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你是否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商场里,游乐园里,看到最多的都是妈妈的影子。

说到自己老公,妈妈们似乎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我哪有什么老公,明明养了个‘大儿子’!

娃都这么大了,喂奶、换尿布、洗澡、陪睡,一样不会,一样不做,一回家就在那葛优躺玩手机,对着电脑喊打喊杀,一沾床就长睡不醒,吃个饭还得喊N遍......”

“而我自己则成了女金刚!白天上班,晚上带娃,24小时连轴转;

换得了尿不湿,也换得了电灯泡;做得了PPT,也看得懂HFMD(手足口病);烹得了糖醋里脊,也解得开代数几何;单手扛娃二三十斤,还能轻轻松松拎个婴儿车……”

这就是所谓的“丧偶式育儿”。其实这幽默说法的背后,包含了无数的辛酸故事、孤独挣扎和绝望的冲突。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不过,我今天并不是“批判”那些在育儿路上渐行渐远的爸爸,而是要带大家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丧偶式育儿”的发生。

怎么才能更好地预防与解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果想要孩子一定要慎重考虑

这个是最简单的,但却也是最重要的。

前天小区的一位宝妈在我们育儿群里吐槽:我现在真的好累,孩子5个月了,家庭矛盾持续升级,和老公三观不合,他不带孩子就算了,家里没饭没菜没吃的,自己在外面吃完,也不给我带饭,我还得哄孩子睡觉消毒奶瓶洗衣服。

后来才知道,他们两个本来都离婚了,但之后发现竟然有了身孕,男方非常想让生下来,女方也不想打胎,于是就复婚了。她说,现在过得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开心快乐。

当然,这种情况肯定不止她一人。

有些人是“不舍得流产,奉子成婚”,或是“不接受分手,眼看关系要黄了,临危受命,再以子逼婚”。

或是“男方不想要孩子,但女方抱着'生下来他总会喜欢的'念头”,甚至是“被家人胁迫着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因为生而生的孩子,这个孩子生下来注定不被祝福,也就天然带着坎坷。

男方如果想从这个“本来就不想要的孩子”身边逃开,要比女方容易太多了。

所以,一定要等到双方都真的想生了再生。这个“真的想生”,最好是两人坐下来深入讨论过的结果。

有了孩子后,99.99%的夫妻相处中的问题,不会因为孩子的到来而解决,通常还会被放大数倍。

对育儿的预期太完美

在讨论“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男性都会拍胸脯打保票:放心,没问题,一切都有我,搞得定……

但孩子生下来,就掉链子了。

孩子一直哇哇哭,当妈的不是愤怒了就是抑郁了,整夜睡不好觉、换尿不湿、冲奶粉,洗衣服、换衣服、洗臭臭,都没人搭把手,宝妈走在路上,别人都能知道这肯定是家里有娃的。

这里面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男女双方对“当爸爸要面对什么”,“当妈妈要面对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与适当的预期。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就好比养只猫,如果养猫前,你想得都是和猫的亲密互动瞬间,就会觉得棒呆了,一定要养。

但当每天都要面对捡屎、洗澡、喂食、收拾被破坏的东西等等各种擦屁股时,很多人就放弃了。

养个宠物放弃了,可以让宠物流浪或者送人,那养个孩子怎么办呢?

由于天然的母子连带,相对而言,男性就更容易逃了。

所以,在“育儿预期”这个问题上,两人一定要在生育之前,确认孩子的到来将会给彼此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包括可能整晚睡不好觉、各类突发但必须的请假、大量繁复的事务性工作、必将发生的情绪问题、性生活次数、质量的下降、高额的经济开销、休息娱乐时间在一段时期内几乎降到0……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针对这个问题,建议两人都要调整好互动模式、彼此支持的模式,再讨论要不要孩子,否则等孩子生出来,带孩子已经手忙脚乱了,就更没精力改造老公了,老公一跑,老婆这边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做不到夫妻间的协同效应,就注定妈妈一个人的劳累。

“诈尸式育儿”强化“丧偶式育儿”

诈尸式育儿: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经常缺位,却又偶尔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上指责孩子和妈妈,这种武断的指责会给孩子和妈妈都带来更大伤害。

其实,你妈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对这个观念的。

因为这种观念背后带有一种育儿优越感:母亲是育儿的行家(因为通常都是母亲付出和学习得更多),父亲的努力尝试常被贬得一文不值,从行为到动机都不值得肯定。

但就是对“诈尸式育儿”的否定态度,强化了“丧偶式育儿”的僵局,而想打破“丧偶式育儿”,往往要经历、甚至鼓励一定程度、一段时间的“诈尸”。

过度追求面面俱到的妈妈,往往最后都刷到了万无一失的“丧偶式育儿”成就。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看到妈妈每天都要做家务,还一直抱怨好辛苦,我们心疼她,就想做些简单的,扫扫地帮她,但她看见就批评我们扫得不干净、这么大了,扫个地都不会、扫成这样还不如不扫、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扫得多好……

请问,下次你还愿意扫吗?

同样,一个屡屡出师不利的老公,也是很难坚持、越做越好的。

一个事情让我们舒服愉悦,就想多做;让我们不舒服,就想少做、能不做就不做。

如果非用责任义务逼着做,就会有意无意地找理由、钻空子,比如去忙另一个同等高尚但没那么难受的责任义务。

“男人逃入工作,女人逃入家务”,工作和家务都足够高尚道德,就经常成为逃避的理由。

这就是人性,男人会这样,女人也会这样,所以我们要尊重人性,顺应人性去做事,千万不要考验人性。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有的妈妈会说,可他那个做法真的很差啊!

但大家可以想一下:

1.不同风格的抚养互动对孩子一定是坏的吗?

2.不符合我们育儿理念的育儿一定是坏的吗?

3.如果行为上不好,动机上也不值得肯定吗?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分清育儿过程中哪些是自己的需求,哪些是孩子的刚需底线。

自己的需求自己解决,孩子的刚需要满足、但底线不要破,剩下的,可以让不同家长有不同的发挥,孩子会在互动中学到不一样的东西,去面对以后复杂的社会。

孩子其实需要不同的育儿养分,千万不要一人独大,造成“孩子只是妈妈的”结果。

父亲,要有不退场的勇气

如果育前准备做得很好,互动磨合也不错,但老公依然躲远远地了,那问题可能并不出在夫妻双方身上,而是可能出现在爸爸自己身上或是父子/父女之间。

先说爸爸自己的问题。

莉妈有个男同事,宁愿在公司加班到很晚,也不愿意回家带孩子,对自己极为苛刻,钱全部上交,老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就是一带孩子就焦虑。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从小被他父亲虐待,在他的潜意识里,离孩子远一点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生孩子前,这个特质还没被激活,但孩子出生后,就完全凸显了。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爸爸很想要孩子,也在尽自己所能,但是一靠近孩子就焦虑,很快就逃了,这都源于爸爸自己早年的创伤体验。

似乎很多男性不在意生理上的伤口,甚至还宣称“伤痕是男子汉的勋章”,但却害怕面对心理创伤;女性则正好相反,承认自己心理上受伤相对容易,但特别不接受自己做过手术,身上留了道很大的疤痕。

最后说说出在父子关系上的问题。

在婴幼儿时期,父亲一定要有不退场的勇气。

这个时期,婴儿的内心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我和你好,就不和他好;A是好的,B就是坏的。

由于天然的母婴联系,父亲往往会被婴儿投射成一个坏客体,一个会夺走母亲的邪恶存在。

有时小baby就会把大量的爱意投射给母亲,而把同样浓烈的恨意投射给父亲,这时候父亲的不退场,是非常难的。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记得侄子在1岁多的时候,侄子的父亲经常忙于工作跑大货车,经常十天半个月的见不到。

有段时间,只要侄子他爸(我家小舅子)在他不开心的时候碰他,他就会说:“不要你”、“你走”、“爸爸是坏人”,或者挥着拳头打他爸爸。

热脸贴冷屁股,又很少得到正面反馈,小舅子还是很灰心的。

当我给其指出问题的所在,通过耐心地指导,一年后,侄子才真正开始接受他的爸爸。

之后,小舅子说:当时真的很想放弃,也会经常冒出“既然那么喜欢妈妈,那就去找她呗,别找我”的想法。

如果小舅子当时没看清这后面的暗潮涌动,或者那时我再怼他几句,可能“丧偶式”的局面就真的出现了。

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一边抱怨,一边享受和孩子结成小同盟的过程,从道德制高点攻击排挤爸爸,甚至拉着孩子一起攻击排挤,那样只会让爸爸逃离的动力更强,参与的动力更弱。

当然,很多妈妈会说:我更累,我也很委屈呀,他不容易,就跑了,我跑哪去呢?

对于大多数爸爸而言,其实对老婆的要求并不高,想做个好爸爸其实也没有那么困难。

承认老婆的辛苦,直接地告诉他老婆带娃辛苦了,给个爱的抱抱;经济上做好支撑,别总让老婆追着你要钱;事业上彼此都作出一定牺牲而不是都让老婆牺牲;

下班尽量早点回家,用电子设备以外的东西和孩子玩玩,让老婆能喘口气;她诉苦的时候能顺气,而别急着告诉她,你这么做不好,那么做就好了;

时不时坐下来和老婆谈谈彼此有什么需求,什么不满,如果老婆说了,不要否认她的体验感受,而是一起面对解决;婆媳有矛盾做好防火墙;对育儿方法理念持开放态度。

做到这些,家里也就没那么鸡飞狗跳了,孩子也会有更好地成长。

爸爸们,别把养孩子,推给“为母则刚”的妈妈,孩子也需要你

归根到底,“丧偶式育儿”是一个以夫妻双方各自的心理为基础,互动出来的结果。

看清这些涌动的暗流,一方面自我反省,降低不必要的期待与要求,降低消耗;

另一方面怀一颗平常心,敞开谈,言行一致,彼此体谅,相互扶持,困难总会过去,孩子也会磕磕碰碰而又健康快乐地长大。

写到最后:

育儿不仅包括吃喝拉撒屎尿屁,更包括决策、资源分配、教育、陪伴等复杂问题,这不是保姆就能解决的。

女人对家务和育儿有一种精神上的承担超越男性。

女性的社会角色,从公共领域逐渐被迫退居到私人领域,如果家庭也没有提供温馨的支持,家着实成为了一个战场,成为夫妻二人的博弈之地。

育儿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