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有人說曆史就是不斷的輪回,除了展現在王朝更替,文化上很多看似現代的産物也是老祖宗玩剩下的,如戰國時就有了冰箱(冰釜)和透明水晶杯,漢代人有“透視裝”和馬桶,隋朝出現高跟鞋還有唐代仕女個個手拿“LV挎包”,明朝人甚至玩起了“高爾夫”,至于“王莽青銅卡尺”之類的人們更是耳熟能詳。

我們如今經常使用的東西,撞臉古代文物實屬正常,因為很多現代時尚是傳承而不是創新,但就連網絡文化中才有的産物都能跟文物撞臉,不得不說曆史實在太神奇。

1:三星堆出土“萌豬”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神秘的三星堆再次因一件文物火遍網絡,然而這次不是往常那種怪異又巨大的青銅器,而是一隻憨态可掬的“萌豬”,它線條簡單,泥塑陶制,卻把呆萌的表情展現得栩栩生動,距今已有3200多年曆史。當它的照片第一次傳到網上後,網友們頓感無比熟悉,這不就是《憤怒的小鳥》裡的綠豬嗎?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這表情也太像了吧!有人猜測是不是設計師在設計綠豬的時候,參考了古文物的造型?但三星堆陶豬是今年7月才剛出土的,很明顯完全是巧合,隻能說中國先民的審美跟現代網絡審美很神奇的跨越時空達成了一緻。

2:至今用處不明的“路由器”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這件文物暫時被命名為西周“雲紋銅五柱器”,自1959年在安徽屯溪出土以來,因其造型未曾見任何記載,上面也沒有銘文,考古專家也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幹嘛用的。剛開始猜測是某種樂器,但随着後來音樂考古的興起很快被否定,又猜測是某種底座,但什麼樣的底座要這五根長長的銅柱呢?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放在安徽省博物館很多年後,直到網絡時代網友才發現,這五根銅柱莫非是接收某種信号的“天線”?有人說它是西周時期的“路由器”,而且這麼多“天線”應該是2.4G和5G雙頻的,信号肯定好,在沒有考古新發現之前也隻能靠各種腦洞大開的調侃了。

3:中外都出土過“手機殼”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要不是看到文字介紹,還以為誰丢個磨砂手機殼放博物館裡了,這造型妥妥的智能手機殼,不僅有高清攝像頭還有指紋解鎖,剛好一手可握沒準是旗艦機專用呢!其實它的用處很原始,是6000年前石器時代先民們用的石鏟,标準農用工具。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無獨有偶,俄羅斯考古學家在一處古墓中也發現了一件“iPhone手機殼”,毫無疑問是大屏手機專用,上面還點綴了五顔六色的寶石,限量版啊!考古學家猜測其實它真正的用處是匈奴時期女性的陪葬腰帶配飾。不過跟下面這件文物比起來,“手機殼”好像也不是太時尚。

4:遼代版“黑人擡棺”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記得前段時間,不論刷什麼視訊網站,都被一段魔性的“黑人擡棺”給洗腦,畫面中嗨爆的電音,扭動奇特舞姿的黑人團隊,再加上他們肩膀上的棺材,戲劇性效果十足。這是非洲加納特有的喜喪習俗,經網友加工後火遍全世界,難道這也有文物能跟他們撞臉?沒錯,真的有!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遼甯省博物館就有這麼一件“石雕力士托棺”,出土于遼甯朝陽孫家灣遼墓,四個大力士神情自若的用肩膀擡棺,還做着一些奇怪的動作,原來一千多年前我們就已經玩過“花式擡棺”了,說起喪葬文化,老祖宗們還真沒輸過誰。

5:惡作劇還是“穿越”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去年夏天,英國伯克郡發掘了一處羅馬遺址,其中一塊距今1600年的馬賽克壁畫引起了轟動,因為這種壁畫舉世僅發現三件,是非常罕見的文物。看到這裡大家會認為這是個很嚴肅的考古發現,有什麼稀奇的?但怪異的事情出現了,1600年前的外國文物中竟出現了簡體中文。

要不是考古現場發現,這些撞臉網絡文化的神奇文物,誰敢認成真貨

網絡文化裡“穿越”是個爛大街的話題,但以這種方式出現就很離譜!考古人員在現場找到一些石塊、人物和貓的雕像,其中一個石塊上清晰寫着“吉姆在這裡”5個簡體漢字,字很醜一看就像初學中文的外國人寫的,但問題是怎麼會出現在1600多年前的羅馬遺址裡?難道是古羅馬人奇迹般的先到晉朝學漢字再回去留言?那也應該留“吉姆在此”而不是“在這裡”這樣現代語氣的簡體字,石塊和雕像經鑒定年代都很古老,是“穿越”還是有人故意刻字搞惡作劇,到現在還沒人出來解釋清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