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歲到60歲,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目光長遠的人會這麼應對

50歲到60歲,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目光長遠的人會這麼應對

01

網絡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呢?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人隻能經曆八個十年左右。也就是說,活到八十歲,應該是現代人所要追求的目标。

對于這八十年的人生,你覺得哪一個十年最為“艱辛”呢?

40歲之前,哪怕我們再艱苦,也能撐了過來,算不上最艱辛。而60歲之後,我們都退休了,人生早已塵埃落定,哪怕再孤苦, 算了什麼呢?

其實,處于“進退維艱”的那十年,才是最艱苦的。可以說,從50歲開始到60歲這十年,是人生最為黑暗的時刻。

在50歲之前,我們未曾見過高山,認為人生也就那樣子,一眼就能望到老。可到了50歲之後,我們才發現人生之渺小,生活壓力之重大,一切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容易。

之是以說50歲到60歲這十年的人生最為黑暗,就是因為我們所面臨的,是中年危機以及晚年危機互相夾雜在一起的“沖突人生”。它就像一道坎,會讓部分人摔倒,甚至站不起來。

面對人生最黑暗的十年,有遠見的人會這麼應對,胸懷大格局。

50歲到60歲,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目光長遠的人會這麼應對

02

人生再黑暗,也要與時俱進。

有人說過,人之是以感覺到痛苦,就是因為修行不夠。

這裡所指的修行,不僅是思想境界上的修行,還指的是頭腦知識的更新。簡而言之,做人,就得與時俱進。

在十年前,有人跟你說人工智能比人還強,你不以為然,覺得不可能。可過了一段時間後,事實證明,還真的如此。

在六年前,有人跟你說線上經濟很發達,你不以為然,還是沒有更新經營的理念,到頭來受到環境的影響,你才悔不當初。

這就是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的悲劇。特别是對于50歲後的中年人來說,年齡并非是不學習的借口。我們隻有做到不斷地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不至于成為落後者。

還是那句話,落後就得受苦,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現實。

人生,越是黑暗,越需要與時俱進,為自己的人生,多點一盞燈。

50歲到60歲,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目光長遠的人會這麼應對

03

人生再艱苦,也要“步步為營”。

《詩經》中有言:“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人,千萬不能浮躁,做出兩步合成一步走的事兒。步子跨得太大,終究會傷害到自己。唯有穩中求進,才是王道。

尤其在這個特别複雜的年代裡面,如果50歲後的中年人太浮躁,那他們輕則損失錢财,重則人财兩空。

曾經見到過一個中年人,看到别人在股市裡面賺錢,是以他也參與到其中。不僅投入了自己打拼多年的積蓄,還抵押的房子來套現,誰知道行情不好,他虧得連家都沒有了。

本來可以安安穩穩地過上好日子,為什麼這些人非要冒險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太貪心了,終究不是好事。試想,普通人能一口吃下一個胖子嗎?普通人能夠一步登天嗎?既然做不到,為什麼我們不能慢慢地走,慢慢地生活呢?

步步為營,看似保守,可實際上,這是中年人安穩到老的大智慧。

50歲到60歲,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目光長遠的人會這麼應對

04

人生再難測,也要有危機感,未雨綢缪。

老祖宗說過,積谷防饑,未雨綢缪。

一個人,要想一輩子都吃得飽,那他就需要提前積累好糧食。一個人,要想活得安穩,那他就得修葺好自己的房屋。

人這一生,其中的風險會特别多。所謂“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先會到來”就是這個道理。

盲目積極,沒有危機感,就容易被“溫水煮青蛙”,最後怎麼倒黴都不知道。過分消極,而沒有了應對的政策,就容易在内耗中耗盡精力,終究毫無作為

做人,其實隻需要堅持“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好最好的準備”這個原則就可以了。

最壞的打算,那是為了應對“危機”的。最好的準備,那是為了有備無患的。

當黑夜中的雨逐漸下大的那一刻,好好地給自己撐一把傘,方能“渡己渡人”。

50歲到60歲,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目光長遠的人會這麼應對

05

人生再複雜,也要做好身體基礎和物質基礎的統一。

身體很好,但沒有錢,那是一種悲哀。身體不好,但很有錢,會出現“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的局面。

身體和錢财,缺了哪一點,都會對未來的人生造成巨大的沖擊。

生活的安穩,離不開最基本的物質。未來的幸福,又離不開健康的身體。這兩者,看似沒有關聯,可實際上,卻是息息相關的存在。

50歲後的中年人應該會感受深刻,辛辛苦苦多年的積蓄,很有可能全都給了醫院,甚至還不夠給一次醫藥費。

有句話說得很好,階層退化的根源,就在于身體的崩潰。

是以說,人過五十,不論活得怎樣,都要保重好身體,同時攥緊手中的錢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如此,才是長久之道。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