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唐卡在活态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千年唐卡在活态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3月21日,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教師拉旦尖措正在繪制唐卡。新華社記者 顧玲 攝

新華社西甯3月28日電(記者顧玲、王豔)“你看這幅《吉祥的馬頭》,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很受歡迎。”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43歲的格桑嘉措指着挂在牆上的唐卡說。

畫面中,潔白馬頭被橘紅色的雲朵簇擁,輔以湖藍色的背景和其他藏族文化元素,整幅唐卡質地優良,做工精美。“像這樣一幅唐卡售價1900元,去年就售出了600幅。”格桑嘉措說。

作為一種獨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藝術,唐卡是用瑪瑙、珊瑚、朱砂等天然貴重礦物為顔料,繪制在布幔上并以彩緞裝裱的宗教卷軸畫,已有上千年曆史。

熱貢唐卡因發祥于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市隆務河畔的熱貢地區而得名,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流派——熱貢藝術的典型代表。過去,受交通閉塞、資訊不暢等因素影響,精美的熱貢唐卡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近年來,熱貢唐卡煥發新生機,受到各地收藏者青睐。

千年唐卡在活态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3月21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負責人蘭卡展示唐卡。新華社記者 顧玲 攝

“法國人特别喜歡唐卡,我們和法國奧奈文化藝術創意産業園區有合作,會不定期進行展示、銷售。我的單幅唐卡最高售價超過300萬元。”同仁市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創始人蘭卡告訴記者,文化宮5年來累計培養學員800餘名,他們繪制的唐卡遠銷法國、意大利、捷克等國。

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所在的吾屯村,以及鄰近的年都乎村、郭麻日村、尕賽日村,是熱貢唐卡的發祥地,這裡聚集着一批技藝精湛的畫師。“近年來,這裡出産的唐卡帶動更多農牧民群衆參與其中。”黃南州熱貢文化生态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喬得林說。

熱貢藝術在2006年和2009年先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2008年,黃南州獲批建立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争取到專項資金,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對以唐卡為代表的熱貢技藝傳承人予以支援。

千年唐卡在活态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3月21日,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鬥毛措老師正在為學員講授唐卡知識。新華社記者 顧玲 攝

喬得林介紹,過去三年,當地累計認定公布16名省級、118名州級工藝美術大師,建立76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中心傳授唐卡技藝。

龍樹畫苑是當地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綜合傳習中心。畫苑總經理完德尖措告訴記者,畫苑作品僅前年就有2000多幅銷往印尼,“畫苑創立8年多來,培養出上千名學員,有的學員出師後技藝精湛,創作出很多精品唐卡”。

記者沿着隆務河東岸的316國道前行,看到短短數公裡道路兩旁,分布着幾十座規模大小不等的唐卡畫院。

“人人會作畫,戶戶有藝人”,記者走訪了解到,在同仁市,“一個家庭中有幾位畫師”的情況十分普遍。33歲的同仁市隆務鎮吾屯下莊村村民看卓吉說,她的姐姐、姐夫、父親、弟弟都是唐卡畫師。

15年前,熱貢唐卡還“傳男不傳女,傳内不傳外”,從業人員不足5000名。如今,唐卡傳承已從過去的“家族傳承”轉為“活态傳承”,學徒無論男女老少、地域民族,遍布世界各地。

千年唐卡在活态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3月21日,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桑傑熱貢民族文化宮,學生朱毛吉正在給唐卡上色。新華社記者 顧玲 攝

25歲的朱毛吉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她已在桑傑民族文化宮學習五年。她正站在一幅長5米、寬1.8米的唐卡前,左手持缽,右手持筆從中蘸取朱砂,為畫中的度母染上顔色。

“畫唐卡需要耐心和意志力,我每天要畫到晚上九點。”朱毛吉說,這幅名為《三度母》的唐卡,她已和另外三名同伴一起畫了一年。

26歲的拉旦尖措從11歲就開始學畫唐卡。作為家族第三代熱貢藝術傳承人,他自2013年以來已帶出五屆共100餘名學生。“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唐卡。”他說。

目前,同仁市9萬多居民中,有近萬人從事熱貢藝術。唐卡這一古老的藝術品,在活态傳承中煥發出新生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