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六十,越活越狠心:遠離親戚圈,擺脫爛人爛事,選擇孤獨到老

人過六十,越活越狠心:遠離親戚圈,擺脫爛人爛事,選擇孤獨到老

01

在現代社會,有一種觀念特别深入人心——獨處。

年輕人選擇獨處,甯可追求高品質的個人生活,也不希望在低品質的社交中浪費時間。

中年人選擇獨處,甯願一個人生活,也不願參與到飯局酒局當中,越活越通透。

老年人選擇獨處,不在乎什麼親戚朋友,隻選擇跟二三知己往來,看似孤獨,可實際上活得特别舒服。

對于獨處的人生,絕大多數人都不了解,認為“獨處”不好,會越活越偏激,而且還會讓自己愈發沒有人緣。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人緣,到底重不重要呢?

說實話,日常生活中的人緣,還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重要。這一點,我們隻需要倒黴過,進過一次醫院,就能看透人情冷暖了。

所謂“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

人與人的關系,哪有我們想得那麼好呢?做人狠心點,并不代表我們沒有感情,而是說真感情,就該留給有價值的人。

人過六十,變得愈發狠心,遠離親戚圈,擺脫爛人爛事,這是一種成熟。

02

人過六十,遠離親戚圈。

現代人一談到親戚,腦子裡面就想起一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普通人身處于鬧市當中,但你的親戚不會對你有好臉色看。反之,有錢人身處于深山裡面,别人跋山涉水都會找到你。

為什麼前後兩者的差距會那麼大呢?其實,這就是錢财利益的問題了。有錢有勢的時候,别人自然會抱你的大腿。沒錢沒勢的時候,别人自然會遠離你。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究的,很少是感情,絕大多數都是利益。

當然,并不是說我們不能跟親戚往來,而是說我們要懂得把真心留給“值得”的人。就像雪中送炭,或者做人誠懇的親戚,我們應該要與之搞好關系。

反之,面對那些見利忘義,甚至用心不良的親戚,難道我們還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喂了這些養不熟的白眼狼嗎?

白眼狼,無論他們多好,都無法改變本性“貪婪”的現實。如果我們執意與之交往,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這世上所有的傷害,都從一廂情願開始。

人過六十,越活越狠心:遠離親戚圈,擺脫爛人爛事,選擇孤獨到老

03

人過六十,擺脫爛人爛事。

有一位作家寫道,你不傷害别人,不代表别人就不會傷害你。沒有穿上铠甲的人,就跟袒露胸懷讓人傷害一般,毫無價值。

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對别人好,别人就會對我們好。殊不知,這世上沒有良心的人,其實有很多,我們動不動就會受到别人的傷害。

就像在機關裡面,我們需要面對諸多的老江湖,這些人坑起人來一套一套的,難道我們還要用“善良”的心去對待他們嗎?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世上總是存在着“好人沒好報”的事兒呢?

一句話就能概括,分不清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進而讓自己的善良泛濫,那我們不倒黴,又有誰會倒黴呢?

人,隻有被傷害過,才會徹底明白,這世間的爛人爛事,其數量超過了我們的想象。稍有不慎,就會有小人來到我們的身邊算計我們。

為什麼我們常說“人在江湖,人不由己”呢?因為江湖由人組成,裡面發生的一切事兒,都跟人性欲望息息相關。如此,江湖就會變得複雜,人心也會深不可測。

是以說,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不妨遠離這些塵世的争鬥,讓自己活得自在安穩一點,那才是王道。

04

人到六十,選擇“獨處”過一生。

什麼是“獨處”的生活呢?那是一個人曆經滄桑,看透人心人性後的最佳選擇。

首先,我們不需要看别人的臉色做人。

年輕的時候,我們沒得選,那看别人的臉色做人,也是很正常的事兒。等人老了,那我們還是要為了自己而好好地生活。

試想,人這一生,如果沒有一刻為了自己而活,那我們的人生又有何意義呢?

其次,所有的獨處,都是“感情精準”的展現。

有些人總認為,做人獨處,就是讓自己活成孤寡老人的模樣。像這樣的了解,終究有失偏頗。要知道,獨處,那是讓我們“甯缺毋濫”。

值得相交的朋友,我們要去相交。而不值得相交的朋友,我們沒必要想太多,也沒必要挽留,讓這些人離開就可以了。還自己和對方一個自由,最好。

最後,獨處,那會讓我們的後半生多了潇灑,而少了束縛。

人過六十,越活越狠心:遠離親戚圈,擺脫爛人爛事,選擇孤獨到老

蘇轼說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人生就像一條大河,而我們就是其中的小舟。讓小舟在大河裡面慢慢地飄蕩,随心所欲,沒有太多的束縛。這,不就是一種天性的自由嗎?

做人,沒必要為了毫無意義的人際關系而苦了自己。對于愛我們的人,要珍惜。而對于沒必要的關系,我們要狠心。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