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隻要不是搶到自己頭上,大家都還是喜聞樂見的—電影《大赢家》

最近一段時間,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似乎隻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漲價,幾乎我們能看到的新能源汽車,不管是純電車型、插混車型還是增程式電動車,價格都多多少少有了提升,現在不漲價的新能源車型和車企,反而成為了“少數派”。當然之前那些新能源車企和車型相繼宣布漲價,對我們影響并不是很大,因為我們雖然有換車的計劃,但是漲價的車型都不在我們的備選名單裡,直到理想ONE宣布漲價!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小區封閉,可能在上一個周末,我們就已經完成了2021款理想ONE的試駕,甚至已經下定了。結果理想ONE還是漲價了,漲價幅度高達1.18萬元,雖然該漲價計劃從4月1日起執行,但是作為一名拖延症“患者”,以及現金還沒有準備充足的準車主來說,理想ONE漲價之後,我們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文章開頭那句頗有道理的台詞。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當然理想ONE漲價的确影響到了我們的購車計劃,但是這不影響我們對此次新能源汽車行業性漲價的整體判斷。按照廠商或者媒體的說法,這一次漲價主要是因為成本大幅度上漲,也就是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電池組的主要原材料出現了價格大幅度上漲,比如碳酸锂,價格從之前幾千塊錢一噸直接漲到了超過50萬元/噸,而比亞迪、甯德時代等廠商也是以提高了電池采購的價格,因而下遊的主機廠生産新車的成本也出現了上漲,是以先期幾家車企部分車型漲價之後,後面很多新能源車企的産品也出現了行業性的漲價。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随着碳酸锂等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導緻新車生産成本提升,這對于很多主機廠來說,的确是事實,不過生産成本上漲了,價格卻不一定就非得要漲,這是一個需要我們了解到的經濟性原理。就好像今年豬肉價格暴跌一樣,明明飼料價格、人工成本都在上漲,但是豬肉價格卻始終上不去,道理是一樣的。是以觀察了幾天之後,我們認為,最近一段時間國内很多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上漲,可能存在“趁火打劫”的可能性。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首先在我們看來,有些車企的漲價幅度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理想ONE,理想ONE的電池容量為40.5kWh,這一次漲價幅度為1.18萬元,比亞迪宋PLUS EV的電池容量為71.7kWh,快要比理想ONE的電池容量多了一倍,但是宋PLUS EV的漲價幅度隻有6000元,基本上是理想ONE的1/2!而且要說理想 ONE搭載的電池各方面産品力要比比亞迪刀片電池更加強勢,恐怕也是一個需要商榷的結論。是以我們始終認為,理想ONE這次的漲價幅度是有些不合理的。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當然如果拿此次比亞迪3000—6000元的漲價幅度作為标準,其實很多車型漲價的幅度就顯得很不正常,比如威馬這樣的二三線品牌,最高漲價幅度達到了2.6萬元,零跑C11這樣的中端車型最高漲價幅度達到了3萬元。作為規模化廠商,原材料的成本價格上漲,的确會影響到整車的生産成本,但是均攤到每一輛車上,一定不會有2.6萬元—3萬元的成本提升。是以我們固執地認為,這些車型的漲價幅度除了“中和”成本上漲的部分之外,可能還借勢提升了單車利潤,當然以上結論都是我們基于部分車型漲價幅度做出的推論。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可能有網友就會問了,那麼這些新能源汽車一個個争先恐後地漲價,難道不害怕影響銷量嗎?事實上,在我們看來,最近一段時間,的确是新能源汽車漲價的一個視窗期,首先從合理性上來講,大家都知道原材料價格大漲,是以這些廠商可能天然地認為,消費者完全能夠了解為何會漲價,哪怕是漲價幅度中,還有一部分“私貨”!其次就是全行業漲價,也起到了一定的掩飾作用,也就是形成認同感,既然全行業漲價,那麼作為新能源汽車廠商,自己為什麼就不能漲價呢 ?反正消費者也認同新能源汽車漲價的合理性!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在于,那就是最近油價太高了,當95号汽油的價格超過9.2元,92号汽油價格接近9元的時候 ,實際上很多消費者的選車重心,會向新能源汽車偏移,消費者能看到這一點,廠商自然也能看到,那麼在有“合理”理由,還有外力“助攻”的情況下,難保不會有新能源汽車廠商“趁火打劫”。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看到很多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經銷商的人頻繁在社交媒體上用油價制造焦慮,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廠商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很難不讓人懷疑有些新能源汽車漲價就是在“割韭菜”。

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上面的論述,僅僅是我們針對當下部分新能源汽車漲價得出的一些判斷,因為我們無法拿到廠商采購成本等核心資料,是以可能會有所偏頗。但是當新車漲價成為行業趨勢,有些廠商保守漲價,有些廠商大肆漲價,情況和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有些廠商可能是為了中和成本上漲,而有些廠商,恐怕就是借着相對合理的理由,和人們對于油價居高不下的焦慮在“割韭菜”和“趁火打劫”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