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代美术人物”行自己的笔墨,表现自己的观点,舒达自己的意境

文/冯海涛 图/肖大平

谈中国画,大都喜欢引经据典,来证明某人画的画高度,或者是印证自己的正统性。笔者不是反对引经据典,也不是夜郎自大,否定古人。只是感觉,学习和传承是不能丢下的,但是在中国画的艺术观点上,表现形式上,忘我的时代性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去找自己画的画技法出处,也不是复制性的绘画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观点的延续。所以,在初学时可以“读经学典”临习古人。但是到了创作期,就不能摹抄古人和使用古人观点画画。

“当代美术人物”行自己的笔墨,表现自己的观点,舒达自己的意境

肖大平作品《山水四条屏》

引经据典的学术要求,风格设定的师承脉络,真的是文化和艺术的需要吗?这个问题,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真正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画家要弄明白 的问题。因为,框架是约束想象力的最大枷锁,也是中国画延续发展的最大阻力。要知道所有的经典都是思想下的产物,而思想不是“万象统一的”而是属于“一分万法”的。只有推翻曾经的经典,才能建立更完美健全的经典,而经典的确立不是一个人建立的,而是一个人借鉴古人和同时代的思想家成果产生的。中国画也是同样,一个风格和艺术观点的出现,都是打破曾经风格和艺术观点而生成的。所以,引经据典的形容和评价,师承脉络的传承和发展,是影响文明进程和社会发展的。中国画的创作也是一样,如果想推进中国画的延续和发展,就必须要在师承的学习中走出自己的路线。而不是恪守古人或者师者的艺术观点和表现方法与形式。

“当代美术人物”行自己的笔墨,表现自己的观点,舒达自己的意境

中国文化的崛起与中国画的复兴,第一阻力就是文章中的引经据典和中国画评定中的师承脉络。所以在这里建议,写文章是要多地舒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借古人之言来印证自己的认知高度;画画者也是要行自己的笔墨,表现自己的艺术观点,舒达自己的画面意境,而不是机械地表现自己的师承脉络。

“当代美术人物”行自己的笔墨,表现自己的观点,舒达自己的意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