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造車,總是被“解散”

蘋果造車,總是被“解散”

頭圖來源:《賣拐》劇照

世界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蘋果造車卻可以。雖然蘋果造車的最新進展時不時見諸報端,卻沒人說得出具體細節。8年造車未見車,問題又回到了原點“蘋果到底還造不造車”。

直到近期,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推特上發文稱“蘋果汽車項目團隊已經解散了一段時間”,似乎更加驗證了外界的猜想。郭明錤——江湖人送外号“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據稱他從最早的iPhone 5開始就正确預言了多代産品,甚至多次爆料的資訊都被後面證明完全正确。

蘋果造車,總是被“解散”

比起據媒體統計高達76.4%的爆料準确性,郭明錤容易被忽視的“超能力”是他在散戶心中的地位。2020年2月18日,郭明錤一句“環旭電子是Apple産業鍊最大SiP赢家”,當天午後,環旭電子的股價就在A股觸及漲停。

回到郭明錤關于蘋果造車的爆料,即便資訊的真實度難以考證,依然掀起了軒然大波。梳理蘋果造車的時間線可以發現,它基本靠“知情人士”的消息串聯起來。其中,郭明錤的研報與“爆料”數次在資本市場掀起波瀾。這一次,郭明錤是否也“有備而來”?

#01

蘋果造車 N次重新開機

據外媒報道,開始于2014年的蘋果造車“泰坦計劃”在2016年發生了第一次團隊的“清洗”。原因在于,内部出現了自動駕駛和半自動駕駛的路線之争,當時的蘋果汽車負責人——蘋果産品設計副總裁Steve Zadesky選擇了離任。

2016年夏天前蘋果高管Bob Mansfield開始接手并重新開機了蘋果汽車項目,且在内部确定了專攻自動駕駛的方向。然而,2019年1月,蘋果再度被傳出撤掉了汽車項目的200多名員工。Bob Mansfield也于2020年離任。

2020年底,蘋果機器學習和AI戰略進階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臨危受命,接替了Bob Mansfield的位置。有消息稱,John Giannandrea直接彙報給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可見蘋果對汽車項目的重視。

而到了2021年,外媒還在報道蘋果汽車或将早于預期時間亮相,蘋果汽車卻迎來了高管的離職潮。消息人士稱,Meta(原Facebook)在幾個月裡挖走了100多名蘋果汽車項目的員工。John Giannandrea搭建起來的團隊再一次被解散。

也就是說,在泰坦計劃立項到執行的8年時間裡,每一次高管的變動,都伴随着團隊成員的大換血。在這個過程中,自動駕駛一直是泰坦計劃的核心關鍵詞之一。8年摸索後,蘋果對自動駕駛的态度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蘋果造車,總是被“解散”

2017年,一向對造車三緘其口的蒂姆·庫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自動駕駛是所有人工智能項目之母,也是蘋果非常看重的核心技術。然而最近兩年,Tim Cook提到造車計劃時卻說,“蘋果熱衷于硬體、軟體與服務的整合,并發現這幾方面的交彙點,我們認為這将是奇迹發生之處”。

#02

郭明錤,何許人也?

與Tim Cook一樣,郭明錤對蘋果自動駕駛項目的态度也在變化。

公開資料顯示,郭明錤(Ming-Chi Kuo),以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畢業于台灣政治大學,先後在DigiTimes、康和與KGI凱基證券從事電子行業與證券投資分析工作。媒體報道稱,他是公認的科技産業分析師,被許多不同國家的媒體稱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他的特色在于提供客戶完整的供應鍊思維、橫向與縱向的行業脈絡與全球數個市場投資組合政策。

蘋果造車,總是被“解散”

郭明錤

值得注意的是,郭明錤尤以分析“果鍊”見長。2021年6月,郭明錤早于市場消息,對外預判立訊精密的iPhone組裝事業将有顯著增長,随後的幾天,蘋果在國内的概念股出現異動,立訊精密股價一度漲幅逼近10%。正是基于郭明錤對蘋果主營業務的多次精準判斷,讓他在關心蘋果動向的股民心中“一戰封神”。

郭明錤對蘋果汽車項目的判斷,最早開始于2018年。他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談到了蘋果的一系列未來計劃,包括蘋果的A系列晶片、Mac電腦、蘋果汽車Apple Car等。他指出,台積電未來将為蘋果汽車的駕駛輔助系統生産定制晶片。他對蘋果汽車給出了樂觀預測:蘋果汽車将能夠實作4級或5級全自動駕駛,并且這一駕駛系統會在2023-2025年的某個時間到來。

2020年12月,郭明錤在推文中指出,蘋果在自動駕駛領域存滞後差距,并提出質疑,“如果蘋果汽車想在未來取得成功,關鍵的成功因素是大資料/人工智能,而不是硬體。蘋果汽車最大的擔憂之一是,當蘋果汽車推出時,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品牌将積累至少5年的大資料,有利于深度學習/人工智能。作為後來者蘋果将如何克服這一落後差距?”

緊接着,幾乎同一時間,又有“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雖然蘋果造車項目一直進展不順利,但蘋果正在推進其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計劃在2024年之前釋出自己的乘用車。消息一出,蘋果公司的一些現有或潛在合作夥伴的股價迎來了上漲。其中,雷射雷達傳感器系統制造商Velodyne Lidar的股價上漲了14%,蘋果測試車輛使用的就是這家公司的雷射雷達。

時間來到2021年,這一年是蘋果造車計劃浮出水面以來,消息和動靜最多的一年。2021年1月10日,韓媒報道蘋果和現代集團計劃在佐治亞州的起亞工廠生産“Apple Car”。這一消息被曝光後,現代汽車的股價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一路看漲。

同年2月2日,郭明錤又給出了蘋果造車最新預期,他認為若與現代的合作模式進展順利,後續蘋果還将與通用汽車以及雪鐵龍集團合作,以開發其他蘋果汽車機種或進入其他市場。同時他在報告中預測,蘋果汽車推出時間将由2024年延後至2025年。然而幾天以後,現代汽車釋出聲明稱,并沒有與蘋果在造車方面進行談判。此消息一出,現代汽車市值蒸發了30億美元,起亞股價瞬間下跌15%。

巧合的是,郭明錤對蘋果汽車的多次“預判”都伴随着資本市場的波瀾。一位接近蘋果的消息人士也向車市物語透露了類似的觀點,“說不定過段時間,又會有造車進展釋放出來。”

#03

2025年量産是必須嗎?

實際上,就在郭明錤3月15日于社交媒體上爆出“蘋果造車團隊解散”的猛料前不久,有消息稱,蘋果正在與南韓公司 OSAT 合作開發用于Apple Car自動駕駛功能的晶片。

幾天之後的3月9日,保時捷年度業績視訊會議上,首席執行官Oliver Blume表示,已與蘋果公司探讨了“令人興奮的共同項目”。“我們已經在CarPlay(蘋果釋出的車載系統)上進行了合作,未來将近一步拓展。”Oliver Blume說到,“但現在就未來的項目做出任何定論還為時尚早。”

蘋果造車,總是被“解散”

“雖然蘋果從來沒有正面回答過造車的問題,但是這個事情已經不需要再論證了。在個人移動裝置的時代,蘋果建立了自己霸主地位。要想在下一代個人裝置上繼續保持領先,電動車就是最好的切入口。”一位美股分析師在與車市物語的交流中說道,這一次郭明錤的爆料并沒有對蘋果股價造成太大影響,一部分原因在于,蘋果造車是一個長期性的戰略。盡管目前蘋果汽車推出時間仍未确定,短期内智能汽車業務不會對蘋果的營收、估值産生較大影響。

過去的兩周,蘋果的股價在3月14日降至低點150美元後,在後面的幾天内連續上漲。一衆分析師指出,蘋果股價的波動與公司的基本面關系不大。在俄烏沖突、油價和美元雙雙飙升的宏觀背景下,整個股市都面臨壓力。

“蘋果什麼時候把車造出來這個問題重要嗎?對于蘋果來說,并沒有那麼緊迫。現在還有什麼車不支援蘋果的CarPlay呢?”一位來自合資車企的車聯網工程師透露,雖然當下很多車企在通過取消預裝CarPlay等第三方作業系統,來推進自家的車機系統,以求換取一個未來更具想象力的市場——汽車空間的增值服務。可是對于很多燃油車使用者來說,CarPlay就是買車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必選項。

蘋果造車,總是被“解散”

正如上汽董事長陳虹擔心,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科技公司給出的“整體化解決方案”可能會讓車企淪為另一種形式的代工廠。百度、華為、小米也已經認識到,沒有汽車硬體作為土壤,車機系統永遠隻是空中樓閣。

這個道理,蘋果自然明白。8年沒造出車,不代表蘋果在汽車業務上沒有進展。“蘋果還造不造車”這個問題已經不需要再被反複論證了,畢竟連郭明錤都為自己的爆料留了退路:3-6個月内重新組建隊伍,才可能實作2025年的量産。

End

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及職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