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色盤上的秘密——淺談油畫創作的色彩與空間關系

作者:劉悅(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繪畫,是在平面之上建構視覺空間的過程,并通過豐富的形式語言營造多層次的審美感受。平面上的方寸空間是藝術家發揮創造力的“場域”,可以傳遞思想、傳達情感,進而引發觀者的豐富想象。

在油畫創作中,種類繁多的風格與技法有着各自的特點與功能,但大多都是圍繞“空間”這一核心展開。當繪畫平面在視覺上脫離了“平面”的局限,便可以建立起溝通現實與想象的橋梁,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歐洲文藝複興以來逐漸成熟的透視法,是當下畫家們最熟悉的描繪視覺立體感與縱深感的方法,這一方法的普及使油畫表現真實場景的效果達到了極緻。其實,空間感的營造方式不僅僅局限于透視法。塊面輪廓、筆觸走向等繪畫中的不同要素的處理方式都可以暗示空間的存在,色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調色盤上的秘密——淺談油畫創作的色彩與空間關系

黃河(油畫·局部)王克舉

調色盤上的秘密——淺談油畫創作的色彩與空間關系

楓葉紅了(油畫)宋惠民

油畫顔料色域廣泛、幹燥時間長,為畫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分的時間來尋找符合自己内心的色彩。同時,油畫差別于中國畫、水彩畫等多以線條、暈染為表現語言的畫種。對色彩的依賴,使油畫更專注于色彩的純粹表達,它不僅可以展現微妙的色階遞進,還能承載極其細膩的情感變化。如果說油畫是一頂王冠,那麼色彩就是這頂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色彩可以用色相、飽和度、明度來描述,它們并稱為“色彩三要素”。色彩本身就具有空間的表現性。簡單地說,把不同色彩的顔料平塗在同一平面,看起來會有向前或後退的錯覺。缤紛色彩的本質是人類大腦中視覺神經對不同波長、幅度的光波的反應,光波的波長與幅度的細微差别會改變觀者對色彩的認知,進而導緻心理感受上的巨大差異。

色相的冷暖對比往往最能引發觀者對空間的感受。偏暖的長波顔色如紅、橙,相較于偏冷的短波顔色如藍、紫,更不易在視網膜上精準聚焦,色彩的輪廓相對模糊,看起來有“膨脹感”,空間感靠前,而冷色塊的邊界看起來更為清晰,有“收縮感”,空間感則靠後。試看朱德群的作品《無題》,雖沒有描繪任何具體物象,但流動的筆觸和歡快的顔色交織在一起,便營造出一個縱深感十足的空間。顯然,溫暖的紅色與黃色更有空間的“前進感”,藍色等冷色則有“後退感”。藝術家通過魔力之筆将不同色相的顔色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不同位置,營造出一個層層深入、對比鮮明又充滿神秘感的空間。

調色盤上的秘密——淺談油畫創作的色彩與空間關系

正午(油畫)周思聰

調色盤上的秘密——淺談油畫創作的色彩與空間關系

旭日(油畫)詹建俊

色彩的空間感不僅與色相的冷暖有關,還與飽和度密切關聯。以吳冠中的作品《麻雀》為例,畫家以靈動的筆觸描繪了山村小景,畫中使用了不同飽和度的黃色表現空間的遠近。遠景黃土地的黃色明度雖高,飽和度卻較低,近景樹枝上的黃色樹葉的飽和度較高,而畫面最前方的一叢野花則使用了明亮鮮豔的高飽和度黃色。畫家運用高超的技巧,在以黃色為主調的同色相畫面中,依靠色彩飽和度的遞增生動表現出空間的層次關系。

明度,同樣是影響色彩空間感的要素。明亮的色彩由于“光滲”現象,具有視覺上的“膨脹感”和“前進感”。暗淡的色彩具有“收縮感”和“後退感”。明度達到極緻便是白色,是以,黑闆上的白色粉筆字往往比其他顔色看起來更醒目,也更靠近觀衆。

在一幅油畫作品中,一片色塊的色相、飽和度、明度、面積、輪廓清晰度等要素,共同決定了它的“易見度”。色彩的“易見度”又稱“知覺度”,即色彩給人的強弱感覺。色彩的規律影響着畫面的賓主和層次關系,但在真正的創作實踐中,正是由于不同畫家對色彩的個性化了解和運用,才造就了藝術面貌的紛繁多樣。是以,畫面色彩與空間的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簡單地了解為前景就是高飽和度、高明度的暖色調,遠景就是低飽和度、低明度的冷色調。空間是雙向的,前景也可以向後流動,遠景也可以向前跳躍,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能讓作品産生豐富的變化和氣韻。

調色盤上的秘密——淺談油畫創作的色彩與空間關系

無題(油畫)朱德群

調色盤上的秘密——淺談油畫創作的色彩與空間關系

麻雀(油畫)吳冠中

在宋惠民的作品《楓葉紅了》中,描繪遠景的樹林運用了高飽和度、高明度且偏暖的鮮豔紅色,向前移動的視覺傾向很強。相比之下,前景的樹林則運用了低飽和度、低明度且偏冷的暗淡顔色,在視覺上有收縮且向後移動的傾向。這就造成畫面前景向後、遠景向前的反向流動的視覺感受,不僅巧妙地将觀者的視線聚焦在畫面的主題之上,更加強了場景的律動感,為作品增添了層次的豐富性和可讀性。周思聰的作品《正午》刻畫了兩位正在勞作的女性形象,大面積的灰色調讓人物充滿了平面裝飾感。巧妙的是,畫家以高明度的色彩勾勒人物輪廓,營造出柔和的逆光氛圍與空間感。立體與平面、寫實與寫意在作品中和諧共存,餘韻悠長。

此外,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中有着大量巧妙運用色彩的案例,為本土油畫家提供了豐沛的靈感源泉。例如,敦煌莫高窟北魏時期壁畫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常以偏暖的土紅作為背景,以偏冷的石綠描繪前景主體物,石綠色塊如同寶石一般鑲嵌在畫面上,熱烈而奔放。這看似與色彩空間表現“近暖遠冷”的規律不符,但紅色背景所表現出的空間上的“膨脹感”,讓畫面的精神内涵更加飽滿,并在削弱空間縱深感的同時,在同一平面上建立起多個空間,将不同時空發生的故事納于一畫。這種色彩使用方式和多空間并置的表現形式,為當代油畫家們提供了借鑒。

色彩是重要的視覺元素,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是能直覺表現藝術家心性的語言。空間的表達是色彩組織的原則之一,但在創作中,無須把色彩的運用方式限制在“規則”的局限之内。色彩的組織最終還是要依據每個藝術家内心的需求,藝術的魅力便在于無限的創造力和不可預知的表達。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7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