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只要不是抢到自己头上,大家都还是喜闻乐见的—电影《大赢家》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涨价,几乎我们能看到的新能源汽车,不管是纯电车型、插混车型还是增程式电动车,价格都多多少少有了提升,现在不涨价的新能源车型和车企,反而成为了“少数派”。当然之前那些新能源车企和车型相继宣布涨价,对我们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虽然有换车的计划,但是涨价的车型都不在我们的备选名单里,直到理想ONE宣布涨价!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小区封闭,可能在上一个周末,我们就已经完成了2021款理想ONE的试驾,甚至已经下定了。结果理想ONE还是涨价了,涨价幅度高达1.18万元,虽然该涨价计划从4月1日起执行,但是作为一名拖延症“患者”,以及现金还没有准备充足的准车主来说,理想ONE涨价之后,我们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文章开头那句颇有道理的台词。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当然理想ONE涨价的确影响到了我们的购车计划,但是这不影响我们对此次新能源汽车行业性涨价的整体判断。按照厂商或者媒体的说法,这一次涨价主要是因为成本大幅度上涨,也就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池组的主要原材料出现了价格大幅度上涨,比如碳酸锂,价格从之前几千块钱一吨直接涨到了超过50万元/吨,而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厂商也因此提高了电池采购的价格,因而下游的主机厂生产新车的成本也出现了上涨,所以先期几家车企部分车型涨价之后,后面很多新能源车企的产品也出现了行业性的涨价。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随着碳酸锂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导致新车生产成本提升,这对于很多主机厂来说,的确是事实,不过生产成本上涨了,价格却不一定就非得要涨,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了解到的经济性原理。就好像今年猪肉价格暴跌一样,明明饲料价格、人工成本都在上涨,但是猪肉价格却始终上不去,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观察了几天之后,我们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涨,可能存在“趁火打劫”的可能性。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首先在我们看来,有些车企的涨价幅度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理想ONE,理想ONE的电池容量为40.5kWh,这一次涨价幅度为1.18万元,比亚迪宋PLUS EV的电池容量为71.7kWh,快要比理想ONE的电池容量多了一倍,但是宋PLUS EV的涨价幅度只有6000元,基本上是理想ONE的1/2!而且要说理想 ONE搭载的电池各方面产品力要比比亚迪刀片电池更加强势,恐怕也是一个需要商榷的结论。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理想ONE这次的涨价幅度是有些不合理的。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当然如果拿此次比亚迪3000—6000元的涨价幅度作为标准,其实很多车型涨价的幅度就显得很不正常,比如威马这样的二三线品牌,最高涨价幅度达到了2.6万元,零跑C11这样的中端车型最高涨价幅度达到了3万元。作为规模化厂商,原材料的成本价格上涨,的确会影响到整车的生产成本,但是均摊到每一辆车上,一定不会有2.6万元—3万元的成本提升。所以我们固执地认为,这些车型的涨价幅度除了“中和”成本上涨的部分之外,可能还借势提升了单车利润,当然以上结论都是我们基于部分车型涨价幅度做出的推论。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可能有网友就会问了,那么这些新能源汽车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涨价,难道不害怕影响销量吗?事实上,在我们看来,最近一段时间,的确是新能源汽车涨价的一个窗口期,首先从合理性上来讲,大家都知道原材料价格大涨,所以这些厂商可能天然地认为,消费者完全能够理解为何会涨价,哪怕是涨价幅度中,还有一部分“私货”!其次就是全行业涨价,也起到了一定的掩饰作用,也就是形成认同感,既然全行业涨价,那么作为新能源汽车厂商,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涨价呢 ?反正消费者也认同新能源汽车涨价的合理性!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在于,那就是最近油价太高了,当95号汽油的价格超过9.2元,92号汽油价格接近9元的时候 ,实际上很多消费者的选车重心,会向新能源汽车偏移,消费者能看到这一点,厂商自然也能看到,那么在有“合理”理由,还有外力“助攻”的情况下,难保不会有新能源汽车厂商“趁火打劫”。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很多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经销商的人频繁在社交媒体上用油价制造焦虑,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厂商大幅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很难不让人怀疑有些新能源汽车涨价就是在“割韭菜”。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一次有“合理”借口的“趁火打劫”?

上面的论述,仅仅是我们针对当下部分新能源汽车涨价得出的一些判断,因为我们无法拿到厂商采购成本等核心数据,所以可能会有所偏颇。但是当新车涨价成为行业趋势,有些厂商保守涨价,有些厂商大肆涨价,情况和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些厂商可能是为了中和成本上涨,而有些厂商,恐怕就是借着相对合理的理由,和人们对于油价居高不下的焦虑在“割韭菜”和“趁火打劫”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