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經典相遇 與時代同行

【藝境觀象】

光明日報記者榮池

駐足徐悲鴻于1944年創作的《奔馬》前,正騰空而起、昂首奮蹄的駿馬,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意氣風發的精神之美展現得淋漓盡緻;凝望傅抱石于1961年創作的《待細把江山圖畫》,華山奇峭無倫、壁立千仞的雄姿一覽無餘,目之所及皆是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品讀謝郴安于2019年創作的《和煦時光》,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溫暖畫面,述說着新時代富足、安康的生活之美;靜觀沙永彙于2021年創作的《鳳凰展翅》,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如鳳凰騰飛天際的宏闊畫面,将現代化、人性化、藝術化的先進設施和繁忙的國際交流同時表現出來,盡顯建設之美。

與經典相遇 與時代同行

待細把江山圖畫(中國畫)傅抱石

與經典相遇 與時代同行

王繼才像(雕塑)吳為山

與經典相遇 與時代同行

秋(中國畫)林風眠

美,是每個時代的藝術家共同的追求,将美獻給人民,是每個時代的藝術家不變的責任。在春光明媚、萬物複蘇的三月,漫步中國美術館,一條以“時代”為名的長線,将一顆顆承載着藝術之美的珍珠串聯起來,呈現出中國美術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經百年跨越形成的恢宏面貌。在“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上,近300件作品以兩大篇章分别展示了近現代名家大師的經典作品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美術家創作的新近佳作。

“時代”是展覽的關鍵詞。

百年以來,中華大地滄桑巨變。在民族覺醒與文化啟蒙中,藝術大師們發出振聾發聩之聲,黃賓虹“渾厚華滋我民族”,徐悲鴻“滄然曆古今”,傅抱石“其命維新”。中國美術家們踐行借古開今與中西融合的理念,在筆與墨會、線與形塑、山與川合的創造中秉持民族審美特質,鑄就國與家、古與今、天與人合一的中國現代藝術氣象。在“以美獻給新時代”篇章中,可見筆墨妙境、山水新姿,齊白石的《櫻桃》、黃賓虹的《栖霞山居》、林風眠的《秋》、潘天壽的《雨後千山鐵鑄成》、李可染的《山靜瀑聲喧》……這一時期的中國美術具有很強的民族性,雖因時代變革幾易其貌,但民族風骨從未改變,民族精神從未動搖。大師們以筆墨為斧钺,融彙古今,暢達胸懷,卓然立起一座座巍巍民族藝術之峰。

與經典相遇 與時代同行

極地科考·雪龍号駛進北冰洋(油畫)時衛平

與經典相遇 與時代同行

和煦時光(油畫)謝郴安

與經典相遇 與時代同行

養兵千日(中國畫)汪麗霞

“在新時代,美術經典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通過畫作與名家大師相遇,是寶貴的學習機會。”前來觀展的市民肖女士表示,自己很早就在網上預訂了美術館的門票,而本次展覽最吸引她的,除了衆多美術佳作外,就是展廳内巨幕上滾動播放的劉海粟、齊白石等美術大家的珍貴影像資料。這些從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調出的諸多記錄老一輩美術大家創作經曆的珍貴典藏影像,讓展覽更富曆史深度與厚度,堪稱影像藝術與美術展覽的一次創新融合。

雄安新區的建設場景、全民戰疫的感人瞬間、極地科考的中國力量、冰雪健兒的青春贊歌……“筆墨當随時代”,以筆墨展現時代風貌,陶冶大衆心靈,鼓舞民族自信,本就是中國美術的題中之義。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以中國精神為藝術靈魂,以中國風格為藝術追求,成為新時代美術工作者們行走在中華民族藝術之路上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以美描繪新時代”篇章是新時代美術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美術工作者們作為時代發展的親曆者和記錄者,從各自經曆與體驗出發,以不同視角關注時代話題。展出的作品有對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的偉大成就的描摹,如周吉榮的《中國“天眼”》、王奮英的《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别公示會》等;有對時代楷模典型形象的塑造,如吳為山的《王繼才像》,馬蕾、張彩翼的《呦呦鹿鳴》等;也不乏那些默默無聞卻又充滿生活溫度的人物群像,如朱廣新的《春風》、劉飛的《祖國夢》等。

“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閃耀着思想與智慧的光輝,反映了民族品格和時代内涵,既是當時、當代的映照,又以其超越性透射出曆久彌新、與時俱進的精神魅力。”在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看來,“美在新時代”也可了解為“經典在新時代”,每個時代都會催生屬于它的經典,也正是這些時代經典激活了中華美學精神,創新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共同辨別出民族精神的高度、深度、力度與溫度。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7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