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們生活在社會之中,往往都需要通過工作來擷取經濟收益、心理成長與個人認同,對于許多人而言,工作甚至都算得上是占據自己生活大部分時間與空間的事物了。
與此同時,這種狀态也不是從一而終的:為了給人們一個休憩與調整的機會,也讓社會能夠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實作“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目的,許多國家存在退休(retire)的機制。
所謂退休,在漢語語境當中指的是“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
衆所周知,人們的生活并不僅僅隻有工作,于是當很多人退休之後,他們不再屬于工作崗位,卻依然生活在各種群體之中,社會交往依舊會繼續。
很多人會在退休之後陷入一種迷茫:原本足以證明自己人生價值的生活突然改變,似乎退休之後的日子裡自己“不再被人所需要”了。
在這種情況下,也有很多退休的人為了向别人證明自己依舊是“有價值”的,會通過各種方式去進行炫耀。應
當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在退休之後和别人炫耀這些事情,否則後果不光會是對自己不利,甚至還會對身邊的人不利。
1.将子女的資本作為自己的資本,到處炫耀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代際關系是十分親密的一種關系,尤其是基于血緣的家庭關系,無論是父子、母子還是父女、母女,在一生當中都會維持着十分緊密的聯系。
這是由于綿延數千年的儒家“孝”文化在起着作用:對于長輩而言,自己辛苦養育子女是為了他們能夠順利成長,同時能夠撫養自己報答恩情;對于子女而言,自己得以成年也是由于父母的養育。
但是很多人将這種關系看得有些“扭曲”,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中國式的“道德綁架”現象:即有的長輩認為自己既然是子女的父母,孩子就理所應當要贍養自己,全然不顧自己是否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
比如說一些老人,在子女成長的過程當中并未盡到責任,甚至還常常打罵、羞辱自己的子女,卻在其憑借自己努力獲得成就之後“厚顔無恥”的前來要求對方履行做子女的義務,電視劇《都挺好》裡,由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便是這樣一種老人形象,并且這種情況也并不少見。
在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其實還有一種類似的情況:很多父母,認為隻要自己的子女有出人頭地的工作、令人豔羨的收入、美滿的家庭就相當于是自己也很有面子。
就講這些相關的事情到處宣揚,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很有可能洩露子女的許多資訊,導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可能加害于子女;或者是在“炫富”之後,為子女招來許多借錢的人,都是很令人頭疼的。
2.将自己的退休待遇和盤托出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為了保障這些不再能夠奮鬥在一線崗位的人們能夠繼續生活,國家和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退休人員提供生活的基本支出,很多國企和體制内退休的員工都能夠在退休之後享受很好的福利待遇。
然而也正是在此時,難以在社會當中尋求到自己社會價值的他們無法從他人那裡擷取肯定,來滿足自己情感上的空虛。
是以很多人會在此時變得有些心态“扭曲”:他們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退休待遇之上,認為隻要讓别人知道自己終身俸很高、相關保障機制完善或者是名下有許多産業,那麼自己的價值也就依然能夠展現出來,别人就不會瞧不起自己。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對于自我認同的缺失,渴望在一些情景當中從外界擷取積極的回報。
但是方法有些不妥:當自己的财産狀況以及手中的産業數量被人得知以後,自己的虛榮心可能一時可以得到滿足,但與此同時也有可能會招來他人的嫉妒。
是以建議那些在退休之後不适應新生活、總是找不到自己定位的人們去找一些“再就業”的機會,或者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一些社會活動:人始終屬于群體,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難免會迷失。
3.為了自己的地位貶低家中晚輩
與上文當中的情況類似,很多人都會在退休之後瘋狂去各種領域“找存在感”:或者是經濟領域,或者是社會交往領域,當然,還有家庭生活領域。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社會生活當中,家庭往往秉承一種“大家長”為核心的模式,年齡、備份與閱曆在家庭當中是衡量個體地位的重要名額。
對于那些退休之後離開工作崗位的人而言,他們身上往往會具有一種甚至所有這些特征,進而會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争取這些社會資本之上。
有些退了休的人,沒有什麼個人愛好,也不太喜歡社交,有的人還正好在幫助子女看孩子,于是此時的他們為了彰示自己的“家庭地位”,往往會抓住一切機會去顯示自己。
當子女提到工作相關的事情時,他們便會以“過來人”的身份進行教導甚至是诋毀,隻為突出自己的年紀。
當晚輩談到社交相關的事情時,他們同樣會擺出說教的姿态,隻為顯示自己的閱曆;甚至在孫輩的教育上,他們也恨不得“一人包辦”,不管懂不懂孫輩的課本内容,也要強行去教他們,隻為凸顯自己“懂得多”……
這類行為大可不必,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不僅僅展現在工作崗位上,同樣也不僅是由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來衡量的,人們在看待一個人的時候都是多元度、全方面考慮的,當退休的人明白這一點之後,相比也就不會再刻意的去進行文章當中這幾個方面的刻意炫耀了。
退休生活同樣是值得期待的,甚至對于某些人而言,這才是屬于自己的生活。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