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大陸六七十年代,經曆過這段時光的家人們,想必對“有錢沒用,有糧票才是真的牛叉”這句話,深有感觸。
不管是之前大火的電影《你好,李煥英》,還是近期的口碑收視雙豐收的電視劇《人世間》,都能尋見糧票的身影。

中國糧票種類數量有着“世界之最”之稱,使用更是長達40多年。
當年買個布、肉,都要拿着對應的布票、肉票……家裡孩子考上個縣重點國中,學校還會要求學生按月交一定量的糧票。
現在這些票證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但是因其種類繁多,又承載了特殊的時代記憶,逐漸成為了愛好者們争相收藏的藏品。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老一輩家裡,誰還沒幾張糧票啊。
但是今天,我要帶來的可不是僅僅是單品類的糧票,而是足足涵蓋了全國30個省市的糧票、油票、布票、肉票等,共計281張。
由杭州收藏協會監制發行的《華夏糧倉》票證大全!
不管懂不懂收藏,拿到這樣一本大全,而且限量發行僅5000冊,就知其意義非凡!這其中還包含了一些存世量少的糧票。
老一輩看到這套票證,肯定會回想起當年不少的往事。精美包裝,拿去送禮也有面子!
今天,我給大家争取來了福利!經和發行方申請,發行價988元,今日我們團購價僅需698元!
糧票,油票,布票,票票可貴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
▲食用油票
糧票作為一種實際應用的有價證券,充當了大陸的第二貨币,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随着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曆史舞台,成為收藏者的新寵。
票證購買,淵源已久,大陸既不是最早實行票證計劃,比如前蘇聯就曾在1916年發行過鞋票,也不是最晚結束使用,比如如今北韓和越南還有憑票供應的制度。
但中國的糧票種類數量卻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别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
在今天帶來的這冊票證大全裡,既有我們熟知的全國和地方糧票,也有較為罕見布票和油票,肉票。
▲左為布票,右為肉票
甚至還有非常小衆的公社水票,副食品票等。
▲左為水票,右為副食品票
幾乎涵蓋了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真的是一個時代的“百科全書”。
糧票誕生記
1953年,由于糧食缺口大,大陸決定對糧食采用統購統銷政策。
在1955年年底,城鎮居民用糧被改為按照年齡和工種統一量化,居民需持糧食供應證到糧食部門領取規定數額的糧票,再用糧票到糧店換取糧食。
▲排隊到糧店換取糧食
就這樣,當統購統銷走向精确化時,一種面額不确定,質地如人民币一般的小紙片—糧票應運而生。
▲憑菜票買菜
當時,購買東西或者下館子,除了鈔票外,還必須憑借糧票,而糧票又分高低貴賤。在那個年代有句話“手握糧票走天下”,可這句話并不正确,應該是“手握全國糧票才能走天下”。本地糧票隻能在本地兌換糧食,在外地就如同廢紙一般。
如果在那個年代想到外地出差,必須将當地糧票兌換成全國通用糧票,否則到了外地,就隻能餓肚皮。
▲全國通用糧票
在城鎮居民遷徙外地時,“糧食關系”與戶口幾乎同等重要,與之相配套的,是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構。
1960 年,國家進入了節糧度荒時期,城市居民的糧食定量進行壓縮,副食品供應嚴重不足。到1961 年市場憑票供應的商品,達到了156 種。
在那個時期,吃飯要糧票,吸煙要煙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連一分錢買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成為收藏品
這套由杭州收藏協會發行的票證大全,涵蓋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的30個省份的票證281種,既是一本記錄上個世紀中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更是一部具有收藏價值的珍品。
很多種類的糧票市面上非常難找,正因為數量少,是以這冊票證大全還有以下兩個缺點,請大家知悉:
1.281張中,由于部分種類糧票存世量少,很難尋覓,是以部分票種并不是全新的。
畢竟過了半個世紀,想保證真品,有時就要犧牲一部分品相。但80%以上是近乎未使用的狀态,請大家了解和包容。
2.這30個省份的糧票,部分省份的糧票存世少,比如新疆,雲南等等一些省份,其中的糧票可能會随機放置的現象。
比如冊子發行量5000冊,但某幾種糧票民間隻能收到幾百張,是以會進行多品種替換。
▲新疆票證
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曆史産物,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複制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逐漸成為收藏愛好者的珍藏。
那個時代很多人雖然并未親自接觸,但大都從父輩口中口口相傳,多少還能感同身受。
但是,如果再過半個世紀,等我們的子孫成人後,他們還會再感覺到百年前的中國嗎?留一冊票證大全,就是給孩子留一個時代的記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