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承接上篇《新能源“漲價”這鍋粥,到底熬得怎樣?》,這篇我們将從市場生态、以及上下遊産業鍊的角度來看分析。看看經曆了十多年高速發展的新能源市場,為何依舊是如此割裂和坎坷?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新能源漲價趨勢不可避免?

實際上,“上遊原材料上漲”也引發了不少媒體和機構的關注。

根據證券時報援引華泰證券分析:“開發周期長達3-5年的锂資源形成供給端瓶頸,疊加下遊新能源車發展内增需求顯著,需求剛性且高增長确定性強,供需錯配主導锂價中樞持續處于高位,但不排除存在出于投機目的采購囤積等炒作因素。”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

對此,在近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不少行業專家也談到了近期新能源汽車漲價的現象。其中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明确強調,“目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大幅漲價問題需要高度關注,認真研究解決。将适度加快國内資源開發進度,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投機炒作等不正當競争行為,推動關鍵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

不過,不少車企上司也表示當下新能源産業确實存在諸多困難。例如,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就表示:“近期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碳酸锂的成本可能就3萬到5萬塊錢,這是暴力漲價。”;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坦言到:“動力電池上漲程度遠超想象,小鵬汽車銷量暫時未受到太大影響,可能也是和目前汽油價格上漲有關。”

此外,廣汽埃安、比亞迪等企業則呼籲主管部門能夠出台相關調控政策,并建議能夠提前出台2023年及以後的新能源補貼政策。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

對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指出,“現在電池廠普遍在漲價,整車也開始有漲價的趨勢,這也是不可避免的。造車新勢力價格承受能力相對強一點,但是向新能源發展的傳統企業由于是從價值鍊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是以價格承受能力差一點。”

可見,雖然大陸新能源市場經曆了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但還是有着許多不成熟和完善的地方。顯然,在面對晶片、原材料等市場供需困難的情況下,新能源車企突圍不能盲目單靠漲價來維持。

由此可見,既然是市場驅動,那麼就要遵循“市場需求與商品價格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客觀規律。這是新能源市場,以及上下遊産業鍊務須遵循的市場規律。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當下的新能源市場還穩定、健全?

首先,我們從國内的新能源市場取得的成績上看,無疑是值得稱贊的。根據相關資料統計,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其全年銷量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汽車産銷雙雙突破350萬輛大關,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從市場消費角度來分析,當下新能源市場依舊擺脫不了政策扶持局面的。例如,面對新能源補貼退坡、晶片短缺以及原材料導緻的價格上漲,不少車企、電池廠商依舊是無能為力,這也側面證明了當下新能源市場價格調控能力還不夠穩定。而健康的新能源消費汽車生态,更應該是從政策導向邁向由消費市場化驅動的狀态才行。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簡單來說,新能源整體價格的上漲,間接地讓選擇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們,被動地接受成本轉移。或許,這種不健全的市場價格調控,會讓人産生“買新能源車,就是今年最成功理财”的表面錯覺。

但是,恰是這種在價格上相對缺乏彈性的直營銷售模式,加之特斯拉那種不具備彈性的“一刀切”,反而會影響“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型的消費信心和決策,也為黃牛的滋生提供了空間,進而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秩序并給消費者的權益帶來風險。甚至會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新能源消費需求,這對新能源市場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

是以,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更應該加強對新能源産業鍊的宏觀調控,打擊不正當競争行為的發生,讓市場回歸理性,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競争環境。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當然,從新能源汽車整體和長期發展趨勢來看,短期内的價格浮動不會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産生全局影響。或許,對于車企來說,無論是補貼退坡還是漲價,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新能源車企向上突破,尋求生機。

是以,可以明顯預知的是,未來的新能源市場,已經創出一片天地強勢品牌依舊銷量好,而弱勢品牌很可能空有價格沒人買,或面臨被淘汰的命運。總之,馬太效應或更為顯著,強者恒強的局面或愈發明顯。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汽車網評:新能源下半場還是信心十足?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今年1月和2月,國内新能源汽車新車零售銷量同比分别上漲了137.5%、180.5%,達35.2萬輛與27.2萬輛。在此背景下,乘聯會也将今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預期從480萬輛提升至550萬輛,預計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将達到25%左右。

可見,即便是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瘋漲,新能源汽車也迎來了産銷兩旺的局面。不過,乘聯會此前分析指出,由于目前的俄烏沖突的風險遠超預期,對汽車生産的各類資源都帶來漲價壓力,是以,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抑制市場消費需求。

新能源“瘋漲”的背後,理應消費者來買單?

不過,從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來看,除了鞏固上遊供應鍊的開發,強化抗風險能力之外,在保持供需平衡的同時,車企與車企之間的良性競争,以及在供應鍊、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上實作突破至關重要。隻有這樣,才能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健康可持續地發展,讓消費者買到物有所值的産品。

正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所言:“電動化隻是這場汽車革命的序幕,人們所擔憂的充電難、續航短等問題正在逐漸成為過去,目前中國走向汽車強國的視窗期尚在,把握好機遇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赢家。”可見,市場永遠是包容的,對于新能源的下半場,應該抱有十足的信心才對。

最後,在新能源汽車一片漲聲中,你覺得銷量看漲還是看跌呢?或者說,你覺得今年的新能源形勢會急轉直下嗎?歡迎下方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