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古代畫作“闖”入絲巾設計,清華美院教授以絲綢講述中國故事

古代繪畫《遊騎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裡的人物“闖”入了色彩绮麗的絲巾,神秘的三星堆文明與苗鄉少數民族圖騰引人遐想……日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寶華個展“春·絲”在京亮相,彙集了近三十年來張寶華的手繪絲巾藝術作品,以絲綢為載體述說千年文明古國的當代故事。

三星堆、古代畫作“闖”入絲巾設計,清華美院教授以絲綢講述中國故事

藝術家張寶華

從青年時代,張寶華就與紡織藝術結下了緣分。1990年,張寶華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後曾在北京印染廠和北京服裝學院工作。早年,他在國外的紡織博覽會上看見外國設計師将中國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設計中,感慨中國缺乏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的設計。“我們深厚的文化沃土,沒有得到足夠的挖掘。”

“既然我在從事這方面的教學,不如嘗試着探索一下中國文化在紡織品設計中的運用與表達。”2003年,從香港深造回到内地後,張寶華開始進行《絲路之旅》系列創作。他收集了大量絲綢之路的曆史資料,親臨敦煌、西安、洛陽,以及甘肅和新疆的許多地方尋找靈感。這一行令他深深被震撼,“大漠飛沙之中,一處處曆史的痕迹,是比我們想象得更加珍貴的寶藏。”

三星堆、古代畫作“闖”入絲巾設計,清華美院教授以絲綢講述中國故事

張寶華将采風中看到的古代壁畫、出土文物紋樣等融入了自己的創作。然而創作不是照搬傳統文化,而是“跳出這些資料,思考如何用現代設計的語言,把這些不同時空的元素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設計上的邏輯。”他認為,傳統文化是流動的、活态的,在吸收傳統文化元素和保持傳統文化原本魅力的前提下,隻有将其轉化為符合當代審美的現實産品,才能使傳統文化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三星堆、古代畫作“闖”入絲巾設計,清華美院教授以絲綢講述中國故事

多年來,張寶華曾前往國内的許多地方尋覓傳統文化,其中貴州是他常去的地方之一。“早在1995年,我曾去黔東南采風考察待了50多天,在那裡感受少數民族文化,走得很仔細。當時還買了一些蠟染刺繡,上面的紋樣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他創作的《雀籠築夢》靈感就來自丹寨蠟染刺繡,“這些鳥兒的形象特别有裝飾韻味,活靈活現。我去過十幾次貴州,每次去都感慨,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越去挖掘它,越覺得它深不可測。”

三星堆、古代畫作“闖”入絲巾設計,清華美院教授以絲綢講述中國故事

張寶華的作品散發出濃郁的中國韻味,又與國際潮流設計趨勢相結合,曾多次在國内外設計大賽中獲獎,其中茶、大熊貓、苗族文化等題材的絲巾作品還被外交部作為國之重禮贈予外賓。“許多外國友人收到絲巾時,覺得中國的絲綢太珍貴了,同時也覺得圖案設計很奇特。”他堅持手繪創作,在筆尖與紙張的碰撞中,傾注關于傳統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從《雲鶴九霄》《荷合如意》裡古色古香的中國古典紋樣,到《竹叢夢醒》裡憨态可掬的大熊貓,《大器玩城》裡生動可愛的民間玩具等,張寶華不斷拓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達,展現中國傳統民間藝術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工藝之美、寓意之美。“我希望繼續用設計傳遞善意與美好,活化傳統文化,讓藝術真正進入生活。”

繼續閱讀