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條讓父母不再焦慮的教育真相,看完豁然開朗!

你會經常感到有心有力、疲憊不堪嗎?

你會因為孩子整晚焦慮到翻來覆去睡不着嗎?

你會情緒莫名煩躁,忍不住朝着孩子發火嗎?

工作、照顧孩子、做家務......每天總有做不完的事情,疲憊感無時無刻不在侵蝕着我們的生活,這似乎已經成為當代父母的生活常态。

3條讓父母不再焦慮的教育真相,看完豁然開朗!

但其實一個人的疲憊感和當下做了多少事情,真的沒有直接關系。

如何遠離這種低壓情緒、走出焦慮區呢?想保持樂觀積極的态度生活,父母應該怎麼做?

父母看完以下3點,就明白了。

1.快樂是自找的

不快樂也是自找的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秀才一同去參加科舉考試,沒想到剛上路就遇到了出殡的隊伍。

一個秀才覺得很晦氣,心裡頭一直悶悶不樂,結果考試沒有發揮好,名落孫山,回來時說到:一看到那棺材就知道沒好事了。

而另一個秀才看到棺材卻暗自高興,覺得“棺材”,應該是個好兆頭。後面果然,上了考場,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湧,果然一舉成名,升官發财了。

為什麼同樣一口棺材,給兩個人的預示卻截然不同呢?

正如18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人們不受事物影響,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

3條讓父母不再焦慮的教育真相,看完豁然開朗!

歸根結底,棺材隻是棺材很普通是物品而已的征兆,它即不能預示倒黴,也不會征兆升官發财。

這兩個秀才不是受棺材的影響,而是受他們對棺材看法的影響。

興智名師蘇丹有一次在直播時,問父母自家孩子有些什麼優點和缺點。

評論很快紛紛刷了起來,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缺點脫口而出,卻難以說出孩子的優點。

想問問在觀看的父母們,你認真想一想,談起孩子時,你說得最多的是優點還是缺點?你的孩子真的沒有優點嗎?

我想,不是孩子沒有優點,而是父母被眼前的這份焦慮遮住了眼睛。

總是喜歡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孩子的叛逆、丈夫的不了解。

但其實,快樂是自找的,不快樂也是自找的。

優秀的父母會做孩子的“粉絲”,然而大多數父母卻成為了孩子的“差評師” 。

世間有好多事情,本身并無所謂好壞的,全在于你怎麼看。

當我們面臨不快樂時,要學會轉換心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境,進而避免自尋煩惱。

2.強扭的瓜

一定不太甜

《紐約時報》曾報道:“在中國的大城市,周六周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沒有背着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學鋼琴的路上。”

此話雖有些誇張,但卻說出了教育的現狀: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喜不喜歡,父母總希望孩子學些東西。

父母不是在勉強自己,就是在勉強孩子。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勉強就行的。

孩子不想做一件事情,可能是因為:

1.不會做,缺乏相關的知識,不知道該怎麼做;

2.知道怎麼做,但是害怕自己做不好,缺乏做事的技巧;

3.單純的不願意做,不喜歡或者想做其他事情。

如果父母隻從自己的意願出發,然後“無視”孩子所面臨的的困難和需求。

3條讓父母不再焦慮的教育真相,看完豁然開朗!

在這種情況下,就像是“強扭的瓜,一定不太甜”的道理一樣,孩子硬着頭皮不情不願地做,得到的結果也不盡如人意。

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如果不出意外

你的孩子終将平凡

去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表示,奧數不适合大範圍的孩子去學習,不建議普通孩子學奧數。

這個觀點随後引發了很多父母的“讨伐”,畢竟沒有父母會真的願意承認自家孩子是個普通人。

3條讓父母不再焦慮的教育真相,看完豁然開朗!

教育孩子時,你說得最多的是什麼?

是“我希望你要好好讀書,不然長大沒出息”?還是“你應該聽我的話,父母不會害你的”?或者是“你看看誰誰誰做的那麼好,你怎麼不跟着學習一下呢”?

反正話裡話外暗含的意思是“你不好好讀書,我就不愛你,你以後也過不好你的一生。”一直把孩子放在比較和高期望的環境中。

這些年,教育似乎都難以擺脫“唯分數論”的标簽,以至于在不少父母眼裡,分數和成績是唯一的成功名額。

3條讓父母不再焦慮的教育真相,看完豁然開朗!

教育這件事,本質上就是給孩子上好一個保險——保障孩子有着良好的教育,而不是“買了彩票,就希望中獎”,養個孩子,就希望ta像馬雲一樣成功。

一直覺得,“普通”不是一個貶義詞,學會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也是成為優秀父母的必修課。

總結的這3點,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卡點”,希望能給正在焦慮和困惑的你一些新的思考和幹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