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聽話守規矩、嚴格要求自己的“好孩子”,卻為什麼總是沒人緣?

作者:橙子

來源: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

有讀者朋友問我,家裡三歲多的小姑娘特别愛管事兒,和小夥伴們相處的時候,總會用父母對自己的一些标準來要求别人,譬如不讓在床上跳,不許喝可樂。小朋友到家裡玩,她也會很維護家裡的東西,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許碰之類的,非要别人都照她的意思來才滿意。當然小姑娘平時是個很守規矩的孩子,但是和小夥伴這個相處模式,讓媽媽有點擔心孩子以後的社交。

這個問題特别讓我感同身受,一下子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我清楚的記得我小時候有這麼一陣子,就特别愛管人,特别愛怼人。譬如課間操的時候,我看到身邊有人動作做不到位或者方向錯了,我就特别着急,不停地告訴對方你做得不對要改。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我的電子琴,結果隻允許她學我看我彈,她要是自己亂彈我就堅決不許。最誇張的是有一次,媽媽的一個朋友來我家要拿個東西,因為很急,是以進屋沒有脫鞋踩髒了地闆,被我狠狠地當面嫌棄了,讓我媽就很沒面子……

當然我這個人比較慫,看到不對的也不會每次都敢去管,但如果不說也會憋到一個内傷。事實上“别人不守規矩”這個問題,基本上困擾着我的整個童年,讓我一直感到非常難受:為什麼大家不能和我一樣當個好孩子呢?

這個困擾大概一直持續到我國小畢業的年紀,終于漸漸發現自己這樣要求别人不太現實,而且很讨人厭,也就學會告訴自己不去多嘴了。

因為這些個人經曆,我覺得小孩子這個“愛管人”的表現并不會一直持續,早晚她會被現實教育,發現這樣做行不通,就會改變政策。我想說的是,如果是一個本身很守規矩的孩子,卻總是對他人表現出特别苛刻的傾向,那其實是給父母的一個警訊:說明這個孩子本身平時被管得太厲害了億點點。

因為孩子和他人的互動模式,都是和自己親生父母學會的。如果父母平時對待孩子要求比較寬松,對他犯的錯誤是有寬容有諒解的,要求他做什麼事情都有商量有解釋,孩子自然也會如此友善大度地對待他人。但如果父母對孩子要求特别多特别嚴,平時大多數的互動模式就是告訴孩子你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碰,把不行不許别動這種否定詞彙挂在嘴邊上,孩子也肯定也會把這一套都原封不動地扔給身邊的小夥伴。

這時候如果你教育孩子說,要友好要禮貌不要和别人計較太多,她隻會覺得委屈不平衡:我是照你的要求來的呀,怎麼我反倒還錯了?

當然,除去家庭環境原因,這個愛管人的現象跟孩子本身的個性也有關系,如果是比較倔特别有主見的孩子,一有不爽就會和父母鬧革命,自然不會是這種類型。但是像我這類本身個性比較弱勢的孩子,特别在意評價,又格外喜歡取悅父母權威,就真的會極為努力地去當“好孩子”,好不容易做到了就十分驕傲,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一種“我掌握了宇宙通用法則”的幻覺,感覺自己有一種維護正義的超人力量,有責任有義務讓脫離秩序的小夥伴們回到正軌,讓這個世界回歸完美的模樣。

既然當超人,那絕對是要愛管閑事的呀!

是以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這種“好孩子”就會總想去指責小夥伴,糾正小夥伴,因為她覺得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非常重要,非做不可,我媽媽爸爸老師說的,那還能有錯嘛?!

可想而知,這樣愛管人的孩子是不太受歡迎的,比較敏感的小朋友可能當場就會發生沖突,就算是遇到個性比較不計較的,當時都聽從了,但是相處時間長了也會感覺到壓力,自然漸漸不願意和這樣的夥伴相處。

然後“好孩子”會對自己糟糕的社交現狀感到很疑惑:小夥伴為什麼還不認同我?一定是我還不夠好,我要再多加努力,做更好的好孩子,讓所有人都覺得我好厲害 ,到時候大家就會都喜歡我了!

這樣的歸因肯定是南轅北轍,結果就是越嚴格要求自己,就越傾向苛責别人,也就越沒人緣。

是以你會發現,那些特别讨老師家長喜歡的優秀孩子,卻很容易被同齡人排斥,因為她過于執着于成年人設定的種種标準,認為拿着這套标準就擁有了某種控制别人的力量,卻從來不明白,人和人之間友好真誠的互動方式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這樣的好孩子長大些,會漸漸發現管别人不讨喜,會知道避免,但是她那種“企圖一直維持自己完美正确的人設,并且總是很在意别人是否做錯”的行為模式就很難改了。長此以往,“好孩子”一方面會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一方面也會讓身邊的人無法放松,是很難獲得真正的幸福感的。

那麼,如何讓這樣的“好孩子”脫離這個“嚴于律己也嚴于待人”的行為模式呢?

當然最好是不要給孩子太多太嚴的規矩,抓大放小就好,就算犯錯也不要太大反應,多多諒解孩子,讓孩子的生活更寬松更多試錯餘地,她也會沒那麼糾纏别人對錯了。其實這種孩子已經很會要求自己了,做事本來就不會太出格,父母其實可以多放手,多給孩子自由。

當然,有些父母自己就有這種行為模式,嚴格要求孩子也變成了一種習慣,就很難改。其實咱也不必把整個教育方式都改過來,規矩訂都訂了也不必推翻,隻要注意在自己心情好,比較有精力的時候,刻意的多營造和孩子之間的輕松氣氛就好:

規定每天都有一段“無法無天時間”,控制自己不要糾正孩子做的任何行為,不要指出他任何錯處,陪孩子一起做些“出格”的事情,譬如說搞得髒亂一些啊,開些屎尿屁的玩笑啊,和孩子翻滾打鬧啊,讓孩子知道,真正能讓人輕松快樂的互動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就可以從中學會和小夥伴們打成一片的技巧。

另外,平時多訓練孩子識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并表示了解,這樣會增加孩子的共情能力。有足夠的共情能力就可以學會推己及人:我被管被訓的時候很難過,我不想讓小夥伴難過,是以我不要這樣對待他。

當孩子自己被溫柔以待,他自然會将溫柔随和地對待别人。

傳統上的管教,總是容易聚焦在那些不聽話的孩子身上,卻容易忽略那些乖孩子好孩子。其實孩子他是獨立的個體,想法立場肯定有很多和父母不一樣,不太聽話才是正常發揮。可如果孩子表現出特别守規矩,特别自覺按照父母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反而不像個孩子應該有的模樣。

乖孩子雖然看上去很省心很懂事甚至很優秀,但并不一定代表是教育對了,有些父母的歲月靜好,可能代表着孩子正在代替你負重前行。

最後,願我們這些好孩子乖孩子,都能放下一些莫名其妙的執念,和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和解,生活得輕松自在一點吧!

本文編輯|小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