寶貴現金流。

面對今年整體宏觀環境的艱難,今年3月初,美團推出了2022年的階段性幫扶舉措,主要包括疫情地區困難商戶減傭、困難中小商戶傭金封頂、免費提供線上化服務及工具等。同時,2021年在所有直營城市進行了商戶費率換簽,大部分中小商戶都從新費率中受益了。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外賣平台收取的費率遠遠低于電商、線下商超的費率。為了維持訂單量,維持騎手的工作積極性,這些微薄的傭金也被拿出來補貼給了騎手,最終平台賺取的利潤微乎其微。

外賣這個生态就是依靠這種高頻交易、巨大現金流支撐起來的行業。外賣平台接近虧損平衡的經營模式,支撐着餐飲業的現金流、支撐着龐大的靈活就業隊伍。是以,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對外賣行業嘴下留情,多一些了解和寬容。

結語

一年多來,外界對網際網路平台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如今疫情來了,頂上去的不僅有醫護人員、社群工作者,還有網際網路生鮮平台、外賣平台、線上辦公、數字防疫等等,這都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産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賣菜、外賣都在用業務虧損的方式保障民生,而線上辦公、線上教育、數字防疫等各類産品幾乎全都免費。全國有多少所學校在免費用騰訊會議上課?有多少公司在免費用線上會議、線上文檔進行線上辦公?

網際網路企業是資本最密集的行業,也催生了最大的創新力。在疫情之下,它們都成為抗疫的中堅力量。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等一系列措施的宗旨是為了讓企業更健康發展,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一棍子打死。想一想,假如疫情之下沒有外賣,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線上會議,你的生活會有多苦澀?

歡迎點贊、分享,并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