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美術人物”行自己的筆墨,表現自己的觀點,舒達自己的意境

文/馮海濤 圖/肖大平

談中國畫,大都喜歡引經據典,來證明某人畫的畫高度,或者是印證自己的正統性。筆者不是反對引經據典,也不是夜郎自大,否定古人。隻是感覺,學習和傳承是不能丢下的,但是在中國畫的藝術觀點上,表現形式上,忘我的時代性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去找自己畫的畫技法出處,也不是複制性的繪畫方式和表現形式以及觀點的延續。是以,在初學時可以“讀經學典”臨習古人。但是到了創作期,就不能摹抄古人和使用古人觀點畫畫。

“當代美術人物”行自己的筆墨,表現自己的觀點,舒達自己的意境

肖大平作品《山水四條屏》

引經據典的學術要求,風格設定的師承脈絡,真的是文化和藝術的需要嗎?這個問題,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思想家”真正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這個時代的畫家要弄明白 的問題。因為,架構是限制想象力的最大枷鎖,也是中國畫延續發展的最大阻力。要知道所有的經典都是思想下的産物,而思想不是“萬象統一的”而是屬于“一分萬法”的。隻有推翻曾經的經典,才能建立更完美健全的經典,而經典的确立不是一個人建立的,而是一個人借鑒古人和同時代的思想家成果産生的。中國畫也是同樣,一個風格和藝術觀點的出現,都是打破曾經風格和藝術觀點而生成的。是以,引經據典的形容和評價,師承脈絡的傳承和發展,是影響文明程序和社會發展的。中國畫的創作也是一樣,如果想推進中國畫的延續和發展,就必須要在師承的學習中走出自己的路線。而不是恪守古人或者師者的藝術觀點和表現方法與形式。

“當代美術人物”行自己的筆墨,表現自己的觀點,舒達自己的意境

中國文化的崛起與中國畫的複興,第一阻力就是文章中的引經據典和中國畫評定中的師承脈絡。是以在這裡建議,寫文章是要多地舒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借古人之言來印證自己的認知高度;畫畫者也是要行自己的筆墨,表現自己的藝術觀點,舒達自己的畫面意境,而不是機械地表現自己的師承脈絡。

“當代美術人物”行自己的筆墨,表現自己的觀點,舒達自己的意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