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國内汽車使用者對于“運動”二字有着持久的争議,車迷們對特供加長嗤之以鼻;普通人則對操控無感。反映到汽車銷量上的結果則是——純粹運動車型不好賣,但表面運動車型除外。在如今年輕消費者希望彰顯個性的大背景下,看起來運動,但實際很居家的“表面運動”或許才是正确答案。

首先,我們來看國内2022年前兩個月的汽車銷量: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您隻需要記住排名前幾的車型大概是誰,接下來再看看我們所謂“運動型車”的銷量,我在此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第一張表裡車型銷量相比下面這張表的多出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是以您還會質疑為什麼年輕消費者當道的時代,國内仍舊還是沒有任何一款以“駕駛樂趣”為賣點的運動型車嗎?

按銷量而不是按話題度來評判,我們大緻可以推測出符合國内大多數人需求的車型特點:大的方面隻有2個——花費以及空間。細化起來,花費方面則包括了像價格、省油、可靠性(不愛壞)、品牌、面子、保值率等;空間方面則包括空間大小與乘坐舒适度。當然,熱銷車型中的新能源車還有政策傾斜因素,但把新能源車單獨分出來之後,你會發現熱銷的順序還是以價錢、空間兩方面來排序。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很“奇怪”的一點是,作為一台汽車,唯獨缺少了其中的核心——動力。是中國消費者不看重一台車的動力水準——或者換個詞“駕駛樂趣”——嗎?這裡我們可以給個結論:中國消費者是看重的,但到了花錢的時候,所謂駕駛樂趣可以給花費、空間二者無限讓路。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根據大陸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以及2022年1月公安部釋出的資料,大陸汽車人均保有量約為0.21輛/人。這個資料日本與歐盟的水準是0.6、美國是0.8。形象些的描述是大陸5人一輛車、日本/歐盟2人一輛車、美國則幾乎人手一車。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不過近些年随着自媒體興起,原本屬于小衆圈子的汽車運動、駕駛樂趣等被推到台前。無論是傳統媒體的汽車編輯、還是車迷自發形成的自媒體,都瘋狂地向國内使用者輸出駕駛樂趣的概念。在此類認知下,加長軸距、大空間成為了汽車不純粹、向市場妥協的“噴點”。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根據著名的“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了80%的話語權。我們在網絡和生活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車迷朋友們在嘲笑“德原朗”、“日産牌智能路障”等車型閱聽人的“不懂車”。甚至上述兩個稱呼本身就是一種歧視。但實際上作為沉默的大多數,80%所謂“不懂車”的群體才真正成就了國内的汽車消費市場。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大環境,國内大部分城市都受交通擁堵的問題困擾,在自駕的過程中,80%以上時間根本不需要駕駛樂趣。相比靈活的轉向、有路感回報的底盤減震、聰明的變速箱邏輯,堵在車河之際,可能你更需要像智能語音助手、座椅按摩、車載小視訊甚至車載KTV這類功能。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當然,國内汽車消費者中也有不少熱愛駕駛的車迷,但車迷裡也是有“壞人”的,他們讴歌着某幾款車的駕駛樂趣,但都不願意購買任何一台讴歌的車型——盡管讴歌車型在空間、駕控兩方面都做到了頂級,但非常不保值且易被誤認為長安——說明買車這個事還是要現實一些的。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一個作證就是網絡熱梗——下次一定。福特引入嘉年華/福克斯ST、敗;雷諾引入梅甘娜R.S、再敗;本田引入手動擋高配兩廂思域、還是敗……足以說明駕駛樂趣屬于小衆,太多太多的車迷太多太多上喊着來了必買,真到進口了,上市了,要掏錢的時候還是去買了後排更大一點的車型。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年輕使用者想要運動與個性,但同時又需要更大的空間、更豐富的舒适配置。這是當下年輕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國内制造商給出的答案就是“表面運動”——看起來很運動,實際很家用的前驅車型——長安UNI-V如此、傳祺影豹如此、領克03同樣如此。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無論是長安UNI-V、影豹還是領克,共同的特點就是個性突出、外觀運動且——适合家用——空間不小,配置不低。年輕人喜歡,不多花錢拿到了可以去炫耀的運動感以及個性,但離真正的操控王者還是有不小的距離。至少以車迷的标準來看,他們和運動不沾邊。

有一說一|“真僞”運動車之争 表面運動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近期與“運動”沾邊的新車不少——斯巴魯BRZ、豐田86就是例子。但廠家連國六B都不願意給他們做,廠家腦子想得很明白,做了,一定賣不出去,賠本的生意。當然也有願意賠本賺吆喝的,某廠某TYPE R。

最後一個問題,國内汽車制造商有能力去造一款“臭編輯”開了都說好的車嗎?很多人在見識過數量衆多的“市場妥協車”後對中國品牌失去了信心,認為中國品牌造不出機械素質一流的好車。但更大的可能是,造出這款車來,并不會有人買賬。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有着完備上下遊産業鍊的中國,其中一個故事是僅有5-6億規模的原子筆尖鋼産業被太鋼集團一爐鋼降低了25%成本,斷送了海外幾個筆尖鋼産業的生路;另一個故事是近期搭載自主研發WS-15發動機的殲-20開始列裝……

全文總結:表面運動是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以人均機動車保有量以及交通狀況來考量,年輕人表達個性、自我的方式唯有“表面運動”一條路徑。車企深谙此道,是以我們也陸續看到了越來越多像長安UNI-V、傳祺影豹這樣披着運動外衣的家用車面市;那些手握雄厚财力的買家也有自己各種各樣快樂玩車的管道,不必為他們操心;最糾結的,恐怕就是手頭預算不多,卻又想追求駕駛樂趣的這麼極小一部分買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