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久不見,冰墩墩去太空做助教了!天宮課堂四個實驗詳解

3月23日,神舟十三号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跨越400公裡的距離進行“天地對話”,講授“天宮課堂”第二課。

這次,“太空教師”主要在軌示範太空“冰雪”實驗、液橋示範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抛物實驗,并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

水球變“冰球”

王亞平“點水成冰”變魔術

首次“天宮課堂”上,王亞平利用固水環制作了水膜、水球,并開展了一系列實驗。而在第二堂課上,王亞平沒有再借助其他器具,取出水袋後直接輕輕擠壓,液體在管口出現結晶,經過處理後,王亞平再次擠出液體,液體球靜靜地懸停在空間站艙内。

接下來,奇妙的現象出現了,王亞平用蘸有粉末的小棒觸碰液體球後,它開始“結冰”!

實際上,王亞平制作的“水球”成分是過飽和的醋酸鈉溶液。将飽和醋酸鈉溶液加熱,它便有能力繼續溶解更多溶質,再将“加料”後的溶液冷卻,便得到了過飽和醋酸鈉溶液。此時,如果沒有新的溶質加入,它就會在水袋内穩定保持溶液狀态,平安度過飛船發射的震動,順利到達中國空間站。

但溶液并沒有表面看起來那樣平靜,隻需再加入一點點無水醋酸鈉粉末,“水球”便會從粉末所接觸的地方開始結晶,結晶過程中還會釋放熱量。是以,這個“冰球”其實是個“熱球”!

如果在地面進行這項實驗,過飽和溶液受到容器的限制隻能向内結晶。而空間站擁有微重力環境,溶液不需要容器盛裝就能在空中形成溶液球,進而觀察到不受地球重力影響的材料物性變化。

在空間站裡

用水造一座“橋”

在首次“天宮課堂”時,王亞平制作了一張漂亮的水膜,還将一朵與女兒一同制作的紙花放置在水膜上。在水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紙花沿着水膜表面慢慢綻放,成就了溫馨又經典的一幕。

這次,同樣是向孩子們展現水的表面張力,王亞平手持兩片塑膠闆,葉光富向塑膠闆表面分别擠上水,兩片塑膠闆逐漸接近,水便在闆間連起了一座“橋”,王亞平将塑膠闆的距離拉遠,“橋”也沒有斷開。這便是“液橋現象”。

其實在地面環境下,液橋也并不罕見。洗手時将兩根濕漉漉的手指貼合,再緩慢分開一小段距離,指間會出現一段小液柱,這便是液橋。不過,由于液體表面張力很弱,在正常的重力環境下,液橋的尺寸通常難以超過幾毫米。而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便能“大顯神通”,可以維持大尺寸的液橋不會垮塌。

冰墩墩亮相“天宮課堂”

沿着直線“飛”了出去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也亮相太空課堂,當起了“助教”。王亞平将可愛的“冰墩墩”吉祥物抛出,它并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掉落,而是沿着直線“飛”了出去。

這是空間站微重力環境最直覺的展現,但如此簡單的實驗,為何一定要帶到“天宮課堂”上?天宮課堂地面主課堂授課老師、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實體教師張健解釋道,簡單的平抛運動,在著名科學家牛頓的腦海裡被放大到宇宙尺度。既然在地面上抛出物體的速度越快,它就能落到更遠的地方,那如果抛出物體的速度足夠大,它是否能成為環繞地球的衛星?

這個思想實驗也被稱為“牛頓的高山大炮實驗”,由它引出的第一宇宙速度等概念,成為了發射人造衛星、空間站的重要依據。

這類思想實驗在科學發展的曆史中并不鮮見,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對接實驗幫助人們認識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用理想升降機提出了強等效原理……基于邏輯法則和事實基礎開展的思想實驗,對科學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空間站

水油不會自然分層

課堂上,在王亞平手中的小瓶中,裝着水、油兩種物質。在空間站環境下,晶瑩剔透的油滴并不會像在地面一樣上浮,而是與水相混合,這和首次太空授課時,水中泡騰片不斷翻騰的氣泡現象互相呼應。

不過,在葉光富用一根繩系住瓶子并快速旋轉小瓶後,由于離心力的作用,水油則出現了分層。他們背後的原理都是在微重力環境下密度分層的消失,這是微重力環境最直覺的應用。

為什麼要把空間站的失重環境稱為“微重力”呢?其實,空間站雖然擁有失重環境,但它并沒有脫離地球引力。在距離地球約400公裡的軌道上,空間站受到的重力大約是地面的88.5%,并沒有顯著小于地面。之是以空間站能形成微重力環境,是因為它具備極高的飛行速度,此時,重力成為了恰到好處的向心力,讓空間站能圍繞地球運作。但地球并非均勻的球體,空間站也并非速度恒定,是以空間站内的環境是“微重力”而非“零重力”。

答疑

在太空流淚,眼淚會在眼眶裡打轉

有網友向神舟十三号航天員乘組提問:空間站裡流眼淚是怎樣的,會不會像果凍一樣拉得很長?在“天宮課堂”的交流環節,王亞平回應道,在空間站飛行過程中,他們經曆過許多激動、熱淚盈眶的時刻,這時,眼淚無法像在地面一樣流下,而是會在眼眶裡打轉,或者停留在眼角。

在空間站,航天員也用中原標準時間安排作息

針對同學們“航天員的作息如何安排”的問題?翟志剛表示,在空間站,航天員每90分鐘就要經曆一次日出日落。在空間站中,既有中原標準時間,也有世界時間,還有相對飛行時間、絕對飛行時間等。根據任務不同,所采用的時間标準也不一樣。在有人駐留的情況下,一般采用中原標準時間安排航天員的作息制度。

王亞平說皮膚狀态很不錯

有網友提問:皮膚在太空會變好嗎?王亞平解釋道,空間站沒有太陽光照射,溫度和濕度也都控制在适宜範圍内,另外在微重力環境下,體液會向上分布,皮膚也會随之向上提升,是以我感覺在空間站裡皮膚狀态很不錯。此外,在空間站,護膚水之類的不能倒出來,要用特定裝置擠壓。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 劉蘇雅、@央視新聞【轉載請注明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