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你是否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

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商場裡,遊樂園裡,看到最多的都是媽媽的影子。

說到自己老公,媽媽們似乎都有一肚子話要說,

“我哪有什麼老公,明明養了個‘大兒子’!

娃都這麼大了,喂奶、換尿布、洗澡、陪睡,一樣不會,一樣不做,一回家就在那葛優躺玩手機,對着電腦喊打喊殺,一沾床就長睡不醒,吃個飯還得喊N遍......”

“而我自己則成了女金剛!白天上班,晚上帶娃,24小時連軸轉;

換得了尿不濕,也換得了電燈泡;做得了PPT,也看得懂HFMD(手足口病);烹得了糖醋裡脊,也解得開代數幾何;單手扛娃二三十斤,還能輕輕松松拎個嬰兒車……”

這就是所謂的“喪偶式育兒”。其實這幽默說法的背後,包含了無數的辛酸故事、孤獨掙紮和絕望的沖突。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不過,我今天并不是“批判”那些在育兒路上漸行漸遠的爸爸,而是要帶大家看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喪偶式育兒”的發生。

怎麼才能更好地預防與解決,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如果想要孩子一定要慎重考慮

這個是最簡單的,但卻也是最重要的。

前天小區的一位寶媽在我們育兒群裡吐槽:我現在真的好累,孩子5個月了,家庭沖突持續更新,和老公三觀不合,他不帶孩子就算了,家裡沒飯沒菜沒吃的,自己在外面吃完,也不給我帶飯,我還得哄孩子睡覺消毒奶瓶洗衣服。

後來才知道,他們兩個本來都離婚了,但之後發現竟然有了身孕,男方非常想讓生下來,女方也不想打胎,于是就複婚了。她說,現在過得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帶着孩子開心快樂。

當然,這種情況肯定不止她一人。

有些人是“不舍得流産,奉子成婚”,或是“不接受分手,眼看關系要黃了,臨危受命,再以子逼婚”。

或是“男方不想要孩子,但女方抱着'生下來他總會喜歡的'念頭”,甚至是“被家人脅迫着什麼時間就該做什麼事”……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因為生而生的孩子,這個孩子生下來注定不被祝福,也就天然帶着坎坷。

男方如果想從這個“本來就不想要的孩子”身邊逃開,要比女方容易太多了。

是以,一定要等到雙方都真的想生了再生。這個“真的想生”,最好是兩人坐下來深入讨論過的結果。

有了孩子後,99.99%的夫妻相處中的問題,不會因為孩子的到來而解決,通常還會被放大數倍。

對育兒的預期太完美

在讨論“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上,很多男性都會拍胸脯打保票:放心,沒問題,一切都有我,搞得定……

但孩子生下來,就掉鍊子了。

孩子一直哇哇哭,當媽的不是憤怒了就是抑郁了,整夜睡不好覺、換尿不濕、沖奶粉,洗衣服、換衣服、洗臭臭,都沒人搭把手,寶媽走在路上,别人都能知道這肯定是家裡有娃的。

這裡面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男女雙方對“當爸爸要面對什麼”,“當媽媽要面對什麼”這個問題都沒有足夠的認識與适當的預期。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就好比養隻貓,如果養貓前,你想得都是和貓的親密互動瞬間,就會覺得棒呆了,一定要養。

但當每天都要面對撿屎、洗澡、喂食、收拾被破壞的東西等等各種擦屁股時,很多人就放棄了。

養個寵物放棄了,可以讓寵物流浪或者送人,那養個孩子怎麼辦呢?

由于天然的母子連帶,相對而言,男性就更容易逃了。

是以,在“育兒預期”這個問題上,兩人一定要在生育之前,确認孩子的到來将會給彼此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包括可能整晚睡不好覺、各類突發但必須的請假、大量繁複的事務性工作、必将發生的情緒問題、性生活次數、品質的下降、高額的經濟開銷、休息娛樂時間在一段時期内幾乎降到0……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兩人都要調整好互動模式、彼此支援的模式,再讨論要不要孩子,否則等孩子生出來,帶孩子已經手忙腳亂了,就更沒精力改造老公了,老公一跑,老婆這邊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做不到夫妻間的協同效應,就注定媽媽一個人的勞累。

“詐屍式育兒”強化“喪偶式育兒”

詐屍式育兒:是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這種武斷的指責會給孩子和媽媽都帶來更大傷害。

其實,你媽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對這個觀念的。

因為這種觀念背後帶有一種育兒優越感:母親是育兒的行家(因為通常都是母親付出和學習得更多),父親的努力嘗試常被貶得一文不值,從行為到動機都不值得肯定。

但就是對“詐屍式育兒”的否定态度,強化了“喪偶式育兒”的僵局,而想打破“喪偶式育兒”,往往要經曆、甚至鼓勵一定程度、一段時間的“詐屍”。

過度追求面面俱到的媽媽,往往最後都刷到了萬無一失的“喪偶式育兒”成就。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看到媽媽每天都要做家務,還一直抱怨好辛苦,我們心疼她,就想做些簡單的,掃掃地幫她,但她看見就批評我們掃得不幹淨、這麼大了,掃個地都不會、掃成這樣還不如不掃、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掃得多好……

請問,下次你還願意掃嗎?

同樣,一個屢屢出師不利的老公,也是很難堅持、越做越好的。

一個事情讓我們舒服愉悅,就想多做;讓我們不舒服,就想少做、能不做就不做。

如果非用責任義務逼着做,就會有意無意地找理由、鑽空子,比如去忙另一個同等高尚但沒那麼難受的責任義務。

“男人逃入工作,女人逃入家務”,工作和家務都足夠高尚道德,就經常成為逃避的理由。

這就是人性,男人會這樣,女人也會這樣,是以我們要尊重人性,順應人性去做事,千萬不要考驗人性。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有的媽媽會說,可他那個做法真的很差啊!

但大家可以想一下:

1.不同風格的撫養互動對孩子一定是壞的嗎?

2.不符合我們育兒理念的育兒一定是壞的嗎?

3.如果行為上不好,動機上也不值得肯定嗎?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厘清育兒過程中哪些是自己的需求,哪些是孩子的剛需底線。

自己的需求自己解決,孩子的剛需要滿足、但底線不要破,剩下的,可以讓不同家長有不同的發揮,孩子會在互動中學到不一樣的東西,去面對以後複雜的社會。

孩子其實需要不同的育兒養分,千萬不要一人獨大,造成“孩子隻是媽媽的”結果。

父親,要有不退場的勇氣

如果育前準備做得很好,互動磨合也不錯,但老公依然躲遠遠地了,那問題可能并不出在夫妻雙方身上,而是可能出現在爸爸自己身上或是父子/父女之間。

先說爸爸自己的問題。

莉媽有個男同僚,甯願在公司加班到很晚,也不願意回家帶孩子,對自己極為苛刻,錢全部上交,老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就是一帶孩子就焦慮。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從小被他父親虐待,在他的潛意識裡,離孩子遠一點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生孩子前,這個特質還沒被激活,但孩子出生後,就完全凸顯了。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爸爸很想要孩子,也在盡自己所能,但是一靠近孩子就焦慮,很快就逃了,這都源于爸爸自己早年的創傷體驗。

似乎很多男性不在意生理上的傷口,甚至還宣稱“傷痕是男子漢的勳章”,但卻害怕面對心理創傷;女性則正好相反,承認自己心理上受傷相對容易,但特别不接受自己做過手術,身上留了道很大的疤痕。

最後說說出在父子關系上的問題。

在嬰幼兒時期,父親一定要有不退場的勇氣。

這個時期,嬰兒的内心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我和你好,就不和他好;A是好的,B就是壞的。

由于天然的母嬰聯系,父親往往會被嬰兒投射成一個壞客體,一個會奪走母親的邪惡存在。

有時小baby就會把大量的愛意投射給母親,而把同樣濃烈的恨意投射給父親,這時候父親的不退場,是非常難的。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記得侄子在1歲多的時候,侄子的父親經常忙于工作跑大貨車,經常十天半個月的見不到。

有段時間,隻要侄子他爸(我家小舅子)在他不開心的時候碰他,他就會說:“不要你”、“你走”、“爸爸是壞人”,或者揮着拳頭打他爸爸。

熱臉貼冷屁股,又很少得到正面回報,小舅子還是很灰心的。

當我給其指出問題的所在,通過耐心地指導,一年後,侄子才真正開始接受他的爸爸。

之後,小舅子說:當時真的很想放棄,也會經常冒出“既然那麼喜歡媽媽,那就去找她呗,别找我”的想法。

如果小舅子當時沒看清這後面的暗潮湧動,或者那時我再怼他幾句,可能“喪偶式”的局面就真的出現了。

是以,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一邊抱怨,一邊享受和孩子結成小同盟的過程,從道德制高點攻擊排擠爸爸,甚至拉着孩子一起攻擊排擠,那樣隻會讓爸爸逃離的動力更強,參與的動力更弱。

當然,很多媽媽會說:我更累,我也很委屈呀,他不容易,就跑了,我跑哪去呢?

對于大多數爸爸而言,其實對老婆的要求并不高,想做個好爸爸其實也沒有那麼困難。

承認老婆的辛苦,直接地告訴他老婆帶娃辛苦了,給個愛的抱抱;經濟上做好支撐,别總讓老婆追着你要錢;事業上彼此都作出一定犧牲而不是都讓老婆犧牲;

下班盡量早點回家,用電子裝置以外的東西和孩子玩玩,讓老婆能喘口氣;她訴苦的時候能順氣,而别急着告訴她,你這麼做不好,那麼做就好了;

時不時坐下來和老婆談談彼此有什麼需求,什麼不滿,如果老婆說了,不要否認她的體驗感受,而是一起面對解決;婆媳有沖突做好防火牆;對育兒方法理念持開放态度。

做到這些,家裡也就沒那麼雞飛狗跳了,孩子也會有更好地成長。

爸爸們,别把養孩子,推給“為母則剛”的媽媽,孩子也需要你

歸根到底,“喪偶式育兒”是一個以夫妻雙方各自的心理為基礎,互動出來的結果。

看清這些湧動的暗流,一方面自我檢討,降低不必要的期待與要求,降低消耗;

另一方面懷一顆平常心,敞開談,言行一緻,彼此體諒,互相扶持,困難總會過去,孩子也會磕磕碰碰而又健康快樂地長大。

寫到最後:

育兒不僅包括吃喝拉撒屎尿屁,更包括決策、資源配置設定、教育、陪伴等複雜問題,這不是保姆就能解決的。

女人對家務和育兒有一種精神上的承擔超越男性。

女性的社會角色,從公共領域逐漸被迫退居到私人領域,如果家庭也沒有提供溫馨的支援,家着實成為了一個戰場,成為夫妻二人的博弈之地。

育兒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