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毋庸置疑,婚姻對于人們的一生來說都很重要,一旦結婚就意味着自己已經脫離于原生家庭重建立立新的家庭,這也是人們最期待的一件事情。

但是人們是否有設想過自己對于完美婚姻的想法,怎樣才能成為令人羨慕不已的恩愛夫妻呢?

很多人都期待自己和伴侶在攜手面對一切風雨之後,兩鬓斑白的時候還在一起互相攙扶着度過晚年,看着人世間的各種繁華。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這樣的畫面讓人們感到無比的羨慕。從心理學上來看,這4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懂得互相體諒,能夠遷就對方

因為許多人并沒有認識到在婚姻中的兩個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高低之分的,甚至不應該講一些大道理。

因為在家庭的生活中,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言。如果能夠在發生争執或者沖突的時候,能夠遷就對方,體諒到對方的想法,那麼許多夫妻之間的沖突就能迎刃而解,也能夠維持最和睦的夫妻關系。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一旦出現沖突或者分歧,就會選擇冷暴力或者争吵,這樣的方式雖然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而且會深深地傷害到對方。

如何能夠緩解夫妻之間的沖突,首先就要做到了解對方體諒對方,能夠遷就對方做出讓步。

兩個人隻有互相體諒了才能做到遷就對方,如果兩個人之間互不相讓,隻有一個人在不斷地遷就對方,最後也會引發出更大的沖突。

而且我們需要知道,并不是應該男人去遷就女人,女人也應該學會遷就對方。

能成為命運共同體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命運共同體在心理學上成為命運互系,說的是夫妻兩個人能夠攜手相伴同行,能夠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風雨,然後做到同甘共苦,無論發生何事,都能夠互相扶持渡過難關。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大難臨頭夫妻各自分開的例子,許多曾經恩愛的模範夫妻到最後隻能尴尬地收場,讓人不禁感慨時間人情的涼薄。

現在人們開始拷問人心和人性,對于婚姻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開始思考。

為什麼在現代社會中的許多夫妻,會因為一點事情就選擇分道揚镳?從心理學上來看,是因為夫妻之間并未形成命運互系的關系,不能做到共同承擔壓力和一起解決困難。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婚姻中的兩個人能夠相伴到老,他們一起經曆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邁過了人生的許多坎坷和曲折。

在經曆了這些之後,兩個人能夠做到互相托付生命,榮辱與共。這樣的夫妻關系才能夠真正地達到相濡以沫,攜手到老。

三觀統一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也沒有兩個人,能夠做到三觀完全相同。夫妻兩個人即使相處多年也很難做到三觀完全相同,但是三觀一緻是夫妻關系能夠長長久久的重要基礎之一。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兩個人隻有三觀一緻以後,才能有共同的目标,兩個人也能不斷産生共同的話題。兩個人在生活中向着一個方向前進,會更加的默契和和諧。

為對方的付出

許多人在婚姻生活中,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兩個人在婚姻中互相計算自己的得失。因為一點事情而斤斤計較,甚至産生家庭沖突。

這都是因為兩個人看到自己的付出,而忽略了對方對家庭的付出。有的夫妻之間隻有一個人在不停地付出,得不到對方的回應,甚至漠視自己的另一半。

在生活中不斷積累抱怨和負面情緒,一旦情緒崩潰,會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處于危機之中。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是以夫妻之間的付出都是互相的,而不能一個人付出,另一個人隻是接受對方的付出,這樣不平衡的關系必将導緻家庭危機的出現。

在夫妻關系中,如果彼此懂得感恩,夫妻兩人的感情會更加的和睦。因為隻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愛,也能讓對方的付出得到積極的回報。

這樣的人生才能更加的美好,在人們的婚姻生活中,同樣需要感恩。對于另一半的付出給予肯定,讓對方知道自己被尊重被了解。

在生活中一句暖心的話,就能讓另一半感受到愛與尊重。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真正能走一輩子的夫妻,他們的婚姻都有着一些共性。

這四種特征越突出的夫妻,緣分越深,不想走一輩子都很難

不是兩人多麼優秀,而是兩個人能夠在婚姻中更加珍惜彼此,更願意為對方付出,不計較得失。婚姻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和沖突,就需要看兩個人如何解決。

不要一有沖突就開始吵架或者分居進行冷暴力,這樣隻會将對方推得更遠。聰明的夫妻會從對方角度想問題,更加照顧到對方的情緒,能夠提謙讓對方。

隻有互相包容、懂得感恩對方付出的夫妻,才能夠真正地相伴走完一生。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